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柳之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寡未必因曲高 ——闲谈气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10:5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7-10-5 11:33 编辑

    我:我们且坐下,从人参的大补元气说起。

    人参的功效,《本经》说: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按我外行来说…….

    路人甲:我看你好像不以外行为耻,反以外行为荣!

    我:哦,人甲兄是个聪明人,一看就看出我的心思。我给你讲个故事:两岁的小侄子来我家玩,和我混的还很热乎。
    弟媳趁机对我说:哥,这小子不愿意去理发店,看你这里也有理发推子剪子的,你给他理理吧。
    我说好!于是拿起推子剪刀,对小侄子说:来,我给你剪剪头!
    小侄子双手捂头:不要剪我的头!
    我忽然明白,哑然失笑!成年人听到“剪头”当然是剪头发,小孩子却直接理解原意,“剪头”当然就是剪他的头!

    人甲兄,我们作为外行,看到医学名词,当然理解的是文字原意,而不是成见。

    路人甲:你以为你理解的是原意,但,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我:对,也许我理解的是我的成见。所以,我才到这个闲聊的地方闲聊。

    路人甲:请继续,按你外行来说……

    我:哈哈,按我外行来说,《本经》所谓人参补五脏,不是像修房子一样,五脏哪里有个洞了,拿人参来去补上!而是增强五脏的作用,按我的说法,就是补五脏之气。

    但,《本经》并未说人参补元气,更何况大补元气。

    按我了了所知,大概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说过人参补元气,他的学生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也说,人参之甘,补元气。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在人参的功效中却并未说“补元气”的事儿,只是记录了李东垣有这么个说法,且记载李东垣说的是,人参补肺中元气。似乎李时珍并未赞同李东垣的说法。

    至于“大补元气”,就是在现在的《中药学》教科书上见到的,出自谁手,我没有能力考证了。

    那么,以我所知推断,人参的大补元气说,当来自金元时期医家的人参补元气说,后人又增益之为“大补元气”。

    路人甲:那你的意思是说,人参大补元气是古人杜撰的?

    我:不不不,我是在考虑古人说的真实意思是什么。

    古人说元气是先身生之精气,但在方论中所言,总的意思是说,元气很重要,一旦不足,必须马上补,再不补,人就死了!用什么补?人参黄芪,最重要最有效的是人参!

    也有说(大体意思):元气是先天之气,与后天水谷之气并而充养全身。

    那么,我来打个比方:一个人一毕业,家里就送给了他一笔10万元启动资金让他创业,(注意是送,全属于他的,而不是借的,还要还。)就像元气一样。
    然后,他自己就要不停揽生意,挣更多的钱让自己的事业壮大,自己挣得钱就像后天水谷之气一样。
    经营一段时间,他的资金规模已经到了100万。但,再后来,或经营不善或遇到意外,亏了,资金仅剩9万了,那么,这9万是原先的启动资金里的9万呢?还是启动资金已经花了,这是自己后来挣的钱里边的9万呢?这其实是不可能分得清的!

    换句话说,如果元气是先身生之气,与后天水谷之气一起充养身体,所以长大了。
    后来病了,气虚了,身体之气不足了,这不足的部分,是先天之气呢还是后天之气呢?

    用人参去补,只能补先天的元气吗?人参也是后天之物啊!

    这其实也是分不清的

    所以,《本经》只说人参补五脏,这是实事求是的。

    东垣老人在《脾胃论》的方论中所说人参补元气,其实是指,这时人身所需的气很重要,再不补上,这个人就得死了!但他在理论上仍然继承了老师的补元气说,而且明言元气是先天之气。

    路人甲:那你的意思是说,元气也不存在喽?

    我:我何时说过元气不存在?

    元者,原也,根也,始也!

    按我这外行的理解:
    元气,就是事物开始时的气。
    元气不是某种精微物质,
    元气就是事物刚开始时的特性和作用。
    人的元气,就是人生命刚开始时的特性和作用。

    人参补五脏,就是人参能增强五脏的作用,也可以表达为:人参补五脏之气。

    元气,是没法补的,他只能被后天之气慢慢替换更新掉。

    李东垣等古医家所说的人参补元气,其实是指补关键的重要的气。

    人们俗语所说的伤元气,也是指人体伤气伤的很厉害,人的各方面功能下降,比如无力干活了,就是人实现其对外作用的能力严重下降了。

    人甲兄,你还在听吗?

    路人甲:嘿嘿!我在想,怎么将你的话传播出去,你就等着被口诛笔伐吧!

    我:哈哈,那又怎样?反正又伤不到我的元气! 再说了,谁屑的理咱们两个外行的闲聊?


32
发表于 2017-10-5 12:4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10-5 13:52 编辑
柳之心 发表于 2017-10-3 14:33
各位光临鄙帖的老师,双节快乐!

感谢王老师光临!我只是闲谈,无须当真的!
————————————————————
        柳先生不用回避问题。既然前面已用文字表达出来,回头又说是闲谈,那就失去了发贴的意义,也失去了论坛的意义。这与论坛下闲谈是有区别的。
      柳先生不必欲言又止,发贴的目的,总不能只有结论没有事实吧?
      只要你说出来问题,我自然会进行说明。也就是说,你不同意的是哪个结论?不同意的理由和证据是什么?据此,我可知道你究竟是否看明白拙著原文。
我既然写出这本书,就敢于接受读者(亲自读过原著者)有理有据的质疑。质疑对了,对我是个提高;质疑错了,等于宣传了我的正确理论。岂不是好?

点评

不好。只对王老师您有好处,对我没好处(偷笑)。 我只说结论,不讨论。结论是:我没看懂您著作原文。  发表于 2017-10-5 13:49
33
发表于 2017-10-7 11:39:4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里的气,真的是很乱套。但是,中医学里在谈到气这个概念的时候,他首先要设定好条件。其实,中医学里的气,和中医学里的阴阳有些相似。如果没有了具体的对象,具体的前提条件,那么,无论是气,还是阴阳,那都是没法讨论和认定的。

点评

嗯。  发表于 2017-10-8 19:16
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08:55: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7-10-9 09:41 编辑

    路人甲:伤不了你的元气,还伤不了你别的气?

    我:嗯哼?啥嘛意思?

    路人甲:你说的,气是事物的特性和作用。那么,中医的理气方剂,是治疗什么的?是理事物的特性和作用的?

    我:很对!

    路人甲:你细细说来,看如何圆起你的谎话来。

    我:好,且看我如何圆起来。
    传统上,中医的病证与气有关的,有气虚、气滞、气逆,其实应该还有气盛。中医方剂分类也与此相对应,气虚则有补气剂,气滞则有行气剂,气逆则有降气剂,气盛……气盛包括温病学里的卫分证和气分证,《内经》所谓“阳不胜其阴则脉流薄急”者也。

    路人甲:你要插播阴阳?

    我:哦,不!这里不能讲,否则就乱了。等有时机,咱们闲谈阴阳。
    拐回来,继续谈气。传统上,治疗气虚的归到补益剂,治疗气盛的一部分归到清热剂,哦我说的这个“气盛”不是传统。你所说的理气方剂,只是治疗气滞和气逆证的,那么我缩小下范围,具体点,只圆一下治疗气滞的行气剂的谎?

    路人甲:请!

    我:OK!那就从越鞠丸说起吧。越鞠丸方歌曰: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湿食火因。也就是说,传统上认为,越鞠丸可以治疗气郁、血郁、痰郁、湿郁、食郁、火郁。郁者,郁结不行;滞者,滞留不行,可以看出,这里郁也就是滞,气郁,也就是气滞。

    路人甲:按你的说法,气是事物的特性和作用,气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而存在,那么,事物的“特性”或“作用”还能郁结?滞留?这不滑天下之大稽吗?请继续圆谎!

    我:嗯,人甲兄够犀利!我喜欢!

    这就引出古人对气的认识的又一个欠妥之处:将事物的作用和作用施加的对象相并列而称。这也是将气理解成一种精微物质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作用”是一个很概括的说法,包含了所有自然界的事物,具体到人体,比如五脏,就是五脏功能。
    在这里,在越鞠丸证中,传统上认为,气郁,指的是肝脾气郁,实际上,是肝脾的功能下降。肝的功能是疏泻,脾的功能是运化。其中,这里疏泻的是胸膈脘腹内的某些物质。疏泻功能下降,那么这些该被疏泻的物质就郁结不行了。这些物质是什么?在越鞠丸证中,是血、食、湿、痰!

    不是气郁,是气弱导致血、食、湿、痰郁结。
    香附是干啥的?增强肝的总体疏泻功能的;川芎,是辅助增强疏泻血的功能的;苍术,是辅助增强疏泻湿的功能的;神曲,是辅助增强疏泻食的功能的。

    这才是越鞠丸理气的本质。气不是某种精微物质,是事物的特性和作用。这里血、食、湿、痰是作用施加的对象!

    路人甲:那栀子呢?火郁呢?你漏项了啊哈哈哈哈哈!哦哦哦,不是漏项是露馅了啊哈哈哈!

    我:越鞠丸证中有热象吗?有热吗?有热吗?有热吗?重要的事说三遍!

    路人甲:没有热象为何用栀子?

3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0 21:23:11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上热点了?多咱退出热点再继续吧。

补充内容 (2017-10-11 09:45):
也应该不算啥吧,无所谓吧。
3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0:01:47 | 只看该作者
[size=18.6667px]    路人甲:没有热象为何用栀子?

    我:栀子能清热,毋庸置疑。但从教科书来看,越鞠丸中的栀子,并不是用来清热。且看教科书中越鞠丸的功效:行气解郁;越鞠丸的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或疼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看看看看,哪里有热?
    《丹溪心法》是说过热郁,也叫火郁: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治疗方剂用栀子、青黛、香附等。且,《丹溪心法》中越鞠丸的本意也是治六郁,包括热郁,但为什么教科书中越鞠丸的主治中,没有诸如头晕、小便赤、脉沉数等的热郁的描述呢?我想这是后世医家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得出的结论。

    路人甲:既然不关热郁的事,那后世医家为什么不把栀子去掉?

    我:嗯,我为人甲兄竖个大拇指!
    单按清热来说,是该去掉栀子!
    但说起栀子,很容易想到另一个方剂:栀子豉汤!看看栀子豉汤的主治症候,除了诸般热象外,是不是有胸脘痞满、不欲食?
    然后和越鞠丸主治比较,是不是症候相似的有胸膈痞闷、恶心呕吐?
    两方剂相同的药味呢?就是栀子!那就是说,栀子用来治疗[size=18.6667px]胸膈痞闷、恶心呕吐!
    再看《本经》,栀子:主胃中热气。《纲目》比《本经》有扩充,但总体上的印象是:栀子主治的范围在胃,主要对中焦胃部区域的不舒适,恶心呕吐有治疗效果。这个可以互证。

    用我的话来说,栀子可以治疗胃的功能下降,即治疗胃气不足的,也可以说,是补胃气的。

    路人甲:栀子性寒,如果胃寒呢?还能用它来补胃气吗?

    我:如果有寒象,当然不能用栀子。可越鞠丸证有寒象吗?没有!

    路人甲:如你所说,也没有热像啊!

    我:对!疗寒以热,治热以寒,这原则没错。但如果不寒不热呢?我从诸方剂主治中领会到,这个原则可以扩展,就是:无寒可用寒,无热可用热。
    这里无寒象,则可用栀子这个苦寒药,如果另一个病证中没有热象,则大热的附子也可以用。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汤,有秦艽、羌活相配伍,性较平,适用范围较广。我在使用时,对无热象或有寒象的疼痛症患者,更加附子,就疗效大增。这就是无热可用热的实践。

    路人甲:您高明,在您这里,栀子成了补气药!还是补胃气!呵呵呵呵,我要大声呵呵!

    我:甲兄你说的很对!

    路人甲:对个P!我说的反话好不好!

    我:我是反话正听好不好!哈哈哈哈!

    路人甲:你这么能扯,你再给我扯一段《内经》的经文中的“气”耍耍如何?

    我:那一段?

    路人甲: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size=18.6667px]
[size=18.6667px]
[size=18.6667px](阴险脸)![size=18.6667px](阴险脸)![size=18.6667px](阴险脸)![size=18.6667px](阴险脸)![size=18.6667px](阴险脸)![size=18.6667px](阴险脸)!




补充内容 (2017-10-11 21:41):
这个发重了,烦请路过的斑主顺手删掉!
3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0:2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7-10-11 10:30 编辑

    路人甲:没有热象为何用栀子?

    我:栀子能清热,毋庸置疑。但从教科书来看,越鞠丸中的栀子,并不是用来清热。且看教科书中越鞠丸的功效:行气解郁;越鞠丸的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或疼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看看看看,哪里有热?
    《丹溪心法》是说过热郁: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治疗方剂用栀子、青黛、香附等。《丹溪心法》中越鞠丸的本意也是治六郁,但为什么教科书中越鞠丸的主治中,没有诸如头晕、小便赤、脉沉数等的热郁的描述呢?我想这是后世医家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得出的结论。
    路人甲:既然不关热郁的事,那后世医家为什么不把栀子去掉?
    我:嗯,我为人甲兄竖个大拇指!
    单按清热来说,栀子可以去掉。
    但,说起栀子,很容易想到另一个方剂:栀子豉汤!看看栀子豉汤的主治症候,除了诸般热象外,是不是有胸脘痞满、不欲食?
    然后和越鞠丸主治比较,是不是相似的有胸膈痞闷、恶心呕吐?
    两方剂相同的药味呢?就是栀子!
    就是说,栀子治疗胸膈痞闷、恶心呕吐。
    再看药书。《本经》栀子:主胃中热气。《纲目》比《本经》有扩充,但总体上的印象是:栀子主治的范围在胃,主要对中焦胃部区域的不舒适,恶心呕吐有治疗效果。
    这可以互相印证。
    用我的话来说,就是治疗胃的功能下降,即治疗胃气不足的,也可以说,是补胃气的。

    路人甲:栀子性寒,如果胃寒呢?还能用它来补胃气吗?

    我:如果有寒象,当然不能用栀子。可越鞠丸证有寒象吗?没有!

    路人甲:如你所说,也没有热像啊!

    我:对!疗寒以热,治热以寒,这原则没错。但如果不寒不热呢?我从诸方剂主治中领会出这个原则可以扩展,就是:无寒可用寒,无热可用热。

    这里无寒象,则可用栀子这个苦寒药,如果另一个病证中没有热象,则大热的附子也可以用。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汤,有秦艽、羌活相配伍,性较平,适用范围较广。我在使用时,对无热象或有寒象的疼痛症,更加附子,就疗效大增。这就是无热可用热的实践。

    路人甲:您高明,在您这里栀子成了补气药!还是补胃气!呵呵呵呵,我要大声呵呵!

    我:甲兄你说的很对!

    路人甲:对什么对!我说的反话好不好!

    我:我是反话正听好不好!哈哈哈哈!

    路人甲:你这么能扯,你再给我扯一段《内经》的经文中的“气”耍耍如何?

    我:那一段?

    路人甲: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阴险脸)(阴险脸)(阴险脸)(阴险脸)


点评

我:人甲兄,你这是要我破解内经吗?一下说出来一大段经文。 路人甲:我现在才不指望谁能破解了内经,我好学学呢!10年前就听说有人已经破解了内经,可是到现在《内经》还是囫囵个着!我是看你表面好像很谦虚,骨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5 18:27
38
发表于 2017-10-11 14:33:32 | 只看该作者
柳之心,聪明者也。

点评

多谢光临!(抱拳)  发表于 2017-10-11 21:39
3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18:27: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7-10-15 18:34 编辑
柳之心 发表于 2017-10-11 10:22
路人甲:没有热象为何用栀子?
    我:栀子能清热,毋庸置疑。但从教科书来看,越鞠丸中的栀子,并不 ...

    我:人甲兄,你这是要我破解内经吗?一下说出来一大段经文。

    路人甲:我现在才不指望谁能破解了内经,我好学学呢!10年前就听说有人已经破解了内经,可是到现在《内经》还是囫囵个着!
    我是看你表面好像很谦虚,骨子里却好像很高傲呢!所以给你段经文打击打击你!

    我:不不不,我没有高傲呢。我现在也只对你说说,你可得给我保密,不要告诉别人!别人要知道了…………………..要笑话我!

    先说“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里的“天气”吧。

    我说过,中医特有的气是事物的特性和作用,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精微物质。那么,“天气”,就是天的特性和作用。“清净光明者也”就是天的特性之一。“不下”是指天的作用。

    所以,这一句就是《内经》举了一个中医特有的“气”是事物的特性和作用的例子啊。

    路人甲:“不下”不就是不往下走吗?天的作用不往下走吗?似乎语句不通哎!

    我:嗯,你也看出来不通了。我前面说过,古人对气的认识有个不妥之处,就是将事物的特性、作用与气态物质混淆对待。

    说“清净光明”时说的是天的特性,到了“故不下也”,又将“天气”当作是物质了,也就是下文说的“白露”不下。

    关键在“藏德不止”,这个“德”就是指的天的特性和作用,不包括古人意识中“天气”的物质部分。“藏德”就是天的特性和作用被藏起来不展示,而且很长时间,“不止”嘛!那就出乱子了!

    路人甲:什么乱子?

    就是古人意识中“天气”的物质部分“不下”!也就是下文的“白露不下”!

    下文“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和“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话,说的就是天的特性和作用不正常,导致的极端大旱情况,再下来还会产生极端大涝的情况:“贼风数至,暴雨数起”!

    路人甲:那下文中的“阳气”和“地气”呢?“天”是什么?“地”是什么?什么是“天明则日月不明”?你认为的“德”是“内经”的德吗?你有德吗?你说的是内经的原意吗?你说的是中医的道理吗?你懂文言文吗?

    我:人甲兄有带矿泉水吗?我渴!



4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09:48:44 | 只看该作者
    路人甲:说的好,有饮料,说的不好,有地沟油!

    我:哈哈!先说说“阳气者闭塞“。


    古人对阴阳精气的称呼是一笔糊涂账的,比如阴阳,有说位置的,有说运动方向的,这本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情,但却给后来喜好抬杠的人提供了素材。
他们通常的套路是:你说的是位置阴阳,他就拿古人说运动阴阳的话来怼你;你说运动的阴阳,那他就拿古人说时间阴阳的话来怼你。


    这里的阳气,就是说位置的,其实就是天气。


    路人甲:天是个位置,位置有特性和作用吗?


    我:人甲兄越来越聪明!这里的天,本质上是说在“天”这个位置上的物质。这里就是说的云、露、雾、风和雨等等。


    路人甲:云、雨这些东西能闭塞吗?


    我:嗯,你质疑的很有道理。如果认真起来,即使不用说古人误将气认作是一种物质,认为云雨风露这些事物的运动是在“气”这种物质的推动下产生的这件事,就是假使气真是一种精微物质,“阳气者闭塞”也是一个病句。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阳气运行的通道闭塞。


    按照“气是事物的特性和作用”的定义,这个“阳气者闭塞”的真正含义是:在天这个位置的物质运动特性失常。因为按照前文所说,这个天气正常是应该向下运动的,那么闭塞了,失常了,就是不向下运动了,他对地上的事物的作用也就不正常了,就会产生各种不好的问题了。


    路人甲:请继续!

    我:饮料拿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6 09:12 , Processed in 0.05803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