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尿頻──臨床證治[港台澳医案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5 14:1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尿頻──臨床證治/ 翁漢威醫師
2009-6-5


編者按:
中華醫藥版與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合辦《辨證論治》專欄,邀請本地中醫師撰寫臨證心得,與讀者及同業分享、交流。專欄逢隔周五刊出,公眾假期順延,敬請留意。
【歷代醫家診治概況】
內經云:「諸厥固泄,皆屬於下」,意思是說二便癃閉不通或二便瀉利不禁的病徵,大都屬於下焦臟腑的病徵。下焦者,腎、大腸、與膀胱是也。膀胱者,張介賓云:「膀胱位居最下,三焦水液所歸,是同都會之地,故曰州都之官,津液藏焉」。《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除了藏精的功能外,也論述腎之閉藏,約束二陰。所以,膀胱失約,小便頻數,多屬於腎的約束功能失調。歷代醫家多認為尿頻乃膀胱封藏功能失職,腎氣虛衰,不能固攝所致,多以腎氣虛論治。
【分析】
腎性閉藏,主收斂,開竅於二陰。尿頻一病,多責之於腎,臨床所見,多為腎氣虛為主。韓明向教授治病重視辨證,此證表現為口乾怕熱、舌偏乾紅苔少、脈細,一派陰虛內熱之象。診斷為尿頻(腎陰虛)無疑。內經云:「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說明陰陽二者相互為用,相互轉化的關係。竊以為,腎與膀胱相表裡,腎陰虛亦可引致腎臟氣化功能失職,膀胱失約;也許,腎陰虛可引致陰虛火旺,擾動膀胱,故頻頻排尿,等於腎陰虛而相火妄動,擾動精室,頻頻遺精一樣道理吧。
教授以知柏地黃丸滋陰瀉火,益智仁、桑螵蛸、金櫻子、覆盆子縮尿,教授認為氣陰互根,故用黃芪、白朮益氣,是為方。
教授學貫中西,多以現代醫學為辨病及傳統中醫為辨病及辨證以作雙重診斷。以上例子,因血、尿檢驗未見異常發現,故可排除糖尿病及尿崩症。腎功能正常,腎、膀胱及前列腺均無異常發現亦可排除泌尿系統病變。
二診:2005/12/8
夜尿減少,多為夜尿3次,有2天6次,口乾、多飲、疲倦及腰痠減輕,夜尿量減少,脈細滑,舌偏紅苔薄。
原方出入×5【醫案】
陳××

47歲
初診:2005/11/24
夜尿2-3年,加重1年,夜尿3-6次,日間大致正常,如白天多運動出汗則夜尿偏減,口乾多飲,但飲水後隨即口乾,因為怕夜尿多,晚飯後基本不飲水。易疲勞,多汗,左腰股間酸軟,自少怕熱,納可,大便正常,血尿檢驗未見異常,前列腺、膀胱無異常發現,腎功能正常,膀胱超聲波正常。夜尿每次70-200ml,總尿量每晚大約1000ml,脈右沉弦細、左細滑,舌偏乾紅苔少。BP 130/90mmHg
【診斷】
尿頻(腎陰虛)
【治法】
益腎縮尿
【方藥】 知柏地黃丸加味×3
知 母 15g
黃 柏 10g
生 地 15g
山茱萸 10g
山 藥 10g
茯 苓 15g
牡丹皮 10g
澤 瀉 10g
益智仁 10g
桑螵蛸 10g
金櫻子 15g
覆盆子 15g

北黃芪 15g
炒白朮 10g

草 6g
以上的病例可以看到中醫的治療優勢。
病人曾經看過不少西醫,作過很多次的檢查、化驗,因為沒有異常發現而找不出病因,而沒法治療,病情得不到改善及最近一年加重,前來看教授,看看有沒有辦法。西醫是微觀醫學,檢查化驗等找不出病因,無從診斷,確實難於治療;中醫的特點是整體觀念、理法方藥、辨證論治,而辨證論治正是中醫的最大優勢。很多西醫不明白中醫為何可以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中醫主要是辨證。教授辨證準確,病人病情很快得到改善,所以,很多時有很多病西醫沒有辦法而中醫是可以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我們中醫不要妄自菲薄;其實,中西醫分屬兩個體系,二者並不對立,中西醫彼此尊重互補,為人類健康作出貢獻。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6月05日 02:16pm 时添加 -=-=-=-=-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6/05/GY-1093276.htm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6月05日 02:18pm 时添加 -=-=-=-=-
翁漢威(大偉),註冊物理治療師,1980年曾任澳洲墨爾本皇家兒童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主管深切治療部及兼任導師,1982年回港私人執業;香港及澳洲駐冊中醫師,「國家級名老中醫」韓明向教授及「北京市名老中醫」劉冬立教授收錄為徒,跟師臨床聯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9 23:19 , Processed in 0.0804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