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1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的出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5-1 16:3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得某位西方医学家论述中西医学的不同时曾说过下面一段话:西医是“唯头脑的医学”,中医则是“无头脑的医学”。这句俏皮话背后隐藏的含义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西医的理论体系主要是建立在神经调节基础上的,而中医则更重视体液调节。这是中西医学的又一重要不同点。究竟是神经调节还是体液调节更重要呢?从进化的观点看,体液调节是更基本、更原始的调节方式,例如在植物中并不存在神经调节,却已经存在原始的体液调节,假如一块树皮损伤了,损伤在体液调节的作用下可以愈合,这是植物的原始的抗损伤调节表现。神经调节只是在以后的进化过程中,多细胞动物为了适应更复杂多变的环境而在原始的体液调节的基础上产生的更高级、更现代的调节方式,已经有种种证据表明,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乃至再生、修复是在体液调节尤其是免疫调节的作用下完成的。在不同的生命现象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所起的具体作用常常是不同的。西医在阐释各种生命现象时,过分重视神经调节而不太重视体液调节,过分注意神经对体液的调节而不太注意体液对神经的调节,没有把体液看作是自主调节的系统而从整体上去把握研究,这是许多生命现象得不到圆满解释的深刻原因。例如关于发热的解释,西医以神经调节为基础的体温调定点上移学说只能解释临床上一部分发热,而对诸如五心烦热、潮热等各种各样的发热现象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仔细考察西医发热理论,体温调定点的改变并不是病毒、细菌等各种感染或非感染因素直接刺激神经的作用,而是通过改变白细胞介素-1、前列腺素等各种体液因子达到的。也就是说,在发热的机制中常常是体液先调节神经而不是神经先调节体液,体液因素在发热的产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体液调节主要就是指免疫调节,其次是内分泌调节,而疾病就是损伤与抗损伤不断斗争的过程,因而考察疾病过程免疫调节就具有比神经调节更重要的地位。
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在朴素系统观的指导下以及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体液调节理论认识,具体的讲就是营卫学说,就是气血理论。只要仔细的考察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的有关论述就可以看出,《内经》对各种生理病理现象都是以营卫气血理论阐释的,《内经》上记载黄帝对岐伯说:你讲的医学道理啊,不离于营卫血气,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因为营卫学说是中医理论赖以建构的基础。然而自宋以降,营卫学说却日趋式微,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几乎已经找不到营卫学说的踪迹。失去了营卫学说基础的中医理论,犹如悬浮在半空中的空中楼阁,使人难以把握,因此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回归《内经》,重新发现中医营卫学说。其实中医的营卫气血理论就是阐述的古人总结的体液调节的规律,而这些规律现代医学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些正是迫切需要我们继承发展的。从根本上说,中医是体液医学,从更精确意义上说,中医是以营卫气血学说为基础的免疫医学。《内经》上有句话:“卫气为百病母”,也就是说免疫紊乱是一切疾病发生发展的真正原因,分析一切疾病都要从免疫紊乱着手,治疗疾病时也要重视调节免疫紊乱,这才是中医最最精髓之处。再如中医传统的经络学说,我从经络的解剖、生理病理与现代免疫学对比研究、经络中医经典理论渊源、论细胞因子是针灸效应的中介物质、循经感传与免疫、针刺镇痛与免疫、针灸条件反射与免疫、经络学说与独特型网络学说的比较研究以及关于针灸效应必须依赖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及一定内分泌条件的可能解释九个方面论述了经络与免疫网络的极其相似性,系统提出了经络实质就是免疫调节网络的新观点。经络本就是营卫气血运行的通路,针灸调节免疫也本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古代所描述的经络不通的病症也多是现代医学典型的免疫病,为什么我们研究经络的人就不从免疫角度考虑呢?(注:经络不只是免疫网络,还有营养物质在其中循行,现在想来,经络应该指的是营卫的共同通道—脉管系统)中医现代化研究绝不能再继续过去还原论的老路了,而应该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从免疫角度进行研究,这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路。再如中医的疾病形层传变学说,从《内经》的经络传变、脏腑传变到《伤寒杂病论》的六经传变再到温病的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疾病形层传变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前一段讲寒温统一论,如何统一?同样是统一于免疫,是因为免疫系统的序贯性激活和免疫自稳调节紊乱的阶段性。又如中医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治疗八法,其实都是调整免疫的方法,可是它们又是怎么调整免疫的呢?中药四气五味理论又有什么科学基础?这些都需要从免疫角度深入研究。此外《内经》对睡眠和梦的认识、对疼痛的认识、对发热的认识、对精神或者意识的认识、对生长和衰老的认识等等都是建立在营卫学说基础上的,对不对?我要说,中医的这些解释是有着极其深刻的科学内涵的,是超出现代医学的,你若不信,只要看看现代医学解答这些问题时窘迫不堪的样子你就知道了。
    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中医现代化
从上文可以看出,中医学是以体液调节为基础的医学,西医学是以神经调节为基础的医学,实际上,在具体的生命过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因此无论单纯考虑哪一种调节方式而忽视另一种都是不全面的,必须综合神经和体液两方面因素分析问题,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恰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两者结合的良好框架。现代医学最新的进展表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并不是仅仅受神经系统的调节,还要接受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复杂调节和影响。机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共同形成一个复杂广泛的调节网络,机体内所有细胞、组织无一不受这个网络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它们既是这个系统的成员,亦接受这个系统的调节,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防病和抗病作用。这就是著名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直接反映系统特性,可以作为系统论原则方法与西医学知识结合的工具,为继承和发展中医体液调节理论,同时有效借鉴现代医学成果提供了联系的桥梁,因此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无疑是中医现代化的最佳切入点。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为研究切入点,也是符合系统论要求和中医重“关系”而轻“实体”的研究特点的,系统论认为: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才是系统呈现整体性的根源,而人体系统中器官与器官、细胞与细胞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完成的,所以,神经-内分泌-免疫之间的有机网络式的联系才是人体呈现整体性的根源,真正代表着人生命的本质,因此,考察疾病本质,也必须把注意的焦点放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上,而不应该放在细胞或者基因这些要素形态的变化上,笔者认为:所谓疾病就是在内外环境损害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个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而证则是相对短暂稳定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异常整合型式,(同样,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不可逆的瓦解代表了人个体整体性的终止,这就是人的死亡,这样,所谓的“脑死亡”和“心脏死亡”就和谐的统一到了一起)这是我基于系统论方法对疾病和证下的最新定义,如果能将这个定义贯彻到每种疾病、每个证的分析中,那么一种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的、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为研究切入点的,综合中西医之长的新的医学将渐渐浮出水面,而这就是中医现代化的归宿,我将为此而不断努力。
2
 楼主| 发表于 2003-5-1 16:40: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的出路

这篇文章属个人原创,欢迎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应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3
发表于 2003-5-14 23:00: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的出路

好文章
4
发表于 2003-5-22 22:21: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的出路

  君论确有真见,但知其一,不知全貌。对中医知之了了。或许对中医误解已深,须从新认识中医后再论。
5
发表于 2003-5-23 18:40:5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的出路

6
发表于 2003-5-26 11:30: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的出路

同意用系统论方法对中医理论进行文化意义上的“转译”,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只是人体这一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能解释一些还原论无法“还原”的生命现象,但无法概括整个人类生命的本质与内涵。并且我对这一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表示怀疑,可以说,人是在与自然长期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演化,如果彻底破译了人类,也就彻底破译了自然,破译了宇宙。
而我对人类这一物种能延续到那一天表示悲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0 22:01 , Processed in 0.1045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