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与物理意义 从粒子运动中诞生阴阳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6 22:1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从粒子运动中诞生阴阳论. 十六论中医学皇帝内经的科学性
电子生物学  [草稿]     叶苗
第二章  第六节     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与物理意义
生命人体中的粒子运动诞生了阴阳论,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是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了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中医学阴阳学说的运用,就比较容易了。我们先看,
黄帝内经,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笫三
岐伯日: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胍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
阳气-----为阴精固密于外,(护阴---阴不外泄,化阴----使阴精化为气。)
阴精-----不断地起而与阳气相应。(摄阳----慑纳阳气,使阳气不外散,助阳----阴精化为阳气。)
电子生物学解释其物理意义:
从现代物理学的实验已经告诉我们;电子属于亚原子粒子中的轻子类。 轻子被认为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即其无法被分解为更小的粒子。它带有1/2自旋,即又是一种费米子(按照费米—狄拉克统计)。电子所带电荷为-1.6 10-19库仑,质量为9.10 10-31 kg (0.51 MeV/c2)。通常被表示为e-。 电子的反粒子是正电子,它带有与电子相同的质量,自旋和等量的正电荷。
我们来看,中医黄帝内经藏象论中的肾系统(既西医骨系统) 椎骨的某点存在向外电子(粒子) 流 辐射,设其起点电位为正电位,该电子(粒子) 流沿经络绕生命人体横向运行半周到腹部进入,腹部进入点既为负电位,该电子(粒子) 流 沿经络经过生命人体中的粘膜系统(零电位) 回到起点完成回路。(电子(粒子) ,辐射,电场,电势,电位,电压由电子(粒子)运动同时产生)由此,生命人体的背部则为阳(正电位) ,生命人体的腹部则为阴既为(负电位) 。
生命人体中的粘膜系统(零电位) 既为中医黄帝内经藏象论中的脾系统。是以圣人陈阴阳,陈述以此为原理。生命人体的x平衡,x对称,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也是由此为起点。
生命人体中的各藏象心,肺,肝,肾系统存在向外电子(粒子) 流 辐射呈现以藏象论中的脾系统为中心轴的立体回路闭合环,纵向是从口腔到肛门,这是由粘膜糸统的物理电子特性所决定,通俗的理解这种辐射场有点象地球的磁场运动。
筋脉和同----筋为中医黄帝内经藏象论中的肝系统,脉为中医黄帝内经藏象论中的心系统,两大电场相交平衡,对称,和谐。
阴阳失调;      阳胜(实证)----- 阴虚,阴胜-----阳虚,阳虚----阴胜,阴虚(虚证)---- 阳胜。
阴阳失调病证举例:
阴不胜其阳---阳盛(热) 阴虚,病证; 脉流(迫) 薄疾,神志狂乱,经脉中的气血流动疾迫快速,脉疾数。
阳不胜其阴----阴盛阳虚,九窍不通。         病证; 五脏气争(五脏相交电场失衡,电子(粒子) 流运行不稳) ,五脏气机不和,九窍功能障碍。
协调阴阳的意义;
陈阴阳既协调阴阳-------以达到--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耳目聪明,内外调和----气立如故-----健康。
[/watermar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8 07:35 , Processed in 0.0464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