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16|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皂角杂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4 09: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说到皂角,老人们都知道是用来洗衣服的。其实,这种类似于“肥皂”的东西还是种美食。近两年,用皂仁做菜就在厨师间悄然流行。
  皂仁是皂角的果仁,貌似豆角,每个皂角里边有40多个皂仁,为皂角之精华。皂仁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润肠,治便秘。《本草纲目》记载,皂仁能“和血润肠,明目益精”。现代研究证实:皂角仁营养成分丰富,营养素种类较多,属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能调和人体脏腑功能,具有养心通脉,清肝明目,健脾滋肾,祛痰开窍,润肠通便,润肤养颜,提神补气等功效。老少皆宜,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枸杞冰糖皂仁,还是钓鱼台的一道国宴,它淸爽透亮、香糯鲜甜、口感细腻幼滑,是宴会上佳营养保健甜品。云南菜中还有一道“冰糖皂仁”,取干皂仁置碗内,加入60度白酒拌匀,点燃,烧1分钟边烧边搅,再加入清水泡发2小时以上,到全部发好,捞入碗内蒸20分钟。然后下入冰糖汁锅内煮两分钟即成,成菜清爽透亮,皂仁糯烂鲜甜。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简易做法:1.取本品50克淘净,放入5磅保温瓶中,注入开水,上好瓶塞,三个小时可加糖食用。2.取本品10克淘净,放入茶杯或保温杯中,开水泡饮,皂仁熟透后,把红色的皮去掉,可直接食用。此方法可治牙痛、咽喉痛、解烟酒等。3.本品适量淘净,开水浸泡1—2小时,煮熟后素食或煮制米粥或八宝粥,滋润爽口,冷、热食用兼可。另外,煮制鸡汤或排骨汤时加入皂仁,都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 tgbb456   2008-4-30 14:01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09:59:33 | 只看该作者

皂角杂辑

皂角  应呈剑鞘状,略弯曲,长100~400mm,宽约40 mm,厚10~15 mm。表面红褐色,被灰色粉霜,种子所在处隆起。两端略尖,基部渐窄而弯曲,有短果梗或果梗痕,两侧有明显的纵棱线。种多数,扁椭圆形,黄棕色,光滑。质硬。气微,有刺激性,味辛辣。
  用途:
  皂角粉:又称电镀清洗剂,是一种植物表面活性剂,该产品是本公司与有关科研院所共同研制开发的新产品,皂角粉广泛用于五金电镀行业,金属表面在电镀前,经皂角粉处理后,具有除油去污,电镀后抛光增亮,使用皂角粉对清洗物表面无任何腐蚀,它优于其他任何一种化学清洗剂,是最理想 的天然高效表面活性清洗剂。皂角粉也可用于农药厂生产可湿性粉剂使用。皂角粉还可以用于加气砖厂生产的各种规格的加气砖块,它主要起发泡作用。链条厂也可广泛使用。
  皂角皮:它是天然的工业洗涤产品,可用于动物毛皮制品的清洗加工,加工后毛皮具有毛皮柔软、光泽好之优点。也可从皂角皮中提取制药用的激素等材料。
  皂角豆:也称皂角籽,本产品是生产开发美容美发产品的最理想的天然原料。也是生产植物胶、皂荚胶的主要原料。
  皂角米:也称皂角仁,本产品是生产食用胶的天然有机原料,广泛用于八宝粥及其它食品的添加剂。
  皂角苷:saponin 存在于植物界的以多环式化合物为配基的配糖体的总称。配基称为皂角苷配基,糖的成分通常是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但也有以甲基戊糖和糠醛酸等作为糖成分的。大多数皂角苷是无定形粉末,可溶于水甲醇、热的稀乙醇,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媒。水溶液具有持续产生泡沫的性质,并显示出保护性胶体的性质。可用于作为洗涤剂、乳化剂、发泡剂。虽不易透折,但能提高其他物质对细胞膜等的透过性、与甾醇类、醇类、酚类可形成难溶性化合物。作为共通的特性为显示溶血作用。这是由于与红血球中的胆甾醇结合的缘故。还具有粘膜刺激作用,有的也有利尿作用,三萜系皂角苷分布广泛。美远志根、远志根、桔梗根、甘草的根茎、Quillaja的树皮等的皂角苷是有名的。其他已知甾体化合物系统的皂角苷分布只限于百合科、薯芋科、玄参科。百合科菝葜根的皂角苷及洋地黄叶中的毛地黄皂苷、芰他皂苷和各皂苷等。
  皂角刺 Spina Gleditsiae (英)Chinese Honeylocust Spine 别名:天丁、皂针、皂荚刺。
  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棘刺圆柱形,常分支。羽状复叶互簇生,小叶6~16,卵形至长卵形,长3~8cm,宽1~2 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齿。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花杂性;花萼4裂;花瓣4,淡黄色;雄蕊6~8;子房沿缝线有毛。荚果扁长条状,长12~35cm,宽2~4cm,紫棕色,有时被白色蜡粉。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于路旁、沟旁、宅旁。主产河南、江苏、湖北、广西。
  采制:全年可用刀砍下棘刺或切片晒干。
  性状:完整的棘刺常分枝,有时再分小枝,刺端锐尖,基部扁圆柱状,全长约10cm或更长,基部直径0.8~1.2cm。表面紫棕色或红棕色。体轻,质坚硬,切断面木部黄白色,髓疏松,棕色,无臭,味淡。
  化学成分:含皂荚皂甙B-G(gleditsiasaaponin B-G)、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酯酸、油酸、亚甾醇、谷甾醇、二十九碳烷(nonacosane)等。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化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可入中药,多在治疗粉刺,麦粒肿,活血软坚散结时使用.
  如不过量服用,副作用甚微.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0:00:09 | 只看该作者

皂角杂辑

买皂角2008年06月26日 星期四 20:20下午,同事芳芳打电话来,相约一起上班,两个人边走边谈。从小巷转到后河路上,看到一个乡下老人提着一篮子的皂角过来,芳说她哥的头用洗发液老过敏,她女儿也要用这个熬水洗才好,一是秀发,二是不伤头皮不过敏。
当然了,因为没有化学成份了嘛!记得小时,我妈也爱用这个熬水给我洗头,长大了再也没用过。
长长的扁扁的黑黑的皂角装满了一篮子,可是那些皂角都长了好多大大的虫眼了。那个老人把一整篮的皂角称给了她,四斤有多。在付钱时,我看到空了的蓝子底下有好多活的小蛾子,那是从皂角上的虫眼里掉出来的。我对那老人说:”你把这些小虫放在那边的土坎上去,放生吧!一个小虫的生命和一个人是一样的,你这一放,相当于救了好几个人的生命,对你来说是造福做善呢!”
那老人因为我们买了他的皂角也挺高兴的,笑眯眯的对我说道:“好的,我收完钱就去放了它们。”
我一边又对芳说:“这东西要是我,我是万万不能用的了。”她说:“没关系啊,那是打散来熬。”我说“不是啊,这些东西是活的啊。你一熬他们就要死了,你在熬之前一个一个的弄断,把它们放出来吧。”芳笑了笑说:“可能是怪你学佛吧,老想到放生。”我说:“是的,我是学佛,可是你想一想,凡事都有因果的,你这么一做对你也好啊!这也是种善因啊!”
芳不说话了,有些难过。幽幽的说道:“我到不再乎我好不好,我好能有什么?”
我知我说话不对了,因为芳的老公在前年的春节出车祸死了,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叫好与不好。可是我知道她现在只要她女儿好,所以我马上对她说道:“你想想,你这么一放生她们,于你不损什么,有一句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女儿会因你种的善因而得到福报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她一听高兴了,说:“是的,这话我是听说过的,这样好了,我用之前先把皂角拿去晒,让小虫子飞出来,等它们飞空了,我才弄碎来熬。”
芊竹苑
4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0:00:46 | 只看该作者

皂角杂辑

皂角
--------------------------------------------------------------------------------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1/06 10:19   今晚报
  一个德国妇女到印度旅游,看到印度妇女用皂角浣衣,用皂角洗发,很感兴趣,大受启发,便将这种天然去污、对人体无害的皂角引进德国,再行加工推销,遂受到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欢迎……这是上海《报刊文摘》转载的一则消息。
  读过这则报道,一是赞赏这位德国妇女的机敏和精明,二是唤起了我对皂角和皂角树的记忆。

  德国或者说两德统一前的联邦德国,一直是市场经济商业社会,在那种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商机意识强,商业意识浓,发现机会便能及时抓住。看来,这个德国妇女,有可能做成一番皂角事业,发一通皂角财。人家有见识,善运作,获利是应该的。而愚笨如我者,只能不无悲哀地回忆皂角和皂角树。
  我们那个小村庄,诞生于哪个朝代什么年份,已难查考,但在六十多年前,皂角是乡亲们常用的洗涤品,我自己洗衣时也用过,渊源是村里有两棵又粗又高又繁茂的皂角树。
  两棵皂角树,长在一户人家的墓地里。在我的童年,这户人家早已衰败不堪,连他们祖先砖碹的墓室都坍塌裸露,尸骨无存,亦无人管。那两棵皂角树,与其说是他家的私产,倒莫如说是我们那半个村子的公产,谁都可以到那里拣皂角或打皂角,他们倒也不在乎,没有买卖意识。
  皂角的形状犹如巨型扁豆角,短者五六寸,长者近一尺。嫩者翠绿,易折易碎;干者褚色,使用不便,但其籽实犹似琥珀,可供玩赏。春夏季节,村里的妇人女子,抱一堆衣物,拿一个木棒,在河边石头上浣衣,说笑间,将皂角或擦于衣物,或夹于衣物间,或揉搓或捶砸,那白生生如肥皂沫的汁液,便渗了出来;其情其景,煞是热闹。
  六十多年前,乡村里难得见到肥皂、香皂这种化工产品,偶有所见,乡亲们也只叫它们是胰子、香胰子或洋胰子,不知道自己使用的皂角和这种胰子有什么同一性。
  如今的人美容美发,六十年前的人也爱美,只是洗发洗脸多用皂角。乡村妇女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将芝麻的嫩叶泡在水里,那水变得油腻腻,洗过的头发倒是乌黑亮丽。
  天寒地冻时,男孩子们到结冰的稻田里“滑冰”,女孩子们在土炕上玩皂角籽。像杂技演员同时玩三个五个圆球而不漏,小姑娘们将三颗五颗或更多皂角籽,抛上抛下,或凌空分抓或落地分逮,比手眼的敏捷,争输赢。
  皂角树和皂角,就曾经这样地介入乡亲们的生活,影响乡亲们的日子。
  可叹的是,古老的皂角树没有了。
  上世纪50年代中叶,我参加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后第一次回乡,村里没有一间新房,旧房一间比一间破,整个村子,比我入伍时衰败了许多。经过大跃进和公社化我再回乡,情形更糟,废墟更多——古庙不存在了,几棵枣树消失了,两架葡萄不见了,两棵皂角树也不知被伐被卖到什么地方了……只有一个小官员利用职权建了新房,他因此而受到惩处。
  与印度相比,在中国,皂角树也许是一个稀有树种,多年来,我只在黄河壶口瀑布附近的山崖下见到一棵,而这种既可用于日常生活又可入药全身是宝的树种的危殆,岂不是长时间广大农村经济状况的某种标志吗?
  外国人对皂角进行商业开发,我们中国人好像需要重新培植皂角树。
5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0:01:19 | 只看该作者

皂角杂辑

谁“毁了”百年皂角
--------------------------------------------------------------------------------

??早报讯(记者李威) 近段时间来,洞子口乡一棵有五六百年树龄的皂角树开始枯萎了,这让一直在它的绿阴下生活了好几代的市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棵有20多米高的皂角树,树干直径约有1米,双手环抱仍不能完全抱拢树干。树上零零散散地长着一些绿叶,大部分树枝已经枯萎,一截约10厘米粗的枯枝倒在树下。树旁的小沟里流着汩汩黑水,并不时散发出股股恶臭味。
??家住附近的陈婆婆说,她在河边住了三四十年,皂角树也陪伴了她三四十年,如今看着皂角树一天天地枯萎,“我的心里不是个滋味。”而附近的彭大姐说:“以前树旁小沟里的河水清澈见底,还可以看见一些小鱼,从去年开始河水变黑了,皂角树也就开始枯萎了。”
??成都市园林局绿管办一位姓谢的工作人员说,据初步估计这棵皂角树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他们将会派专人到现场进行查看,确定皂角树枯萎的原因,并会派专业技术人员对皂角树进行保护。

天府早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0:01:53 | 只看该作者

皂角杂辑

作者:独庸生 提交日期:2005-9-18 14:10:00  
??曾专程回乡下,寻找记忆中的皂角树。在本应长着一株老树的地方,却冒出一座新楼房来,让我惆怅了半天,失落了半天。还以为能再看一看,再拾几串皂角,寻回一些飘散的记忆和印象,但树没了,附近就只有这一株,现在,我真的记不起皂角树具体的样子了。
  
  皂角树并不是什么罕有品种,但确实不常见,往往上下四村就只有一株。就算是普普通通的树吧,都几十年了,远远近近还是只有一株,为什么不多种一些呢?为什么这样稀小?想不明白!要知道皂角的用处可大了。以前,乡下缺小肥皂,乡下人也舍不得花钱买,都是用树上结的皂角,捣碎后代替肥皂,洗衣服,洗被单,洗碗洗锅,甚至洗头发、洗澡。可以说,皂角在那时候是一切肥皂、香皂、洗涤济的代用品,要是没有它,真不知用什么来洗干净衣服,洗干净锅盘,能不花钱又方便。这样有用的树却小得出奇,怎不叫人奇怪。
  
  这株皂角树,不是我们村子的,是邻村的,离我家倒不远。树就长在路边空地上,对面就是村子的公井,妇女们在树上摘了皂角就可以直接在井边洗衣,很方便-----不知这种安排,当初只是巧合还是精心的布置。树非常高大,树冠也很大,但枝叶分散,看上去不是很茂盛,有点稀稀疏疏的样子,到了夏秋间,枝头挂满一串串皂角。皂角的样子有点像扁豆,扁长,刚长出来时是绿色,长着长着,慢慢变成黑紫色,秋天成熟,有十五到二十厘米长。秋风一刮,一树皂角哗啦啦响,很好听!
  
  小孩子们最爱在这棵老树下玩。捉迷藏,跳键子,跳橡皮,过家家,当然,还有摘皂角。这树大,就算是三伏天,也觉得阴凉。玩累了就躺在树下的石板上,听皂角哗啦啦响,就像枕在水边听泉声,非常有趣。还有树上的鸟啼,枝上的蝉唱,或清脆或悠扬,断断续续;听着听着,朦朦胧胧进入梦乡,梦里也是叮叮响。尽管现在我连皂角树的模样都记不清,一想到皂角树,耳边就响起哗啦啦的声音,脑海里不由自主涌上“留得残荷听雨声”,“雨打芭蕉”这些美妙的诗句和动人情况来,虽然和雨、莲、芭蕉全无关系。
  
  不知这株皂角树是谁家的,总之谁都也可以摘皂角,记忆中也从没有为摘皂角发生不愉快的事。可能是这树大,结果多,远近只有这一棵,也足够用了。印象中,是没有人爬到树上摘皂角的,皂角树是有刺的(也许有人不怕刺,是我没见);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是站在树下,拿着竹杆打,更多却是用石头扔。竹杆不常有,石头到处是。挑一块大小合适的,瞄准树上的皂角,手一扬,哗啦啦一阵响后,就会落下来一两串,或者是几片叶子。男人们扔得最准,一般都有收获,女人们多数是抛不是扔。她们先微微蹲下,再跳起来奋力把石头抛上去,赶紧笑嘻嘻躲到一边去,怕石头落下来砸到自己。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喜欢这种游戏,只有这个时候,扔石头不会被大人骂。小孩子力气小,扔十次只有一两次有收获。有当然高兴,没有也不失望,拾起落地的石头再接再厉。还会来个比赛,看谁扔得准,拾得多。大家一字排开,几块石头刚落地,也不管是有没有,就大呼小叫着扑上去抢。大人们在一旁笑嘻嘻看着我们在闹,偶尔还会夸几句,说谁谁扔得最准,我们就越发起劲。最后,却把皂角都送给洗衣服的大嫂或需要的人,很小会带回家,反正树上多得是,想要,简单,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小孩之意不在皂角,在乎游戏,在乎个中趣味。
  
  附近的人家多是用时才去“摘”几串,稍远一点的,趁下田回来路过,就顺便“摘”几串带着回家去。有没有人家平时慢慢贮藏一些,在冬春间树上没皂角时拿来用,我记不起来了,想来是有的,要不那时用啥?到了明年的夏秋间就不用愁了,满树又是一串一串的皂角了。
  
  皂角有用的是皂角壳,里面的皂仁一般不要。用石头或木棍将角壳捣碎,夹进衣服里面,在搓衣板上搓呀搓呀,用木棍捶呀捶。那时候的土布多是麻布,又硬又粗,搓久了手也痛,最好是用木棍捶,李白诗云“长夜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万户虽没有,捣衣声还是时有所闻。皂角的去污能力好不好,我不清楚,一大盘衣服,只用那么一两串,顶多三四串就行了,没有人抱怨洗不干净。不过那时衣服上多是泥巴一类脏东西,泡一泡,搓一搓,捣几下就干净了,好多时候洗几次才用一次皂角。头发就不太好对付。那时杂货店有一种叫“茶子”的药砖,是专门用来洗头发的,硬硬的、厚厚的,是皂角经过简单加工制成的。乡下人有时嫌皂角麻烦,就买这种“茶子”洗头发。皂角或“茶子”都要捣碎后放进水里煮,这样的水才可以用来洗发。可能用皂角或“茶子”洗头发效果不是太好,也可能那时不像现在是天天洗头发,反正是很容易生蚤子。那时候,每过三四个月,我们就要杀一次蚤子。杀蚤子,用“滴滴畏”。把头发洗干净,擦干,倒小量“滴滴畏”在发上,搓均匀,用一块毛巾密密包好,“闷”上一二小时就能把蚤子杀死。
  
  后来看汪老(曾祺)的散文,才知道在昆明皂角仁还可以吃的,“蒸熟后晶莹透明,嚼起来有韧劲,好吃。”,更妙的是做成冰糖皂角,像西米又不是西米,又滑又甜又爽口。我没吃过,也从没想过皂角仁是用来吃的。现在,很多人不知有皂角这种树,更不清楚皂角有什么用途,随着岁月流逝,皂角慢慢地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0:03:31 | 只看该作者

皂角杂辑

植物-皂角刺
  【拉 丁 名】Spina Gleditsiae
  【英文名】Chinese Honeylocust Spine
  别名 天丁、皂针、皂荚刺。【】皂荚刺(《圣惠方》),皂刺(《医学入门》),天丁(《纲目》),皂角针(《江苏植药志》),皂针(《中药材手册》)。
  来源 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
  同“皂荚刺”,详细在“皂荚刺”。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棘刺圆柱形,常分支。羽状复叶互簇生,小叶6~16,卵形至长卵形,长3~8cm,宽1~2 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齿。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花杂性;花萼4裂;花瓣4,淡黄色;雄蕊6~8;子房沿缝线有毛。荚果扁长条状,长12~35cm,宽2~4cm,紫棕色,有时被白色蜡粉。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于路旁、沟旁、宅旁。主产河南、江苏、湖北、广西。
  采制 全年可用刀砍下棘刺或切片晒干。
  性状 完整的棘刺常分枝,有时再分小枝,刺端锐尖,基部扁圆柱状,全长约10cm或更长,基部直径0.8~1.2cm。表面紫棕色或红棕色。体轻,质坚硬,切断面木部黄白色,髓疏松,棕色,无臭,味淡。
  化学成分 含皂荚皂甙B-G(gleditsiasaaponin B-G)、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酯酸、油酸、亚甾醇、谷甾醇、二十九碳烷(nonacosane)等。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化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中药材-皂角刺
  【药名】皂角刺
  【别名】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
  【汉语拼音】zao jiao ci
  【英文名】Chinese Honeylocust Spine, Spine of Chinese Honeylocus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Gleditsia sinensis Lam.[G.horrida Willd.]
  2.Gleditsia japonica Miq.[Ghorrida(Thunb.)Makino]
  【归经】肝;肺经
  【功效】消毒透脓;搜风;杀虫
  【考证】出自《本草衍义补遗》。
  【科属分类】豆科
  【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
  【生态环境】
  1.生于路边、沟旁、住宅附近。
  2.生于山地林中。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但以9月至翌年3月间为宜,切片晒干。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动植物形态】
  1.皂荚 乔木,高达15cm。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cm,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cm;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山皂荚 乔木,高可达25m。刺略扁,长5-10cm,常有分枝。幼枝淡紫色。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25-30cm;小叶8-12对,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l-4cm,全缘或有疏圆齿,上面有光泽,中助上有短柔毛,下面无毛;长枝上为二回偶数现状复叶,有3-6对羽片;小叶5-10对,狭卵形、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轴有短柔毛。细长总状花序;花有短梗;杂性异株,花黄绿色;雄蕊花瓣椭圆形,雄蕊8;两性花的雄蕊较小。荚果长25-30cm,宽2-3.5cm,扭曲,并有泡状隆起,种子靠近中部;种子卵状椭形,稍扁,栗褐色。花、果期6-11月。
  【功效分类】活血药;祛风药
  【性味】辛;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醋煎涂,或研末撒,或调敷。
  【出处】《中华本草》
8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0:04:36 | 只看该作者

皂角杂辑


老屋门前的皂角树


文/蓝色月光6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小时候,在我家的老屋门前有一棵皂角树。那棵树树冠长得很大,树干也很粗,像一把巨伞撑在门前。那是我们村上唯一的一棵皂角树,在那棵树下,留下了我许多美丽而又忧伤的记忆。

听奶奶说,那棵树是在我二姑出生那天栽下的,因此,此树与二姑同岁。皂角树其实也叫皂荚树,它耐干旱,耐苦暑更耐严寒,每年的5月份开花,10月份果实成熟。皂角树叶密翠绿、花型很是好看。

春天,皂角树发出嫩芽时,老屋子在那一片绿色的映衬下也显得有些生机。许多的小鸟纷纷前来,每天天不亮,一群群的小鸟就欢快地叫个不停。我和一大群的兄弟姐妹起来就在树下玩纸飞机,看谁飞得高飞得远。纸飞机常就被挂到了那皂角树的枝上,我们就拿树枝轻轻地往下捣。爷爷奶奶总是说我们太掏气,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呀!我们还常比赛爬树,为此我可没少挨打。

一次妈妈刚给我做了条新裤子,本来打算第二天走亲戚时让我穿的,先试了一下,挺合身。刚好大弟叫我,我便出去疯玩,大弟说:“姐,咱比赛爬树,你要是比得过我,我让大家以后都听你的;大家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给你留着;你干的坏事我们绝对不会告诉大人;还有,每次割草时我们大家都给你分点,算是上税,你说好不好呀?”我想这事不错,就答应下来了。在一阵呐喊助威声中,我飞快地爬上了皂角树,得意洋洋地坐在树叉上休息。突然看到爷爷从地里回来了,弟妹们像耗子一样很快藏了起来,爷爷是这个大家的家长,有绝对的权威,我们都怕他。我一看,这下可坏了,又得挨打了,赶紧下树,结果下得太快,不小心裤子上挂了两个大洞,回家让妈妈一顿猛打,差点要了我的小命。

夏日里,浓密的皂角树为我们送来了一片阴凉,皂角树下就是我们乘凉的好去处,白天总有许多的知了在树下声声地叫着夏天,还有树上的鸟啼声,或清脆或悠扬,断断续续。大人们在树下绣花或纳鞋底,我们总是跑前跑后的玩,像一群叫喳喳的麻雀。

若是四爸回来了,还常将皂角树当成单杠在做引体向上。四爸是名军人,每天都有早起锻炼身体的习惯,有时碰上我们几个孩子,还给我们教上几招。有一年夏天,四爸还悄悄地教了我一套擒拿格斗术,我那得意劲就甭提了,至今还能记得几招。

夏日的夜晚,我们常铺几张席子在树下,在离树不远去再点上柴火,用来熏蚊子。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也跟我们这些孩子们一起躺到席子上休息。我们望着满天的星斗,望着那一轮当空的明月,听着池塘里的蛙声一片,那种感觉是踏实而愉快的。我们时常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问大人们,得到的回答有时也是很搞笑。奶奶最爱给我们讲故事,讲月亮上的嫦娥和吴刚的传说、讲傻瓜女婿的笑话、讲妖魔鬼怪的故事,曾引起儿时许多的幻想,曾洒下了无数的欢笑声,曾做过数不尽的美梦!

每到秋天的时候,树上就挂满了皂角,皂角起初是绿色,像结了一串串的扁豆。熟后就变成了咖啡色,有十五到二十厘米长。秋风一刮,一树皂角哗啦啦响,很好听!据说皂角果、皂角叶、皂角籽以及树上一堆一堆的皂角刺都可以医治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祛风痰,除湿毒、杀虫、治中风、拔毒、消肿、排脓等30余种疾病,有一定的药物价值和很高的经济价值。

皂角成熟后,我们就用竹杆将它打下来收集起来,用来洗衣、洗头发。我现在依然很怀念那些用皂角洗发的日子。那时候家里很穷,我们又是一个有几十口人的大家族,饭都吃不饱,还别说洗发水了,就连洗衣粉、肥皂也用不起。一家人洗衣服都是用皂角,但用皂角洗的衣服很干净,还有一种清香。

那年月洗一次头发的情景倒是蛮壮观的。每次都是几个人约好一块洗。先是用榔头将皂角敲成碎片,然后将其放在大锅里加上水煮半小时。洗发时,再用纱布将皂角渣滤去,用过滤后的皂角水洗发。在皂角树下放几个盆,几个人同时洗。洗过的头发有一种天然的幽香,等头发干后,用手轻轻地抚摸,手感如同绸缎一般,尤其是二姑那头美发令我羡慕不已,我常爱用小木梳帮她梳那盈头的秀发,美妙极了!现在即使用再好的洗发产品,我也找不到当年用皂角洗发后的感觉了。

冬天,皂角树下有些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只有在下雪时才会有一些生机,一夜大雪,皂角树被装扮得银妆素裹,颇有几份浪漫!每逢这时,皂角树下也就成了我们孩子们玩雪、打雪仗的乐园。

最后一次见到老屋的皂角树是在2000年的冬天,那时皂角树已有43年的树龄了,与它同龄的二姑已病故。那年是由于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我回老家探望。一走进村子,就看到了那棵皂角树,灰蒙蒙的,无精打采似的。

进老屋后,我的爷爷奶奶很热心地招呼我吃这吃那,好像我还和儿时一样贪吃,一样吃不饱似的。他们都已八十多岁高龄,身体每况愈下。奶奶颤颤巍巍地拿了一些葵花籽让我吃,说是自己种的。我随口说要是葵花籽仁让我吃还差不多。在老屋住了两天后我又去了外婆家,几天后又回来。我要走的那一天,爷爷奶奶双双拄着拐杖到皂角树下为我送行,叮嘱我一定要常回来,走时还没忘给我带上一包皂角,奶奶说:“自从你二姑去世后,这皂角树也变得半死不活的,这两年也没结多少皂角。现在日子过好了,也不兴用皂角洗头了,给你少带上一些,用它洗头发时就会想起咱的老屋,想起我和你爷爷。”还拿了一小包东西塞到我怀里,说路上吃。我打开一看,是一包嗑好的葵花籽,这么多的葵花籽仁,他们嗑了多久呀!我禁不住潮湿了眼眶,我好善良朴实的爷爷奶奶,能这样疼爱我的人这世上有几人呀!我起身挥泪告别,心里默默地说:“再见,我的亲人,再见,皂角树,来年春天的时候,我一定回来!”

一晃六年过去了,我再也没回过老家。二姑、爷爷、奶奶已相继离开人世,我的那些兄弟姐妹们都已各自成家,天各一方,而那棵皂角树也在爷爷奶奶去世的那年里被砍掉了。如今,老屋门前的那棵皂角树已成了我记忆中永远定格的风景。

写于2006年9月3日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ream0412/msgview-10368-84762.html[复制地址]
9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0:06:21 | 只看该作者

皂角杂辑

热情的皂角
——朱鸿儒
  
一天早晨,我偶然忆起皂角。这个神奇的月亮形果实曾经长久地吊结在我少年梦的枝头。最后一次见它是什么时候已记不清了,只依稀记得皂树的躯干上丛生着枣红色的刺,一簇簇的,那时侯我们常灵巧地避过锋利的皂刺去采皂角,晾干之后,整年的用来洗头或衣物。
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我的兄弟们通常是用皂角褪尽满身的泥垢,清爽干净地坐在稻场的石碾上,等候飞舞的蜻蜓送走最后一抹晚霞。夜幕欲合未合之时,一帮子从花果山下来的野小子,操着各自喜欢的手电,一路吆三喝四,打打闹闹,翻几座山岗,涉几道溪流,去赶邻村的一场电影。电影放完了,夜的黑幕也全部拉下,新鲜生活带来的憧憬和快乐撩拨着我们的心弦,在手电筒微弱的红光里,我们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在群山中遥看远处的磷火和家灯,把山里孩子热情的遐想洒留一路的山石草树。
热情,是人生华彩的衣裳。走得愈远愈深,衣裳的色彩愈淡。童年渐远,故乡渐远。忽一日打开衣柜,满眼赫然呈现的尽是黑色或灰,惊觉自己竟是色彩凋零。也就难怪老是喜欢回忆。
坐在城市宽大的办公桌后,我常常禁不住想,当初我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热情,会披星戴月翻山越岭去赶一场电影?
在一次下乡采访中,从一个听来的故事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一位老乡挑担柴禾去镇上卖,经过一条河流时,无意中踢仰了一只鳖,索性用草系起,挂在柴禾上。在镇上,镇长问:“老乡,干什么来了?”老乡说:“卖柴。”镇长又问:“多少钱一担?”老乡说:“一块五。”镇长瞄上了那只鳖,“这只鳖卖不卖?”老乡看了镇长一眼,问:“你要?”镇长点点头,“多少钱?”老乡犹豫了一下,说:“我一担柴禾卖一块五,这只鳖你给一块吧。”镇长掏出五块,可是老乡没有零钱找,镇长说:“你打柴很辛苦,多的给孩子买几颗糖吧。”老乡不知一只鳖在城里能卖上百十元,只知对镇长心怀感激,以后逢人就念镇长的好。
我合理地想象了老乡回家的情景,他兴冲冲怀揣着精心挑选的几颗糖果,一进家门便邀妻唤子,发布今日的幸运和对一个好心人的谢意,一家人喜滋滋地分享了他的快乐。
这是典型的中国乡村版的热情。上帝被如此简单的生活热情所感动,随手就把快乐送给了老乡和老乡的家人。
其实快乐就是如此简单,有时候它就是老公或父亲衣兜里的一颗糖。
过了而立之年我才开始庆幸自己是一个农村人,准确地说,我庆幸自己的童年是在方式简单而人情深厚的乡村度过。这正是我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贫乏的物质生活让我对一切新生事物充满热情、好奇和美好的憧憬。我此生受益匪浅。
云山烟树,光景历历,我始终无法对西天的残阳无动于衷,那是什么?那是孕育明日新丽的羊水呀。
心醉的早晨,我忆起皂角。我要把这混着泥土气息的月亮形果实送给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5月24日 10:07am 时添加 -=-=-=-=-
----白鹿书院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0:11:26 | 只看该作者

皂角杂辑

有树名皂角  
作者:曹兴戈 日期:2008-11-16 22:44:00  
有树名皂角

我所在的校区是个僻静的所在,与李汝珍纪念馆仅一墙之隔。深秋某日专心于室内准备功课,忽觉有物触向檐瓦,作瑟索之声,遂起而步入院内。只见馆内铁干铜枝高大的一株树越过花墙,遮住了校园一角。虽已深秋,但还有许多绿叶在铁硬的枝头作最后的坚持;更惹眼的是枝叶间还挂着簇簇刀鞘状的果实,黑且硬,先前的瑟索声便是由此而发的吧。

同事告曰:树乃皂角,物资匮乏时村姑打下它敲碎,用以漂洗衣裳秀发,去污力极强。据说树龄百余年了,兴许还是先生手植的喱,遂想起多日未曾涉足的纪念馆来。

尉天池先生的匾额,陈凤桐先生的长联,照例极气派地迎接我这惟一的游客。展厅当门处,先生端坐于白色基座,目光逡巡着有些寂寞的庭院,若惊讶,若询问,若欲言又止。展厅墙上挂满书家墨宝,大抵是称赞先生:“才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类。我却久伫于一幅写着“心灵的图画”的中堂前。这是廖静文女士的作品。《镜花缘》被研究了多年,或谓之讽世风,或谓之赞女子,或谓之侃旅游,或谓之逞博学……但可以冠名“镜花”,又是如何在更高的理念层次上相吻合的,总不得其祥。展厅陈列着许多它流传的版本和关于它的研究著述,但却似都不及这几个字能点中穴位。

先生倾三十年心血绘出这幅“心灵的图画”,其“终极关怀”何在?揣摩之中走进了先生的“书房”。举目便见王宏喜先生的《李汝珍著书图》,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先生伏案著书的清瘦身形,昏黄的灯光晕染出枯索的氛围……依理,先生结姻许氏,而许氏又是当年板浦的首富,其境况当不至于如此枯索罢。但当年许乔林主编《朐海诗存》,何以独不收李诗?祥麟兄考证出他们的不睦,当为可信。这令我想起文革中一句很著名的话,说是知识分子这根“毛”,必得附丽于某一张“皮”的。用今天的眼光看,知识不能立即转化为生产力时,这种“边缘状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这幅“心灵的图画”是否也会折射出其中的些许阴影呢?待取下《镜花缘》再读罢。

带着未解开的疑团,去后园看那株皂角。后园很荒芜,除几束迎春的枝条,便是铁骨铮铮的这株皂角树了,树冠大如巨伞,高过两层楼,覆下半亩大的树荫;丈余高的干向上又分成几株碗粗的枝桠;挂着的牌子上写明“树龄约200年”。以先生卒于1830年推算,应植于先生生前了。是否先生手植,待考。而偌大的纪念馆可考为先生遗物的,《镜花缘》是绝无仅有的了。甚至先生是否去就任了河南的小小县丞尚且在争论,对这皂角树乃先生手植的猜想,姑信之罢。证之以《镜》书的描写,那时的盐阜板浦,已商潮乍起,世情淡薄,先生若手植此树,有何深意存耶?莫非要以刀形的皂荚作粗朴的教化之方,去擦洗那业已被铜臭玷污的灵魂?那么在这“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作缁”的滚滚红尘中,这一树的皂荚与先生苦心绘出的“心灵的图画”,莫非是先生着意留赠我们的一个颇含深义的警示吧。对着墙上镌刻的据说是采自王羲之手迹的“镜花水月”四个大字,遂打油几句,附后以博一哂。

先生后园里,有树名皂角。
硬硬骨似铁,沉沉实如刀。
霜重犹存绿,月冷还居梢。
京洛风尘里,素衣须勤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6 03:16 , Processed in 0.0578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