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伯礼:中医药为什么要走向世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7 19:1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长大讲堂】张伯礼:中医药为什么要走向世界

原创 2016-01-14 张伯礼 院长在线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科技部“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专家组长,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执委兼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药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同时担任《天津中医药》、《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环球中医药》、《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等20余种国内外期刊的主编或编委。
编者按
“不是中医药本身要走出去,是时代的需求,是国际的需要。”我国和世界的慢病占到整个医疗负担的70%。张伯礼和他团队的实践表明,中医药有能力也应该走向世界。
本文为张伯礼在2015年9月9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的演讲。未经本人审阅。

2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19:16:48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杨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到亳州参加这个大会,五年前我来过,感觉亳州的变化非常大,非常漂亮。

我今天分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中医药发展是时代的需求

2015年博鳌论坛的时候,有媒体记者问我,为什么中医药要快速发展,中医药为什么要走向国际?我讲不是中医药本身要走出去,是时代的需求,是国际的需要。什么需要呢?就是现在疾病谱的改变,当年确缺血性心脏病、中风、肿瘤、糖尿病等这些病,都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这些病的共同特点是难以治愈,需要长期服药、终生治疗。2012年,我们国家的慢病占到整个医疗负担的70%。同时世界上也是如此。所以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

1、医学模式的转变

WHO在关于《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而医学的目的是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

同时,药物研发也是如此,传统模式是一万个化合物最后出一个药,要靠十几年的时间,花几十亿美金,这种模式也难以为继了。新药产出与研发投入不成正比,传统的研发模式受到挑战。

21世纪的药物应该怎么研究呢,多靶点是研究的重点。从现在来看,把已经上市的药进行重新组合是目前正在做的。前沿的技术是系统筛选药物组合物,从开始研究的时候就用复方的药,而网络药理学是支持复方药物发展的理论基础。

这位先生大家都比较熟悉(注:奥巴马),他是以改革为口号上台的,改什么?医改。但是他也是受命于医改,现在共和党讲我们只要上台,第一个废除的法案就是医改法案。所以在奥巴马第一个任期,共和党把他告了,他通过一些手段侥幸取胜,把新财年的预算案和医保案捆绑,政府关门,以奥巴马的让步达到两党的妥协。但是他心不甘,他说,“竟然有政党把阻止人民获得医疗保险当作自己的核心政策。可是事实看来确是如此。”共和党说,为什么我们不进行医改呢?因为美国没有钱,搞不了医改。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份“世界各国医疗费用”的账单,我们看最后一个是美国,美国的医疗费用占到它GDP的17.9%,中国的占比为5.1%。美国的人口是我们的零头,当年他们的GDP是我们的1.5倍,所以美国那么有钱,相当于我们几十倍的投入,他还解决不了医改的问题,如果我们照搬这个改革的模式,我们国家也解决不了。

2、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所以在2014年两会的时候,克强总理讲,看病贵、看病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约是美国的1/30;底子薄,基础差,城乡发展不均衡,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要满足13亿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必须走出一条中国式道路。

中国式办法离不开中医药,钟南山说,从技术层面指导思想层面将中西医结合这是中国的优势,更能体现“中国式办法”;我说,中西医并重,预防为主。

这是我用了2013年卫生部公布的一个数据,我们中医机构数量占全国卫生机构比例是4.5%,中医药的人员占比是7.5%,国家给中医药的拨款占比是6.36%,而中医药承担了15.4%的急门诊工作,承担了11.9%的住院病人的数,一张中医的处方比西医的处方便宜29块钱,一个住院病人费用便宜2000块钱。这是中医的优势体现。

3、中医药是我国医改成功的保障

中医药的发展为医改提供了动力,李斌同志讲,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之一。中医药价格相对便宜、安全可靠、深受群众欢迎,所以这个方面的工作还要加强,让中医药在医改中起到更大作用。

点评

WHO在关于《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 概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7 19:37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19:17:41 | 只看该作者
二、中医药研究进展

1、中药研究平台及技术:完全有条件做到世界第一

下面谈中医药发展二十年,从1996年启动到现在正好二十年。国家有各种计划来支持和发展,而中医药发展的条件,不管是医疗、科研、产业都在高速发展,同时硬件的条件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实验室跟20年前比,也是进步非常大,现在拿到国际上也不比任何国家的实验室差。同时我们的工作效率,每年出的文章,每年做的药,改造的药也不比别人差。我们完全有条件做到世界最好。

2、中医药相关SCI论文数量及所占比例:中国跃升第一

1993年,全中国全年发表的SCI论文只有42篇,2013年发表了3007篇,占世界的比例,原来占4.46%,现在我们占到34.33%。而美国原来占到33.48%,现在降到17.32%。曰本和韩国变化不大。所以,整个中医药科技的研究在国际上我们是领先的,总量我们也是最大的。

3、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时包括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这些年,几乎每年一项,2015年是人工麝香及产业化的研究,获得一等奖,这个现在还没有公布,已经评审走完程序了,可能在12月份公布。

4、 中药国际化进展

我们在美国完成的二期临床,现在启动三期的一共四个药:复方丹参滴丸胶囊、血脂康胶囊、扶正化瘀片、康莱特注射剂,这在美国引起了轰动,特别是康莱特注射剂,可以无症状试用期从70天延长到104天,而病人整体的生存率延长了1.9个月。我们知道,胰腺癌的平均寿命就是3个月到6个月,能延长1.9个月非常了不得的,现在开始启动三期。此外还有在欧盟完成注册和将要注册。

同时9个品种,27个质量标准已经被《美国药典》采纳,现在中药有将近一万个品种,市场销售比较大的,比较多的也是三千多个。但是我们在开始调查的时候,我们过亿的品种只有47个,比较少。中药品种历史悠久,品种多,但是做不大,我们做大的品种就先以过亿只有40几个,这个太少了。国际上认为超过10个亿才能是一个大品种,而我们当时没有一个。

5、我们国家销售额过亿的品种已经超过500个

所以我们结合中药不能做大的本身的特点和技术制约的因素,总结了五个不足,真的这五个不足都建立了新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中成药二此开发的共性关键技术,建设了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模式,培育了大品种群。

这是我自己的团队负责的32个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销售过亿的品种由3个增加到12个,销售额从开始的只有12亿增加到50个亿,增加了4.2倍。同时这些为全国数十家中国企业提供了服务,培育了一大批品种。我们也得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例如像丹红注射液现在销售已经达到45个亿,血栓通注射液销售额达到40个亿。

现在我们国家销售额过亿的品种已经超过500个,过十亿的品种已经达到50个。原来一个没有,经过20年努力,现在达到50个。过亿的已经十倍的增长。

同时我们国家中药工业总产值从1996年的234亿到2014年的7300亿,也是一个高速的发展。

6、大健康产业:2013年的时候已经达到1.2万亿

在这个过程中,又培育了中药大健康产业,现在大健康产业国家还没有部署,只是部署了中药现代化信息化基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省分别培育了自己的健康产业,包括中药工业、农业、商业、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兽药、仪器设备,2009年我再做调查的时候,就已经达到7千多亿,我们通过科技部、工程院给国务院都写了报告,所以引起了重视。2013年的时候已经达到1.2万亿。这是万钢同志讲的,大中药产业具有重大的综合效益,它可以优化工业农业产业结构,可以让农民就地就业,脱贫致富,可以保护生态,支持医改,所以他说,举一事,惠百业,造福百姓。

刘延东同志讲,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看到五个资源,恰恰构成了一个国家战略,所以中医药发展的国家战略现在正在制订之中。
4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19:19:25 | 只看该作者

三、中医药事业发展和重点任务

1、拓展了中医药服务领域

特别是根据我们的报告,国务院引起重视,委托科技部规划研究院做调研,他们在调研的基础上,认为整个健康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在调整产业结构、关乎民生方面意义重大,在2013年出了一个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年又出台一个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把中医的养生保健、中医的医疗、中医的康复、中医的健康养老、中医药的文化和旅游,中医药的相关产业以及服务贸易都写在里面。

2. 夯实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药资源从野生到种植是一场革命

2015年4月份又下了一个文件,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规划,这里面包括中医药的资源的规范化种植体系、品质溯源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大宗药材品种的仓储及物流,这个报告整整起草了一年,从种植到最后的流通都包括在里面。

以我提出来,中药资源从野生到种植是一场革命。为什么要说是一场革命呢,实际从种植来看,从它土壤的选择,肥、水、光、温度,包括它的种植、管理、虫害,包括它的药物收集、采集、运输、保管、储存等等,科技含量都很低。所以在这方面,国家要加大投入,每一步都得从源头开始研究。把中药资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保护起来。优质优价,这是保证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保证。

同时我们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了国家中药资源中心,在三年以前启动的全国中药资源的预调查,已经指导31个省922个县做了中药资源的预调查、普查工作,收集了1.3万个标本,同时已经制订了国际标准两项,同时还组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我们将正式启动普查。

同时我们开展了中药材的培育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推广,这是研究的基础。就是用条码来给每个药一个身份证,这是可溯源的,这个药是不是真药,拿来一扫就知道,以及这个药的品质,通过这个研究都可以来解决。这个条码技术现在已经在全国推广应用。同时中药材基地的建设共建共享联盟,我们提出大企业、大品种、大基地。在老局长的支持下,我们组建了一个联盟,让大的企业互通有无,这个工作已经做了将近三年,发展也非常好。下个月将在山西开一个现场会,关于连翘的共建共享的会。

3、传承与创新并重:以后真的好中医,可能得到美国去学

中医药要重视传承,我2013年去美国开中医药会的时候,美国一些专家也提出来这个问题,他们就感到中国现在的中医药有危机,他们送出来的学生到中国来学,来以前要打预防针,回去以后要消毒。为什么呢,在美国的中医药只能开十几味药,一味药就是十几克。我们这一开都是几十味药,都是开几十克,那么大包药,到美国没法用的。扎针美国也是一般都是十克针,一个星期扎三次,我们这边扎几十克针,用的针又粗还手法又重。老师就给他们讲,这不是医生水平不高,是院长让他这样,因为开了大药才能多提成。这是过度医疗、过度检查造成的。扎十克针是一种收费,超过十克针又是一种收费,为了多收费所以多扎针。以药养医已经对医学本身造成了伤害,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所以我们说以后真正的好中医,可能得到美国去学了,因为美国的中医不需用西医的东西,他们要生存,技术不高真不行。就是一个小方就得治好病,就是扎那几针把病得治好了。所以我访美有感,写了一首小诗:离家廿载鬓染霜,医客双眼尽沧桑。峥嵘岁月创业艰,劣境逼出医术强。岐黄济世道无疆,遥向神州论短长。疾风劲草浪淘沙,炼就纯真比辉煌。

所以我到了中医科学院做院长,我就抓了传承工作,继承与创新是中医药发展两个始终不能偏离的主线,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动力。

4、临床疗效是根本:中医药五千年我们当然说有效了,但拿不出过硬的证据来。

当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世界要以开放的头脑接受传统医药,而传统医药要被广泛接受依赖于疗效的肯定,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而中医药五千年我们当然说有效了,但拿不出过硬的证据来。

我举几个案例,我们这些年一直部署大的项目,进行这方面研究。比如甲流,当时咱们国家国庆需要一部分储备,但跨国集团不卖给咱们药,说先交钱,五年以后供货,我们也很生气,把它作为重大专项,在原来工作的一条小的实验室的基础上,我们搞了一个歇人不歇机器,快马加鞭,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研制成了整个他韦的生态线,并且完全是一个新的工艺,价格是原来的十分之一,没有爆炸的威胁,没有污染。这条线后来又变成一个大生产线,满足了全国的用药,也满足了我们国庆和上海世博会的整个需要。

但是在这一年多中,没有他韦怎么办,我们用的中药,王晨院士组织了北京一批医院,和四个省11家医院,用银翘散+麻杏石甘汤的方法。从效果来看,中药的疗效和他韦相同,但价格是它的八分之一。不良反应,他韦是10%,而中药是没有。所以这个在美国《内科年鉴》上发表,引起很大的震动。

这是我做的心肌梗死的用药,阿司匹林对老年人并不适合,当时搞成了一个药,叫芪参益气,每一种成分到底能治什么,在这个药里面起什么作用都比较清楚。最后治稳定性心绞痛的药已经上市了,很多人说我吃了这个就没再吃阿司匹林,用几年了效果也挺好。

但是到底能不能代替阿司匹林,我就进行了研究。这个研究先做的机制研究,包括芪参益气,首先对血小板,这些血验两者都相当,同时它还有稳定板块,刺激血管新生综合的作用,比阿司匹林好得多。所以具有多层次、多途径的协同保护作用。在这个基础之上,申请了一个国家重大项目,16个分中心、88家医院,3000多例患者,平均随访37个月,以预防重大心血管事件为评价指标,和阿司匹林做平行比较,效果相当。它的综合优势,在阿司匹林已经产生抵抗了,连续吃阿司匹林几年以后,这阿司匹林基本就没有效果了,这种人用中药依然有效,特别是用了一段药以后,阿司匹林效果又明显了,同时对老年人的稳定斑块有帮助,斑块结实不结实很关键,这个药能够让它结实,避免心血管重大事件,这个实验做完了以后,反响非常好,获得国家二等奖。

这里有张图很简单,但是意义重大,是丹参滴丸在美国做的二期临床,病人就吃了57天的药,不但做出了实效,还做出了量效,但是它就80多个病人,每个病人都要跑平板,缺血的心电的变化然后再吃这药,再跑同样的负荷,看看是不是还出现。美国用白人的医生、白人的病人做的这个实验,这个结果引起了轰动。

美国人问了,这个有效了,为什么有效?这张图就是证明。虽然是一张图,这是花了五年的时间做了将近上百个实验,总结成了一个图。复方丹参非常简单,各起什么作用,每个成分起什么作用,美国FDA要求你讲清楚。20年前,我们认为很难讲清楚,现在我们能讲清楚,就用这张表把以美国FDA说服了。做得非常漂亮,把一个古老的中药在里面到底起什么作用,怎么起的作用都讲清楚了。我们说这代表我们一个研究的水平,也支持这个药走向国际。

我们在部署的时候,除了在研究新药,我们重大专项到今天正好是十年了,十年以后我们国家新药研发的水平,应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的一类药已经出现,我们包括埃克替尼,现在已经列入首选药,同时现在出了一批的,最近就要陆续上市的一些类型药,我指的是化药。但是现在整个国家在制药里面最大的问题是制药水平工艺落后,这一点是我们很关注的问题,好药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什么是好药,药品批次间的一致性是评价药品质量的关键。中药是古老的,但是过去比较粗糙。现在如何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提高它的现代制药工艺水平,达到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点。我们认为中药质量的提升必须依靠生产技术和装备革新。

我们十个批次的注射剂一次性能够超过90%,让美国FDA非常信服,让不稳定的药材生产出稳定的药,靠的是科技,而现在我们能够做到。

在2015年两会克强总理讲实施中国制造2025,包括八个大产业,生物医药在其中。所以特别是医药产业的制造业,要如何提升是下一步的重点任务。这里如果有医药企业老总的话应该关注这一点。

这里面关键是要加强新药研发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我们在十三五准备部署的一些项目,包括要建立一系列中药新药研发突破的瓶颈和前瞻性技术。这个陆续就要公布招标,大家从网上都可以看到。特别是到2020年的十三五的整体的规划,我们的部署大概都已经完成了。

5、主导方向、制定规则:中医药的标准必须由中国人来制定

另外一个就是要制订标准,特别中药的标准必须由中国人来制定,我们必须引领世界,也是要靠标准。这是习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来的,就是我们要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制订者、新的竞赛场地的主导者。哪些能制定规则、引领世界呢?在我们国家,中医药是首屈一指的。国家标准委也把中医药列为一个重点,包括人参的标准也是我们中国制定的。现在中医药病症的标准,也正在制定之中,下面一连串的,中医药必须这么来做。

2015年3月27日在博鳌论坛第一次把中医药列入了博鳌论坛的内容,它的题目就叫《中医药国际化》,所以李肇星先生说,我在非洲工作过9年,非洲54个国家我去过48个,在那里最受欢迎的中国人就是中医,李肇星说他是中医的粉丝。

我提出来中医药走向国际,更是世界需要中医药。科技是中医药走出去的翅膀,翅膀越硬飞的越高、越远。

2009年9月,ISO技术管理委员会通过中国提出关于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的提案,成立了TC249(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研究和制定与贸易相关的中医药技术、信息、术语、服务、专用产品设备等相关标准。秘书处设在中国上海,目前已有32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成为TC249成员。

中药重点产品的标准,包括中医药标准化支撑技术体系的建设,现在也正在建设之中。包括我们中药饮片的标准大约有100种,包括中成药也都在里面。这是十三五准备研究的一个重大计划。这个计划的研究,国家投入也比较多,要20个亿,同时吸引企业60个亿,共80亿来做中药饮片的全程标准。这个标准我们要把它逐步变为国际标准。

世界中医本科教育课程标准,这是我当大学校长、同时也是教指委主任做的工作,现在全世界55个国家采用,起到非常好的影响。现在在标准指导下,我们又编制了十三本核心教材,这个工作正在做,中文的教材2015年年底就完成,2016年完成英文的。

刚才我谈了一些中医药的进展,因为论坛主题,关于中药材方面多说了一点,不一定对。谢谢大家!
5
发表于 2016-3-7 19:37:10 | 只看该作者
万里朝阳 发表于 2016-3-7 19:16
尊敬的杨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到亳州参加这个大会,五年前我来过,感觉 ...

WHO在关于《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回复:概念不清,逻辑混乱。如果人人健康,还用得着研究吗?医学不研究治病,要医学何用?
6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22:58:41 | 只看该作者
凡事要进步都要有所转型,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就要把土八路变成正规军,这是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人要敢于承担人类健康的医学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04:59 , Processed in 0.0642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