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关于中西医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提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4 11:1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国务院:
    锦涛、家宝、近平、甬祥同志现在邮来我们关于中西医并重、科学发展观、预防为主、保健疗法的提案,请审阅!
关于中西医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提案
(主题词:中西医并重、科学发展观、预防为主、保健疗法)
提案人:张廷璧、叶苗、黄谷、宋民政。
一、原由:
现在中国的医药立法是按照西医,西药立法,强调用单一成份对抗治疗,强调围绕单一成份的标准化,强调药品和食品分家,而中医中药处于受排挤的地位。中医历来反对单一成份用药,强调复方配伍,强调药食同源,反对把食品或天然药村提纯成单一成份。正如吕炳奎老中医给胡锦涛主席信中指出的“对中医,这个自古以来传承至今的中国文化脊梁,绝不能在西医的统治下被消灭。”中医,中药受压制是一个中国医药立法存在的整体问题。不解决立法思想的原则障碍,就不可能解决中医,中药的生存障碍,更不可能有中国人的身体健康。
直接地说,中国现在的医药法规都来自美国等西药发达国家,假若这样的法规能够救美国,当然也可以拿来救中国。但事实正好相反;美国的医药技术世界第一。人均医药费世界第一,而美国人的健康状况世界排名仅第37位,人均寿命排名仅第42位。美国人花钱买来的是祸害,而不是健康。美国等国的情况是用药最多的人群,是患病率最高的人群,医院开的最多的地方是死亡率最高的地方。世界最健康的人群在中国的阿克苏地区,巴马地区,都是些维持农耕生活,没有西医,西药的地方。
中医在SARS瘟疫中充分表现了越乎想象的威力,西医对SARS不外乎抗生素,激素对抗性治疗;结果是勉强救活的病人后来死于肺纤维化,死于骨坏死;而中医一剂银翘散一罐煮,不但治疗费用很低,治愈率很高,而且没有肺纤维化没有骨坏死。欧洲曾流行过几次大的瘟疫,死人很多,而中国凭着“中药一罐煮”安全渡过了历史上发生的大瘟疫。西医用单一成份抗生素,激素对抗性治疗的结果是人体免疫力降低,病原体的抗药性提高,抗生素失效,很多疾病卷土重来。中国每年因药源性致死的人口达20万。而中药历经数千年未发现抗药性提高,未出现药源性致死。所以中医的辩证.复方理论正在成为引领世界感染性疾病前进的方向。
二、指导思想及依据: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物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卫生服务。”
为此,为了在医药医学界贯彻和落实胡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 ,切实实行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中西医结合并重的发展我国医疗事业的核心指导思想,要对我国已经实行和现行的医疗医药卫生系统进行一场科学的总结、调整、改革甚至改造。医学界医药、医政也要来一个大换脑,摸索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命安全健康的发展之路,为此特据张廷璧、叶苗先生多年潜心研究探索出的最新成果,提出如下建议,如需进一步对此论证,所需资料均可由本提案人提供。
三、建议及解决方案
我们经过初步调查研究,特提出解决方案如下:
1、我们应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中西结合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2、恢复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农村村镇医疗站点。
3、建立健全城、乡大病医疗保障体系。
4、建立城、乡紧急公共医疗体系和紧急救援公共金费体系。
5、以预防为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病等)的城、乡卫生防御系统。
6、学习日本、欧洲等国以运动、食疗、新科技为主的结合我国中医中药的最新科研成果的新技术、医疗、保健体系和防疫体系。
7、应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中西结合的新技术、新成果医疗、防疫、学习、推广、应用体系。
8、特别是应建立、建健全覆盖城、乡的中西医并重、科学发展、预防为主、保健疗法的现代保健体系。
9、我国的医药立法应该以中医中药为主,中西结合。
10、最后,心脑血管等病的发酵豆丝,发酵豆豉食疗保健疗法,健康食品,高电位疗法、弱碱性离子水、生态房、多功能洁净仪与叶苗保健茶自然疗法,饮食保健疗法等,请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医疗学术部、会同财政部、广电部研讨、论证;推广应用。
                          2009年元月11日
[/watermar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8 07:22 , Processed in 0.0497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