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三七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姜桂附养阴之理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05-1-10 22:38: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姜桂附养阴之理

再说一次,
    夏心,冬肾。
    夏心用凉药,肾用热药,耗肝肾之阴是另外一层。
    冬心用热药,肾用凉药,回阳救逆又是另外一层。
    这就是小生理解的   两大派的用药区别。
    看看  温病派,再看看  伤寒派。
    当然这只是很小的部份。
    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可惜很多人不明白。伤寒论里的每一方就是一个气场。
    可惜小生不理解。还望大家指导。
102
匿名  发表于 2005-1-10 23:04:46

[原创]姜桂附养阴之理

热药养阴、凉药养阳从理论上肯定是讲得通的,实际上当归生姜羊肉汤、小建中等也用得很广泛,而且也不是三七第一个讲的。而在实际上呢,遇上阴亏证用温药谨慎点也是常识,各位都是饱学之士,自能医法圆通,何必在这个小问题上较劲呢?是不是有点有意无意把自己看高了,把别人看低了点?可能别人在很多地方有认识不足的地方,但别人中医毕竟不是白学了啊,用药风格也不可能人人一致。是否有必要把学术探讨的气氛变成甄别正谬的气氛呢?一提阴亏就联系到上火,一提养阴就强调力戒温燥的思路我认为是片面的;而若实际辨证功夫不够,概用辛温误人而不自知我认为特别是对学伤寒的同道来说也应加以警惕。总之,唯愿诸位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矣!勿以一个问题的争议就定彼此医道之长短,添彼此同坛之龌龊也。
103
发表于 2005-1-10 23:09:0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姜桂附养阴之理


    当归30克  生姜30克  羊肉500克
   【效用】此为治血虚有寒的名方。对血虚有寒而见腹中冷痛。妇女产后虚寒腹痛,或虚寒性的痛经,皆有较好的疗效。
   
    添热水,煮饭之法。
   
104
发表于 2005-1-10 23:48:3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姜桂附养阴之理

    阴者,藏精而起亟者也。是以秋冬养阴即是养藏。精为奉生之本,化气之源,故当藏而不泻。然相火秘藏,在乎厥阴能合。厥阴能合,在乎太阴能开。太阴能开,在乎少阴能枢。少阴能枢,在乎太阳能降。少阴(君火)能枢(转),太阴能开,然后厥阴能合,阳不外泻,精气方藏。姜桂附,所以开太阴枢少阴降太阳者也,故能助收藏(养阴)。若但以清滋之品为助收藏之道,则恐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矣
真是太好啦,泻天机也!!!看不懂的,提醒一下吧,阳气开合枢-阴气的布散;阴气的开合枢-阴液的气化收藏
105
发表于 2005-1-11 08:06: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姜桂附养阴之理

枢开好像没说明白。
106
匿名  发表于 2005-1-11 08:25:05

[原创]姜桂附养阴之理

下面引用由黄小云2005/01/10 10:29pm 发表的内容:
三七生:“冬天用火,夏天用水。此乃常情,也是常理。”
是也,此理既道!
用火则可,不是养阴。而是养生,而是助阳。常情未必即是常理。
生姜羊肉汤也不养阴,营养人而已。中医有他的理论体系和概念,不是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
冬日天寒地冻,以火之阳以助之。外则空调暖气,内则热饭滚茶。姜附桂是治病大药,不是养生药,更不可能养阴。腆着脸说“惊世骇俗”,其实真“大违常理”。
从黄帝内经伤寒金匮到于今,所有的名医,所有的医籍,谁敢说“姜桂附养阴”?谁能说“姜桂附养阴”?真是“惊世骇俗”,其实是高山上打鼓,不通不通又不通。
想想几千年,“姜桂附养阴”这话也未必没有人说过,但它必然是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了,古人严谨,不会把白痴当圣人。当年说这话的人,必是被当作白痴被清除出了中医队伍,所以不会有这类的谬种流传。今日之世,教育普及,下智之人亦能上网称医,遣文论道,故有人喝彩者,无可怪也。
只是这类议论,必然要被扫进垃圾堆,这是没有疑问的。发这些议论的人,也必然被社会淘汰,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丁点痕迹。
107
匿名  发表于 2005-1-11 08:35:29

[原创]姜桂附养阴之理

下面引用由同不同意2005/01/11 08:25am 发表的内容:
当年说这话的人,必是被当作白痴被清除出了中医队伍,所以不会有这类的谬种流传。
对不起,说错了。也许应该说“从来就没有混进过中医队伍”。古时的中医队伍多纯洁,古人的眼睛里也从来容不下沙子。
108
发表于 2005-1-11 08:54: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姜桂附养阴之理

下面引用由同不同意2005/01/11 08:25am 发表的内容:
想想几千年,“姜桂附养阴”这话也未必没有人说过,但它必然是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了
[同不同意]先生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没听说过的事情就等于不存在吗?
何况古之先贤是有论说的,大概你没有注意到罢了。


109
发表于 2005-1-11 11:11: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姜桂附养阴之理

下面引用由黄小云2005/01/10 09:00pm 发表的内容:
五积散说“自相矛盾。 何谓常人? ”
我问你:“你说呢?”。我看你对附子为什么能回阳的问题也没说出个子午卯酉啊!收集书本上的东西谁都会啊。你悟通了多少?
这个问题你要追究一下我为什么不说“附子为什么能回阳”的原因。
这里可是火神派林立的地方,在这种地方,出这类问题,这就好比当着斑竹枝的面,我要给她做个回锅肉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什么派都不是,我就是医生。
110
发表于 2005-1-11 11:28: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姜桂附养阴之理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5/01/11 11:30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黄小云2005/01/10 09:18pm 发表的内容:
知养者既可知治,此既已病和未病,上工和下工之分,医术和医道之分也,我观五积散最多只在术而非道也。你评论三七生还为时尚早,多看一看刘渡舟和黄元御对六气的论述吧,为什么我说你只在术而非道,你看了就知道 ...
医和易不能完全等同,简单的说,道家之术,仅适合养生,如果用到临床,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还是相差太远,这个问题,我们原来就谈论过,你来论坛比较晚。
黄元御的医书记得大学的时候就看过了,并且不止一次,距今也十多年了,黄元御的医书对于入门阶段是不错的,把复杂的中医理论归结为一句话,但是到了黄氏晚年,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刘松峰的《松峰说疫》对黄氏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在以后的著作中,多有温病理论的出现,如浮萍的使用,就是受《松峰说疫》的影响,你问问三七生我说的对不对。
刘渡舟先生的课我也听过。
五积散说话快人快语,棒喝三七,绝对没有说要通过打击三七来抬高我的意思。
三七学医时间较短,必须要通过这种棒喝,来帮助三七认识问题,改正错误的思想。不然以他那个性格,是很难接受他人以外的思想的。
做为你而言,更应该踏踏实实的研究学问,虚心学习他人之长,从医易的圈里走出来,可能你没有实际上过临床,在有些问题的认识上,难免偏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 14:20 , Processed in 0.10032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