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生堂讲座的一个小纰漏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6:48:09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3-13 14:13
这就是一些中医人还没有跟上现代人的思维逻辑的表现。在中医所生成的小农时代,当时人的思维习惯与现代人 ...


有个说法,叫“缺乏专业精神:,不知道是不是指这种情况?

点评

在我的认知中,专业精神低于学术严谨性。因为很简单,譬如当医生,试考过拿到执照就有“上岗”的机会;但当得上医生却不一定可以当教授。当得上教授应该是在学术上有所贡献才是,表现出来却让人觉得连专业精神都有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3 17:13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7:03:29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3-13 14:19
把白蜜解成白色的蜜,这个教授也可以算是不吃人间烟火了。

我估计教授是把白蜜理解成蜂蜜结晶。蜂蜜有几种色,结晶多是白色的。市场上一般以结晶多者为优。可是蜜加热融化以后,就恢复各自本来的颜色,黄、红、白都可能有。不同品种的花。酿出来的蜜颜色不一样。

古医籍里的白蜜,应该指石蜜。和现在人工养的蜂蜜有区别。

教授不是中药学课的教授,不清楚蜂蜜品种、别称,可以理解,知道结晶多的蜜是好蜜,就不错了。

讲蜂蜜的半个纰漏,是说教授认为,此膏色白,和蜜是白色的也有关系。其实,白蜜不能使药膏变白,教授不知道,不过不影响药物性质,所以说是半个纰漏。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7:07:33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3-13 16:22
我也看了这期节目,是《养生堂》2014-3-12.除了李老师指出之外,在节目中,倪诚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 ...

罗先生看的认真,我只看了琼玉膏的那一段,医宗金鉴段还没有看。真把《医宗金鉴》安到张仲景头上,这可是个丢不起人的笑话。

用果蝇的那种研究方法,我不大懂,找一个相关研究报告看看才好说。
14
发表于 2014-3-13 17:13:3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3-13 16:48
有个说法,叫“缺乏专业精神:,不知道是不是指这种情况?

在我的认知中,专业精神低于学术严谨性。因为很简单,譬如当医生,试考过拿到执照就有“上岗”的机会;但当得上医生却不一定可以当教授。当得上教授应该是在学术上有所贡献才是,表现出来却让人觉得连专业精神都有所缺失,所谓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粥,实在有损中医学术队伍的整体形象。

点评

萧先生一下就说到实质上了。 倪教授出现这个纰漏的原因,是没有见过琼玉膏,或者没有熬过膏药,或者就没有在家里煎过有地黄的药,也许根本没有煎过药。 我说我不安,是因为,如果这一级别的中医都没有煎过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3 17:43
15
发表于 2014-3-13 17:17:5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3-13 09:07
罗先生看的认真,我只看了琼玉膏的那一段,医宗金鉴段还没有看。真把《医宗金鉴》安到张仲景头上,这可是 ...

李老师你好!好久不见了!

关于果蝇,这纯粹是忽悠.暂且不论.
下面还有另一个例子,《养生堂》2013-5-20:
主持人问:“”这个运气学说,它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什么人发现的,历史上记载吗?”
鲁兆麟(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案创始人):“历史上的记载,只是在《内经》里头,《内经》里头有一本书叫《黄帝内经素问》,这本书是唐朝人叫王冰整理出来的,王冰这本书当中,原来老的《内经》书只有七十几篇,原书在汉书艺文志当中记载是《黄帝内经》81篇”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7:43:34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3-13 17:13
在我的认知中,专业精神低于学术严谨性。因为很简单,譬如当医生,试考过拿到执照就有“上岗”的机会;但 ...

萧先生一下就说到实质上了。

倪教授出现这个纰漏的原因,是没有见过琼玉膏,或者没有熬过膏药,或者就没有在家里煎过有地黄的药,也许根本没有煎过药。

我说我不安,是因为,如果这一级别的中医都没有煎过药,中医还能发展的下去吗?

我们大家一起纸上谈兵。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7:46:47 | 只看该作者
琼玉是一种(或者一类)美玉,颜色或红或绿,也许有白色的,我不懂得,但一般讲琼玉,是讲质地,讲价值,不是讲颜色。相近的词有琼瑶,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琼瑶本义好像是指李树的花,也用来指白色的花,雪花等。教授大概是把琼玉也记成白色的了。

中医学教授,不是中文系教授,把琼玉理解成白色的玉,不算错误,一般人都不懂玉。但是,顾名思义地琼玉膏说成白色的膏,这个错误就不小。
这个错误,说起来也不算大,不就是黑乎乎的膏药说成白色的了吗?只要会用这个药治病就行。这么说,也好像有道理。

可是,想想教授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让人很不安!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7:55:34 | 只看该作者
八十年代,我们当地的许多中医医院,有一条规定,凡是新分配来的中医大学生、中专生,先到中药房工作一年,当调剂。再到临床科室

有用心的,除了药房抓药,还自己主动到煎药室、制剂室(也就是炮制、制点简单的丸散)帮帮忙。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22:06:2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教授没有见过琼玉膏,没有熬过膏药,却能把琼玉膏的功用讲的头头是道,所讲的内容,在我听来,没有听出什么错误。

西医大夫大部分不知道药物的生产过程,也不碍他们用药。

这两件事能不能相互比照,我不好判断,请大家发表意见。
20
发表于 2014-3-24 15:17:3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观点:

  作为利用著名电视平台积极向普通大众推广健康养生知识的那些讲师们,只要登上了影响力非常大的平台开讲就不能讲错,否则TA们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对不起广大民众,而且负面影响极大。

  作为普通中医药从业人员,
我们可能不具备那么全面的知识、没有机会去著名电视平台开讲,但我们应该目标做到:只要挑TA们的错,就要百分百的准确。

点评

管理先生此言,是怕挑错者自己看错,用自己的错误去挑别人的错,岂不是错成一锅粥了?呵呵。理解。 再认真一点议论上面那个琼玉膏的例子: 教授讲琼玉膏的功效、用法,没有听出来错误。要求再严格点,教授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4 17: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1 07:18 , Processed in 0.0531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