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肿痛(医学见能实践录之四)
<原著> 口中肿痛,兼见发渴饮水者,胃中火上冲也,宜时方甘露饮.
天冬三钱 麦冬三钱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黄芩三钱 枳壳一钱 茵陈三钱 石斛三钱 枇杷叶(去毛蜜炙)三钱 甘草一钱
<实践> 心脾积热伤阴之口疮(复发性口疮)
刘XX,女,45岁,长沙市某粮店干部.
初诊:1979年3月21日.
口腔糜烂五年,近一年来加重,根本不能进粗食,全靠牛奶.豆浆等度日,舌尖及上腭生米粒样小泡,上下唇内粘膜有黄豆大溃疡数个,中心苍白,周围红晕,口腔.舌体,咽喉灼痛,伴见体瘦神疲,干咳少痰,心烦难寐,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此心脾积热,阴液亏耗,治宜滋阴降火,不宜纯用苦寒,拟甘露饮加减.并嘱仃服牛奶.豆浆,饮以米粥为宜.处方:
天冬12克 麦冬12克 生地黄15克 熟地黄15克 黄芩15克 枳壳10克 石斛12克 炙枇杷叶6克 玄参12克 牛膝12克 白芍12克 甘草3克 服4剂(煎汤候冷,频频漱口随即徐徐咽下)
<简析) 甘露饮原治小儿发疹后,余毒未尽而现齿龈宣肿者,今唐氏原方移用,未作增损,信必有其经验在,王老视症之轻重,加入玄参.牛膝.白芍,三味,意在用玄参滋阴,白芍敛阴,牛膝引热下行,甚有深意.宜其取效迅捷也.余用此方,甘草之量必稍重之,何也?盖甘草虽仅一味,在<伤寒>却是一方.其能治少阴咽痛,已昭示其有清上之功,狐惑证口糜用甘草泻心汤亦此意也,故后世医家用甘草治口疮者,不乏其人.近人权依经先生曾以甘草一味治口腔溃疡,现录其论如下:口腔溃疡是脾经有热所致,口唇属脾,脾经有热则发溃烂,其色发红,疼痛,甚至溃烂出血者,可用本方治疗,以清脾经之热邪,热邪得清,溃疡自愈.因时人每轻甘草,特赘言之,幸勿以小题大作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