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本草纲目》的一条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8-11 11:11:2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3-8-11 00:30
对于精气神魂魄的理解认识很难表达形容, 如让现代科学仪器估也检查看不见摸不着, 也设计不出联想图表, 只 ...

医学虽繁,可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五脏受邪生五病,五病能该万病形。但光掌握这么两个(五个)信息是无法全面、准确地治疗疾病的。“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 中医辨证治病体系善不完善存在着(或理论上存在着)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两种体系,即:存在两种并列的病理概念(证,病)和相应的认识方式(辨证,辨病)。人皆以为西医比中医能解决疾病的问题,答案只对一半而已。忘了根植中医二千多年的天人相应治病观,如从医道天人学体,用结合论看自然明白。一,二分,三合,法则天地人立体。中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气候变迁的影响,疾病寿夭逆顺如何预测,它的治疗方法,把握天地阴阳消息,要控制干支历算这时间信息。作抽象而具体应用,其原理则是按时间与空间来考虑疾病在场间的变化,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以望。闻。问。切。便是信息科学的抽象,探索疾病医疗理。法。方。药的气化妙理。可循自然数序入门顺序学习,揭示中医学原理自然秘诀。知道虚实补泻,还必须“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知其六淫,知其脏腑,知其三焦,广泛地掌握信息,才能在治疗上达到“桴鼓相应”的境地。所以,从总体上说,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其发展的过程都表现为人们掌握的有关人体生理、病理、治疗上的信息的逐步增加。从“六经辨证”到“三焦辨证”,从感染性疾病到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体现了这一规律。临床上要“三因制宜”,除了辨病之外还要辨证(包括中、西医),也就是要使医生尽可能多地利用已知信息,使诊治达到尽可能的完善和准确。最近我在整理郭受天的中医病理学与其它医书了解民国中医学校课程的来龙去脉,现今中医院校里缺了多门课程,如中医生理学,中医病理学等等,如果结合这几门课程加强学习就会发现歧黄医道医理并不虚玄,而是有序可循,又是按顺序学习!可惜近百年由于西医进入中国后又加中西医间纷争因学科的局限性被中医自己人遗妄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 10:40 , Processed in 0.14368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