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0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性味有什么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23 10:0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干中医学中药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在学中药时你会发现不同版本中药其性味认识各有不同,如吕广振主编的中专〈中药学〉郁金和姜黄的性味均是辛苦寒,而大学版〈中药学〉却是一寒一温所以有的学生就不明白,同一种植物不同的部位其性味就变了?其实,药物性味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推论出来的,掺杂了许多个人的认识,没有什么么客观标准,可谓各抒已见,所以中医中药现代化就是一个现实问题,不然中医药只能徘徊在过去的水平。实在,中医就是一门经验医学,是人们长期实践获得了宝贵经验。至于同种植物为什么药性不同,经验证明这样的中药还有很多,如麻黄发汗而麻黄根却止汗; 生地性寒而熟地性温等等,不一而论。所以学者必须眼光开阔,多看多想才能领会到中医真谛,但从实际运用考虑,中药的性味在中药运用中也只作参考而已,对一般中药性味没有多大用处。
2
发表于 2008-9-10 13:17:59 | 只看该作者

中药性味有什么用?

意思是说?
中药地药性取决于所扮演地角色
3
发表于 2008-9-10 17:34:52 | 只看该作者

中药性味有什么用?

下面引用由德资道2008/09/10 01:17pm 发表的内容:
意思是说?
中药地药性取决于所扮演地角色
先生说的有理!“四气五味”理论是中医临床实践中对药物功能判断,能够治疗寒证的药物是温热药,能够治疗热证的药物是寒凉药;“五味”的理论则是中医根据人的感官对药物功能所作的猜测,是“神农尝百草”的结果。
4
发表于 2008-9-10 20:05:09 | 只看该作者

中药性味有什么用?

    除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之外,还有一部分性质平和,称之为平性的药物。由于平性药物的作用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来得显著,所以在实际上虽有寒、热、温、凉、平五气,而在习惯上仍叫做四气。平性的药物,因为它作用缓和,一般说来,不论是寒性的或热性的病症,都可配合应用。
    味,就是药物的滋味。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
辛,就是辛辣(如生姜)或辛凉(如薄荷、冰片)的滋味,能发散、能解气。一般发汗的药物和解气的药物,大都有辛味。
    甘,就是甜的滋味,有缓和、滋补等作用。一般能调和药性的药物及滋补性的药物,大都有甘味。
    酸,有收敛作用。一般能够止汗、止泻等的药物,大都带有酸味。
    苦,有泻火(就是指清火作用很大的意思)、清热、燥湿(指苦味燥性的药物,能化去湿气)、通泄等作用。一部分清热药和泻下药,多有苦味。
    咸,有泻下、软坚(能消散软化坚硬的结块)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多带有咸味。
此外,还有一种淡味。所谓淡味,就是淡而无味。因为淡味的药物没有显著的滋味,所以实际上虽有辛、甘、酸、苦、咸、淡六味,习惯上仍叫做五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3 06:06 , Processed in 0.0978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