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国医大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秋雪版主进来学习与交流五星与五行之关系

[复制链接]
受到警告 161
发表于 2017-1-5 17:02:44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7-1-5 08:42
你不承认五行来源于五星,就是否定内经,但是正方的辩题4的五行与五星关系的内容,是旁征博引内经而 ...

一个大学教授得出 五行来源于五星 这么离经叛道,弱智的结论真是白瞎了纳税人的钱
认为 五行来源于五星,就是否定内经,玷污内经
162
发表于 2017-1-5 18:08:34 | 只看该作者
        五行的源起有五种不同的观点
  五行的产生源自古人对中原地带五时气候特点和生化特点的抽象。这一观点目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与认可。
  关于五行学说的产生以及五行的本质含义,历代学者一直仁智互见,认识不一。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1.源自五种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五行物质说的产生依据是《尚书·洪范》的相关记载,此书记载的五行就是自然界五种最基本的物质。另外,汉代《尚书大传》解释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左传·襄公27年》载“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左传·昭公25年》载“生其六气,用其五行”,《国语·鲁语》载“地之五行,所以生殖。”均从五种实际物质来认识五行。而这五种物质之间又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相生关系:木生火,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火燃烧以后会留下灰烬,就是所谓的土;金属矿藏大多埋在地下,所以说土生金;对于金生水,通常解释为:金属在高温下可以融化为液体;而所有的植物生长时都需要水,所以说水生木。相克关系:植物种子最初埋在地下,当它发芽生长时就会破土而出,或一般的农耕工具均为木质,可以松土,意味着木战胜了土;用金属可以制成锋利的工具,用来砍伐树木,是金克木;金属矿石虽十分坚硬,可一旦在火上高温加热,便会熔为液态,这便是火克金;水能灭火,这是水克火;堆土可以挡住水流,就是土克水。
  五行物质说在历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在近代,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特别是唯物论的普及化,这种学说的影响愈加深入而广泛。但这种观点目前在学术界受到空前的质疑,一则由于五行并非构成自然社会的五种必需物质,如金,属于可有可无之物;二则,以五种物质解释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亦存在一定的牵强之处,如木生火,需燃木或钻木后才能生火;金生水,解释为遇高温加热则金属变为液态;这种需要外力的加入才存在的五行关系,不符合自然规律,且五行相生的“水”,又存在此“水”非彼“水”的问题,属于概念的偷换。因此,关于五行的起源与涵义,又有以下几种观点。
  2.源自殷商时期的五方观念
  “行”在甲骨文中代表着方位,所以,有人认为,五行的原始涵义是指五方。时间和空间是人类认识万物的基本形式。按东、南、西、北、中五方划分空间和方位的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墟卜辞。河南安阳挖掘的殷墟墓的平面图及上古明堂宗庙平面多半呈字形,这种字形的构造,建造起来不仅费力,而且费时、费料。因此,有人认为取这一形状构成某些建筑,是有象征意义的,这种意义,应是早期对方位空间的膜拜。
  最早,五方原本只是四方,张其成教授认为即东、南、西、北,逐渐地四方变成五方,因为四方观中已经蕴涵了五方观,要确定四方,必须首先确定中央,《诗经·商颂·玄鸟》中就有“古帝武汤,正域彼四方”,即从中央看四方。因此,说四方,就已经意味着五方。与此相关的,五时最早也只有四时,即春、夏、秋、冬,只是为了与五方“门当户对”,故在四时之外画蛇添足地生造了一个“长夏”,用来和“中央”之位匹配。因此,有人认为五行的“五”起源于古代先民对五方的崇拜。
  3.源自天之五星
  在生活单纯、对自然界缺乏足够认识的人类早期,变幻而神秘的星空非常容易引发人们的关注,伴随着星象的变化,大地出现的季节、气候、农作物的生长,亦进而使人们对天象、星象产生膜拜心理,因此,“占星术”一直占据着古代先民生活的重要位置。近代学者顾颉刚认为,“五行”一词的最初含义是指五星的运行,是人们对天空中呈现的不断变化的五大行星的描述。“五星”即九大行星中肉眼可观测到的水、金、火、木、土星。由于五大行星在天体中是有规律运行的,所以古人又把五星称作五行。当时的劳动人民根据天象来定季节、律历,总结探讨四季时令气候变化的规律,为生活和生产实践服务。
  4.源自手指的计数
  郭沫若先生则认为,五行之“五”与人身的手足之数相同,因此,他提出五行源自古人对人体的观察。在他的《甲骨文字研究释五十》中指出:“数生于手,古文一二三四作,此手指之象形也。手指何以横书?曰,请以手做数,于无心之间,必先出右掌,倒其拇指为一,次指为二,中指为三,无名指为四,一拳为五,六则伸其拇指,轮次至小指,即以一掌为十。”这个说法符合汉民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物取象”认知把握客观世界的方法。
  5.源自五时气候特点和物候特点的抽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高思华教授提出,五行的产生源自古人对中原地带五时气候特点和物候特点的抽象。这一观点目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与认可。《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即认为气候的变动,伴随着规律的发生。高思华教授认为五行学说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河中下游流域,这一范围内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而夏季尤长于其他三季。通过长期观察,古人发现春季气候温暖,且万物皆由春温之时而生发;夏季气候炎热,且夏热之时万物长大繁茂;长夏气候潮湿,且万物多在雨湿之时变化结实;秋季气候干燥,万物收敛凋零;冬季气候寒冷,万物闭藏。根据这一特点,古人便以木、火、土、金、水这五种概念来取象比类,以木的升发的特性来代言春天温暖的气候特点和万物多于此时而生机勃发的物候特点;以火的炎热向上的特性来代言夏季炎热的气候特点和万物多于此时而长大茂盛的物候特点;以土的孕育变化万物的特性来代言长夏之季湿的气候特点和万物多于此时由禾而变为秀实的物候特点;以金的沉降清肃的特性来代言秋气凉燥的气候特点和万物多于此时而收敛凋零的物候特点;以水流于何处必然会渗藏于地下的特性来代言冬气寒冷的气候特点和万物多于此时闭藏的物候特点。由此可见,这里的木、火、土、金、水并不是什么物质的名称,而只是春、夏、长夏、秋、冬的气候特点和生化特点的一个抽象用语。正如《尚书·洪范》所说:“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从这一角度来说,五行中的木,表达的是春季的气候特征,火是夏季的气候特征,土是长夏,金是秋季,水是冬季的气候特征。五行的相生,是四时五季气候的自然转换,如春温变生夏热,夏热生长夏湿,长夏之湿生秋凉,秋凉变生冬寒,冬寒变生春温。而五行的相克,则是异常的气候相互制约:木克土,是风气对长夏之湿的制约;土克水,是湿对冬寒的制约;水克火,是寒冷对夏热的制约;火克金,是热气对秋凉的制约;金克木,则是燥气对风气的制约。五时气候通过相生,完成气候的自然转化,通过相克,完成气候的制约。





163
发表于 2017-1-5 18:47:26 | 只看该作者
  一言不合,就攻击人身。
  学术交流,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本不是正常的嘛。否则,还叫什么交流嘛。为何屡屡上演只要发现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观点,就上升到恶言相向、人身攻击的的境地呢?诚实讲,我为你们感到脸红。
  经后,只要我们发现违规的帖子,就警告。严重的,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164
发表于 2017-1-5 19:10:37 | 只看该作者
ymy111 发表于 2017-1-5 17:02
一个大学教授得出 五行来源于五星 这么离经叛道,弱智的结论真是白瞎了纳税人的钱
认为 五行来源于五星 ...

你要是想否定我的观点,你就拿出证据来,你不拿证据,就是你否定内经,玷污内经
165
发表于 2017-1-5 21:29:0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邀请千总讨论五星五行关系,楼主发帖以后再没有露面,千总也没有来得及和楼主交流。大家就吵了十几页了。
说明这个问题大家都有兴趣,既然大家有兴趣,就不要激动,不要争吵,慢慢讨论。
本论坛近来很少有这么高的热情了,难得。
166
发表于 2017-1-5 21:54:11 | 只看该作者
那些认为 五行源于五星的,拿不出一丁点证据。
吧内经的那个  “上应” 硬生生 附会成 “源于”。--这算什么?
167
发表于 2017-1-5 22:17:04 | 只看该作者
ymy111 发表于 2017-1-5 21:54
那些认为 五行源于五星的,拿不出一丁点证据。
就吧内经的那个  “上应” 硬生生 附会成 “源于”。--这算 ...

您讲讲这个“上应”吧,以前争论这个词汇时,我找了几个古书里用“上应”的例子,大家不认可我的例子。您讲讲或许大家认可。比如:我等一百八人,上应天星,生死一处……
还有介绍宋江: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
不知道这些上应和您说的上应是不是一个意思。

168
发表于 2017-1-5 22:1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7-1-5 22:28 编辑

1,“上应”某某星,是内经的话,是内经“硬生生 附会”?即使是硬生生 附会成 “源于”。起码有凭据,但是你需要用证据来证明是“硬生生 附会”成 “源于”驳斥倒才行,而你没有证据来驳斥,恰恰说明你硬生生的玷污内经。
2,其为什么上应某某星,内经有其相应的依据,而不是凭空而来,内经为什么不说为什么上应ymy111 ,如果说是上应ymy111 ,他不符合事实,所以不存在上应ymy111 。
169
发表于 2017-1-5 22:27: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7-1-5 14:28 编辑
杨鹏举 发表于 2017-1-5 14:19
1,“上应”某某星,是内经的话,是内经“硬生生 附会”?即使是硬生生 附会成 “源于”。起码有凭据,但是 ...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岁木不及木星上应


木源于木星???铜山源于洛钟???

小学语文的知识。还用驳斥吗。
天人相应。难道就一点也不懂吗?
应理解不了,别说中医,传统文化你一窍不通

170
发表于 2017-1-5 22:29: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7-1-5 22:31 编辑
杨鹏举 发表于 2017-1-5 22:19
1,“上应”某某星,是内经的话,是内经“硬生生 附会”?即使是硬生生 附会成 “源于”。起码有凭据,但是 ...


既然天人相应,难道五星在大地之下?既然五星在天上,为何不可上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6 14:07 , Processed in 0.1076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