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中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7 13:1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中药


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辛夷:为治疗鼻渊的要药。
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黄连:为治疗泻痢的要药。
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连翘:为疮家圣药。
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鱼醒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牡丹皮:为治疗无汗骨蒸之要药。
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独活:为治疗风湿痹痛的主药。
木瓜:为治疗风湿痹痛、经脉拘急之要药。
藿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
厚朴: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茯苓: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茵陈:为治疗黄疸要药。
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干姜: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肉桂: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
吴茱萸: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陈皮:为治痰之要药。
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也为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香附: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薤白:为治疗胸痹之要药。
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地榆:为治疗烫伤之要药。
三七:为伤科要药。
茜草: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百及:为收敛止血之要药。
艾叶: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也为安胎要药。
川芎:为“血中气药”,是治疗血瘀气滞之要药;能“上行头目”也为治疗头疼要药。
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活血化瘀止痛之良药。
丹参:为妇科调经常用药。
红花: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也是妇产血瘀病症的常用药;并为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桃仁: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症的常用药。
牛膝:为治疗经产病之要药。
半夏: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
川贝母:为治疗热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药。
浙贝母:为治疗肺热咳嗽之常用药。
杏仁:为治疗咳喘的要药。
代赭石:为重镇降逆要药。
羚羊角: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牛黄:为清热解毒良药。
勾藤: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
天麻:为治疗眩晕、头痛之要药。
麝香:为醒神回苏之要药。
人参:为拯危救脱的要药;为补肺的要药;为补脾的要药
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
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鹿茸: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
当归:为补血之圣药;为妇科补血调经的要药。
熟地黄: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为补肾阴之要药。
阿胶:为补血要药;为止血要药。
何首乌:不寒、不燥、不腻,为滋补良药。
五味子: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山茱萸: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为固精止遗的要药;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http://www.tgzyw.net/read.php?tid=14761&page=e#a
2
发表于 2009-5-7 17:01:4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中药

          对中药要科学的去理解而不该是强调其所谓的特效
   方药必须与病证相附,才能治病疗疾,才能让人类益寿延年,否则弄巧成拙,反成其害。药物若孤立地看待,仅具有单纯的一般属性,这是因为,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势必亦决定了其相关药用的独特性。当中药离开了中医学理论的指导,违背了理、法、方、药一线贯穿和君、臣、佐、使的原则,不顺从升降浮沉和气味归经之趋向及不晓药物的剂型剂量改换的应变时,它就如同商品离开了流通领域后一样,也就再不是“药”了,而应将其理解为是原有的植物、动物、矿物或生物的所固有的属性而己。只有当它们形成一定的组合时,其整体则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而产生新的复杂意义。
3
发表于 2009-5-7 17:08:0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中药

应科学地理解中药
  
作者:杨俊耀   出自:术乐百姓 德善后世 浏览/评论:102/0   日期:2006年8月18日 09:53
应科学地理解中药
              ——杨俊耀
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势必亦决定了其相关药用的独特性。当中药离开了中医学理论的指导,违背了理、法、方、药一线贯穿和君、臣、佐、使的原则,不顺从升降浮沉和气味归经之趋向及不晓药物的剂型剂量改换的应变时,它就如同商品离开了流通领域后一样,也就再不是“药”了,而应将其理解为是原有的植物、动物、矿物或生物的所固有的属性而己。换言之,“医为枪、药是弹;枪弹不可分”。若药离开了医,也就无所适从,也就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药的概念了。据上所言,那么也不难看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中药的横加指责和诽谤是毫无道理的也是毫无根据的!同时,也告诫某些人,再不要宣称某某中药尤其是单味药能治什么什么病夸大疗效的宣传,一则不仅授人以柄,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坏了中医药的名声;二则是更具文化破坏力.愚弄了信奉科学,崇尚专家和舆论的社会大众. 给人的健康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2006.8.15就英国对中药更加"严历"一文后随感。

4
发表于 2009-5-7 17:13:4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中药

              吃中药也要注意安全
  
作者:杨俊耀   出自:术乐百姓 德善后世 浏览/评论:170/1   日期:2005年10月1日 19:55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中药较安全这是相对的,比起西药毒副作用小些,但绝不是绝对安全的,合理使用是安全的,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我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365种药物,并分为上、中、下三品,有的“无毒”,不伤人;有的“有毒”,要“斟酌,其宜”;有的“多毒”,“不可久服”。这说明了早已认识到中药的毒性,并提出合理用药的概念。现在我国将27种中药列为“毒性药品”,加强了管理。80年代,我国杂志报道的中药中毒死亡病例就有27起,其中使用的中药有巴豆、苍耳子、 六神丸、甜瓜蒂、雷公藤、木通、牵牛子、苦楝子等。曾有人长期使用含有朱砂的中成药以致使体内汞蓄积而中毒。我国某些名贵的中成药也是有毒的,使用过量时很容易发生中毒反应,如云南白药、六神丸等。还有的中药可引起过敏,如牛黄解毒丸、水蛭等。根据近年部分医院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次,与各大类西药比较已占第四位。因此,用中药应在对病人辨证施治后,对症下药,作到合理安全。
                     
                    ——全文转于中国医药教育网

5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05:40:3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中药

谢谢先生的赐教!小子拜领了!!
6
发表于 2009-5-8 11:03:4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中药

下面引用由东郭先生2009/05/07 05:08pm 发表的内容:
应科学地理解中药
  
作者:杨俊耀   出自:术乐百姓 德善后世 浏览/评论:102/0   日期:2006年8月18日 09:53
应科学地理解中药
              ——杨俊耀
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势必亦决定 ...
本人认为:君臣佐使,只不过是矛盾的普遍性,单药治病则是矛盾的特殊性,世上万事万物,均相生相克;方法药物的目的是祛病,但好坏的评价标准首先是安全,其次是高效,再次是方便价廉;无论采取何方何法何药何物,自然和谐人体是根本目的;讲君臣佐使,但不能局限于君臣佐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0-29 11:53 , Processed in 0.0596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