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氏医学之杂病源候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 21:3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杂病源候论
所谓“杂病”是病因病状复杂。所谓“杂病源”是杂病形成的最初原因。所谓“杂病源候”是杂病所呈现的一切症状。所谓“杂病源候论”是杂病的由来、发展、治则、用药、效果和预防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和升华。不过,一切杂病名都是杂病症状的代号,同是一种病,同是相同症状中西医的定名也不一样,人们只能从治愈病方面多思,不应该从病名上强求统一。
都有哪些病是杂病呢?除了我已立论之杂病外,这里我再将一些常见病加以论述。当然还有很多杂病没有提到,智者可以知一反三,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年四季,寒暑往来,人感风寒病变万千,首侵毛孔,肌表受阻,内热难宣,蕴热不散,体温增高,肺主皮毛,病发于肺,咳嗽吐痰,初发病名叫“气管炎”。在治疗法则上本当汗而了之,也就是使用发汗的方法将从皮表进入人身之风寒令仍从皮表发散出来。这叫做驱逐病理,恢复生理。也叫做对因治疗。如果,见咳嗽吐痰、体温发烧就用凉药消炎退烧治疗,肌皮打针,胃肠进药,甚者将发烧患者身置冷室,或身边、身上置以冰块,这样,以大量冰凉药投入人身,原发症状即有临时缓解,但原袭入人身之风寒邪气不但没有离开人身,又因对症治疗,内外夹攻,用凉药过极反而破坏了脾胃功能。脾喜温,胃易寒,脾胃湿热,寒痰则生,顽痰结胸,饮食失常,痰塞两胁,胸膜病生,痰包心脏,心脏生病,痰蓄肺机,日趋严重,“支气管炎”可致“支气管哮喘”,进而是“肺气肿”,最后导致“肺心病”。
《内经》讲:脾胃不仅是生痰之源,它又是人身气血的再生源泉和生命后天之本。如果一个人脾胃功能欠佳,生活中又不懂摄生,生冷、油腻、有毒、酗酒和不易消化之物塞口过极,脾胃病就要恶变多端。在治疗胃病时不是将胃中之病秽清理出胃,而是消炎止痛补益治疗,胃病不但不能彻底治愈,反而逐渐由浅表性胃炎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乃至胃癌。脾胃病,使人气血不足,脉象细小迟濯,面色萎黄,胸闷,气短,胸前区不适就会出现无症状心脏病或冠心病。脾胃有病,气血亏损,血压偏低,大脑供血不足就要出现头晕、健忘、失眠、多梦、心烦,脑神经衰弱、脑神经官能症;平素血压不稳,低压偏高,就会出现半身不遂脑血栓;动脉硬化,血聚不散,血压猛增,就会出现脑溢血而突然死亡。气血不足,大脑供血似通非通,就会引发脑萎缩神志不清。督任二脉气血周转受阻,易生高血压症。
肾亏、脾虚、胃寒、肝瘀,痰饮盘固胃脘,上壅胸膈、上焦血瘀气滞就会引发眩晕症,西医叫美尼氏综合症。
人身气血循环,大体讲是依任脉下行至会阴,再从会阴循督脉上行至百会。如果人有肾亏、脾虚、胃寒和心脏供血不足病,气血行之头部不能顺任脉下行,就会引发头晕、头痛、脑胀、高血脂、高血压,导致脑积水诸多杂病。饮食不当,肠胃虚寒,湿热下注,病生痢疾,治当攻补消导收益。误用止痢,结肠病生,结肠后期,直肠癌病。
脾胃生血,肝脏藏血,脾胃有病,影响肝胆,胆位近肝,肝胆病名,中西医各说法不一,西医谓肝炎,中医谓肝火,西医谓肝癌,中医谓肝瘀,症状一样,理出一曲。肝血不足,肝血瘀滞所致也。
《内经》讲:肾,渎职之官也。意思是肾要主宰人身大小便之顺利排出。如果人的大小肠因先天胎毒没有排出或后天寒火,瘀血,痰饮,食物和病邪阻塞瘀滞而不畅通,必渐有肾病综合症,二便不正常可引发男人阳萎、早泄、精少、腰疼、头晕、乏力,引发女人经脉不调、少腹胖凉和不孕。论其治法,本当令其肠道洁,泻法自有补意在,邪去饮食自然增加,肾亏不用补药而自愈。如果误用消炎、补益之法治肾亏,肾亏之病不但不能消除,还要引发下肢水肿肾炎病、尿血症、结肠炎、肾结石、前列腺炎和肾病综合症都可能出现。
基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单依热凉药、补益药、有毒药治杂病则事与愿违。临床经验证明,杂病不仅是阴阳失调,而且是阴阳相互包裹,久服凉药积为热,久服热药积为寒,就是这个内涵。养病如养虎人人皆知,有病不治而去养病,这对患者和医生岂不是个笑话吗?试观天下高寿老人,哪一个不是靠无病而高寿,哪一个是靠养病而高寿呢?所以《内经》还讲:有病治病,无病养生。养生之法,可以补之,但药补还不如食补好。
中医《内经》讲:皮肤有病,脏腑有恙,我的经验是除了外涂、洗、擦、敷,就是用无毒药作内服,要想让毒邪离开人身,就必须用无毒的药将毒邪排除彻底,更换新鲜血液,比如洗衣服,若用污秽之水去洗它,永远是将衣服洗不干净。若用毒药去杀死病菌,也会杀死人身正常细胞,况且死亡病菌和有毒药菌留在人身,混合作孽岂不后患无穷。
中医讲:一年四季,春天气温,夏季气热,秋季气凉,冬季气寒,乃是正气,人少生病,假若气候变化失常,易产病菌,即谓邪气,邪气者不正之气也。这些邪气不管从人之皮毛而入或是从人之口鼻而进,都能致人生病,“非典”肺炎病之由来,当是其属。
基于以上原因,治疗杂病原则应该是以对因综合治疗为主,对症治疗为辅;应该是驱逐病理、恢复生理、增强防范、促进康复为主,消炎补益缓解临时症状为辅;以无毒的植物根、茎、叶、花、果、核为主,以毒攻毒,化学药品抗生素为辅;治愈病的标准应该是二便、饮食、呼吸、体形、感觉正常病状消失为主,西医机诊,化验值数大差不差为辅。因人是有肉体、生命、思维和精神的四合一体,生命、思维、精神这三方面在人身起着很大作用,而西医机诊化验是无法推敲的。
治疗杂病的方法,按我的体会、经验和认识,还是以“肠胃洁、气血流、玄府开、营卫昌”四法为好。“非典”肺炎各种流感,欲求治愈理归一辄。
文字文字
2
发表于 2007-9-2 06:24:33 | 只看该作者

申氏医学之杂病源候论

有理!
3
发表于 2007-9-2 08:28:17 | 只看该作者

申氏医学之杂病源候论

申氏医学,自有特色!
4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16:36:58 | 只看该作者

申氏医学之杂病源候论

谢谢斑竹领导们的认可
申氏医学将不断的发表本中医理论,共医界同仁参考,批评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8 21:18 , Processed in 0.0493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