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l0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帖感言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6-6-29 22:01:57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6-6-29 18:45
据我观察,对中医经典的任意意会是后世中医历来的一个通病,有继承性和传染性的一个通病。所以,中医的教 ...

先生对此反感我理解。但有一语不妥,对中医经典的任意意会是后世中医历来的一个通病,----这个不能说是通病,任意意会的有,严谨求实的也有。只是这几年,提倡文化中医,提倡回归经典,回归传统带来这些些副作用,以前不是这样的。
以历代研究伤寒论各家为例,主张以证为纲研究的就是求实的研究态度。


另外,前几年网上攻击中医的多,攻击中医自然也要找出一些中医的毛病。到中医论坛,我发现,许多中医与攻击中医者遥相呼应,他们当然没有同谋,可是观点却不约而同,真叫人哭笑不得。

点评

中医经典不过四部,注解何止四十、四百、四千部,这就是任意意会的结果,没有哪一科学著作有这样的奇观。回归,回归什么呢?还原,还原什么呢?不是从这个意会回归到那个意会,不是从这个意会还原到那个意会,而是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30 13:09
肝生于左脚后跟,月经里有烤鸭的一部分!你是哭还是笑!!!  发表于 2016-6-30 07:51
12
发表于 2016-6-30 07:4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6-29 23:54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6-29 14:01
先生对此反感我理解。但有一语不妥,对中医经典的任意意会是后世中医历来的一个通病,----这个不能说是通 ...

       二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戴着西医的哈哈镜看中医,在你们的头脑里中医总是歪七八钮的!
      中医的发展,理论的构建、完善,使用的是取象比类的方法,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际经验,反复验证,反复比对建立起来的,《内经》之后的各个学派建立的理论也是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悟”,“意会”,也不是你们错误理解的那样!他们也是来之于实际经验!你根本不懂!!!
        你们也根本不懂中医发展的历史!瞎咧咧!
         【 辩论只能针对错与对,不能针对懂不懂。若是任何学问都得以你懂了为标准,这个世界就完蛋了】

点评

您懂您讲讲啊。  发表于 2016-6-30 22:05
13
发表于 2016-6-30 07:52:1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6-29 14:01
先生对此反感我理解。但有一语不妥,对中医经典的任意意会是后世中医历来的一个通病,----这个不能说是通 ...

            肝生于左脚后跟,月经里有烤鸭的一部分!你是哭还是笑!!!

点评

当然是笑啊,您想哭吗?为什么?  发表于 2016-6-30 22:10
两种研究法都有,治伤寒的几百家呢。  发表于 2016-6-30 22:10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13:09: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6-6-30 13:29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6-29 22:01
先生对此反感我理解。但有一语不妥,对中医经典的任意意会是后世中医历来的一个通病,----这个不能说是通 ...

中医经典不过四部,注解何止四十、四百、四千部,这就是任意意会的结果,没有哪一科学著作有这样的奇观。回归,回归什么呢?还原,还原什么呢?不是从这个意会回归到那个意会,不是从这个意会还原到那个意会,而是从众多数不清、说不明的哲学的、文化的意会回归、还原到科学、医学。我没有看到哪个提出回归经典、还原经典的中医大师、专家、教授、医生这么说,我也没有看到哪个提出回归经典、还原经典的中医大师、专家、教授、医生这么做。但是我觉得,如果说要回归经典、还原经典的话,唯有这么说、这么做才是正道,不这么说、这么做很可能是噱头、是忽悠、是旁门左道。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仅供参考。

点评

在没有科学方法的时代,大家各自用各自的方法摸索,情有可原。 中医史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医家、医著,都是学习经典而不专门研究经典的。如孙思邈、和剂局方、金元四大家、叶天士、王清任…… 不必要学习医史,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30 22:18
15
发表于 2016-6-30 17:51:1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经典不过四部,注解何止四十、四百、四千部,这就是任意意会的结果,没有哪一科学著作有这样的奇观。
================================================
        回复:
        先生的知识层面太单薄,《伤寒论》注解不下千家,不敢说个个都是临床大家,绝大多数都是临床家,他们是“意会”?先生有什么根据?不要胡说!
       《内经》从产生,发展到现在,2000年以上,文艺复兴到现在400 多年,哪一个近代科学著作流行了2000多年???到现在,西方还有人研究内经!

        【 辩论只能针对错与对,不能针对懂不懂。若是任何学问都得以你懂了为标准,这个世界就完蛋了】

点评

临床家就没有意会、就不意会吗,如果不是任意意会四部经典有四部注解就够了,哪来四十、四百、四千部注解,怎么会那么多一代一代的中医人皓首穷经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30 20:33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20:3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6-6-30 20:34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6-30 17:51
中医经典不过四部,注解何止四十、四百、四千部,这就是任意意会的结果,没有哪一科学著作有这样的 ...

临床家就没有意会、就不意会吗,如果不是任意意会四部经典有四部注解就够了,哪来四十、四百、四千部注解,怎么会让那么多一代一代的中医人皓首穷经啊。
17
发表于 2016-6-30 22:18:36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6-6-30 13:09
中医经典不过四部,注解何止四十、四百、四千部,这就是任意意会的结果,没有哪一科学著作有这样的奇观。 ...

在没有科学方法的时代,大家各自用各自的方法摸索,情有可原。
中医史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医家、医著,都是学习经典而不专门研究经典的。如孙思邈、和剂局方、金元四大家、叶天士、王清任……
不必要学习医史,就看看《方剂学》选的方剂,就看出这一点。

点评

医学就是医学、哲学就是哲学、科学就是科学、文学就是文学,它们之间或有联系但大不相同,古今中外都是这个样子。一句话,医学之所以是医学、之所以是科学,就规定了医学只能用医学的方法、只能用科学的方法,而绝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1 08:48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08:48:2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6-30 22:18
在没有科学方法的时代,大家各自用各自的方法摸索,情有可原。
中医史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医家、医著, ...

医学就是医学、哲学就是哲学、科学就是科学、文学就是文学,它们之间或有联系但大不相同,古今中外都是这个样子。一句话,医学之所以是医学、之所以是科学,就规定了医学只能用医学的方法、只能用科学的方法,而绝不可能用哲学的方法、文学的方法。

点评

哲学是科学研究的指导。文学是发展医学有时候要借助的工具。发展医学本身,要靠科学和医学的方法。 古人试图用各种方式阐述医学,出发点是积极的、有益的,摸着石头过河嘛。 今人看见石头了,不直接踩着过河,还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1 11:09
19
发表于 2016-7-1 11:09:12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6-7-1 08:48
医学就是医学、哲学就是哲学、科学就是科学、文学就是文学,它们之间或有联系但大不相同,古今中外都是这 ...

哲学是科学研究的指导。文学是发展医学有时候要借助的工具。发展医学本身,要靠科学和医学的方法。
古人试图用各种方式阐述医学,出发点是积极的、有益的,摸着石头过河嘛。
今人看见石头了,不直接踩着过河,还要摸,还要用哲学、文学代替医学,不是犯傻就是别有用心、

点评

一代一代学中医都要皓首穷经浪费时间精力难住了多少人累死了多少人吓跑了多少人啊,对得起中医经典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3 17:18
牛  发表于 2016-7-1 14:44
20
发表于 2016-7-1 11:38:21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7-1 03:09
哲学是科学研究的指导。文学是发展医学有时候要借助的工具。发展医学本身,要靠科学和医学的方法。
古人 ...

        科学和医学的方法。
====================================
         回复:
         你说说什么是【科学和医学的方法。】??我看看你懂不懂??瞎咧咧!

点评

您老太小瞧人了啊,我不会研究,但总知道人家怎么研究啊。俗话说的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 说科学和医学的方法,实际就是指医学的科学研究方法。或者说成医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医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中医学也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1 19:5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6 17:41 , Processed in 0.05034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