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l0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帖感言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17:18: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6-7-3 17:3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7-1 11:09
哲学是科学研究的指导。文学是发展医学有时候要借助的工具。发展医学本身,要靠科学和医学的方法。
古人 ...

一代一代中医都要皓首穷经浪费时间精力难住了多少人累死了多少人吓跑了多少人啊,多少人因此惟恍惟惚啊,对得起中医经典吗?

点评

古人能做到的也就这些了,没办法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3 19:18
32
发表于 2016-7-3 19:16:1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3 06:34
你个人认为,这些西医的研究,对于中医的辨证论治有没有意义?为什么?
      证型与证型之间的转化, ...

这几个问题,我个人是不能解答的,我的水平不够。不过,应该这样研究。
如果您愿意讲解这些内容,非常感谢!
33
发表于 2016-7-3 19:17:5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3 06:52
急性脑血管病按临床表现及其病理改变可分为:
(1)短暂缺血性发作(TIA),
(2)脑血管血栓形 ...

我不能,是我的水平不够。
您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探讨理顺这几个中医证型的概念。西医的部分您可以讲解。
34
发表于 2016-7-3 19:18:55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6-7-3 17:18
一代一代中医都要皓首穷经浪费时间精力难住了多少人累死了多少人吓跑了多少人啊,多少人因此惟恍惟惚啊, ...

古人能做到的也就这些了,没办法啊。

点评

皓首穷经是后人的事,与经典和经典作家无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3 20:50
35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20:50:3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7-3 19:18
古人能做到的也就这些了,没办法啊。

皓首穷经是后人的事,与经典和经典作家无关。

点评

后人也是指古代的后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3 21:10
36
发表于 2016-7-3 21:10:39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6-7-3 20:50
皓首穷经是后人的事,与经典和经典作家无关。

后人也是指古代的后人。

点评

经典的后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3 21:16
37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21:16:0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7-3 21:10
后人也是指古代的后人。

经典的后人。
38
发表于 2016-7-4 05:59:1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7-3 11:17
我不能,是我的水平不够。
您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探讨理顺这几个中医证型的概念。西医的部分您可以讲解 ...

    像你这样的态度,即使我知道,我也不会告诉你!因为,你就根本不懂。

点评

哈哈哈  发表于 2016-7-4 15:26
39
发表于 2016-7-4 06:25:37 | 只看该作者
        有甲乙二人互为数字争斗,一个说三七二十一,一个说 三七二十四。 先是和风细雨,继而面红耳赤,再而大打出手,三七二 十一自知正义在胸问心无愧,可怎奈三七二十四铁嘴钢 牙,就是认为三七二十四千真万确,任你万般演算,举 出八百个例子,他就是认为三乘七等于二十四。 于是三七二十一就把三七二十四告到了县衙。县官问明 情况,招呼衙役:来呀,给我把那个三七二十一重打四 十杀威棒,打得三七二十一呲牙咧嘴叫冤不止,一旁的 三七二十四洋洋自得,讪笑不止,心说:“活该,欠揍, 打死你才解气。”见三七二十一已然败诉,便心安理得摇 头摆尾地回家喝酒,跟别人吹乎自己如何胜诉去了。 三七二十一挨了打,哪里肯服?大骂县官昏聩无能,这 么个小数字都不能判清,还为人父母官?还号称青天大 老爷?纯粹是个焌锅不放油——燎勺的主。 岂知县官说:你这人就欠揍,他都三七二十四了,糊涂 到了没边的地方,你还跟他没完没了的叫阵,跟个糊涂 蛋打官司,只有揍你这个明白人了,记住了,永远不要 跟三七二十四喘气!”
有的人拿着没理当理说,还铁嘴钢牙,脸红脖子粗 的跟你抬杠,你越说他没理他越来倒劲,任凭你翻出三 坟五典,旁征博引,满嘴吐白沫,他还是认自己的死 理,气死你不偿命。他是大白皮,你却是个讲道理的 人。争论结束,他像个凉柿子没事人,你却气得肚子鼓 的。 (网上复制的)
智者不愚。争论不休的时候不妨闭口不言,免得他把你的智商也拉的跟他一样。(不喜勿喷)
40
发表于 2016-7-4 18:21:21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7-4 17:42
llyyjj
我们学的都是测太阳,没学过测五星。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初中几何课上学测日影,不是你说的物理课。
给你找一段文章看看:

所谓“立竿测影”,就是将一根木杆树立在一片露天的空旷地上,通过观测每日每时木杆影子的长度和角度变化来测算具体的时节和时点。通过“立竿测影”法的原理,在其具体应用上,可以做如下推测:
立竿测影法最先可能是用于测量每日中时点的变化,因为太阳东升西落的运行轨迹变化会在不同时点上留下不同角度的阴影,通过测量阴影角度的变化来测算具体的时点,后来被用作时辰报点的“日晷”就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然后随着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断测量后,通过积累的大量数据会发现,同一个时点在每年不同日子里,其杆影的长度也呈现周期性的规律变化。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发现:每年天最炎热的时节里,太阳运行的轨道相对靠近北部,此时的杆影相对偏短;而每年最寒冷的季节里,太阳运行的轨道相对最靠南,此时的杆影相对偏长。为了准确测量此变化,我们的祖先又做了更精确的测量:以每日正午太阳运动至轨道最高点、杆影最短时的杆影长度为基准,准确测量一年四季中每一天正午时刻杆影的长度,然后记录下每天此时杆影的长度,从而得出四季流转中太阳运行的规律。通过数据比对,不难发现一年中必有那么一天日影最长、一天最短,这最短的一天就是被后世称为“冬至”的那天、最短的那天就是“夏至”。在确定了冬至和夏至这两天后,在由冬至到夏至和夏至到冬至的两个半年里再进行对半分,则得到了“春分”和“秋分”这两天。(虽然春分和秋分在立竿测影上并无显著特征,但这两天在确定“天赤道”的方法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通过测量杆影长度变化来确定一年内具体的每一天的方法,后来演化成“圭表法”。
在掌握了“圭表法”计日后,人们自然会因为杆影的长度的几个特征数值,而注意到一年中四个特殊的日子——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而这四个日子在圭表上则反应为3道被着重标记的刻线:冬至点标线离测杆基点最远、夏至最近、春分和秋分时标线到基点的距离等于测杆长度,……

点评

董建军:这是测太阳吗? ---------------------------------------- 你说这是测月亮吗?那会月亮还没有上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14 15:05
这是测太阳吗?  发表于 2016-7-4 20:4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6 22:42 , Processed in 0.05196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