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杂病论》的方剂与医经理论有关系吗?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8-7-9 17:44:24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7-9 13:39
仲景之道,至平至易。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他为什么至平至易?因为,有症了,用对方就可以,他可不是简单 ...

你以为《内经》就不是至平至易?
72
发表于 2018-7-9 18:11:03 | 只看该作者
          班固的经方是指公元前的方剂,与100多年后的《伤寒杂病论》,没有任何关系!班固死了以后100多年,《伤寒杂病论》这本书才出来!!
73
发表于 2018-7-10 09:20:25 | 只看该作者
      
汉书艺文志 方技略

     卷宗

1.《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

《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

《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

右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语译】《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以上医经共七家,总计二百六十卷。

医经是探求人体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理特征,用来阐明各种疾病的根源,区别死生的界限,又用来揣度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施治的方法,调配成适合临证需要的各种药剂。最恰当的药剂的功效,好像磁石吸铁一样,依靠药物的相使作用。技术拙劣的医生违背医理,把轻病治成重病,能把救活的病人致死。

2.《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

《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

《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

《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瘲瘛方》三十卷;

《妇人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

《神农黄帝食禁》七卷。

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物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语译】《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瘲瘛方》三十卷,《妇人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

以上经方共十一家,总计二百七十四卷。

经方是根据药物的寒温,衡量疾病的轻重,凭借药物的功用,依照气候感应的适宜用药情况,辨别五脏六腑所适用的各种性味的药物,制成寒凉与温热的药剂,用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至于治疗失当的医生,用热药加重热证,用寒药加重寒证,使精气内伤,不显现在外表,这是严重错误的治法。所以谚语说:"有病不去治疗,常如得到中等水平的医生治疗。"


74
发表于 2018-7-10 09:33:37 | 只看该作者
           方技略是《汉书'艺文志》的一部分。其中内容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医经主要是论述医学理论.共7部(家),216卷(按所列各书卷数之和为175卷);经方包括方书、本草、内外妇儿各科及食禁在内的医书,共11部(家),274卷(按所列各书卷数之和实力2助卷);房中是含有封建色彩的性医学书籍,共8部(家),计186卷(按所列各书卷数之和实为191卷);神仙是记录封建迷信但也参杂有医学内容和涉及医药资料,共10部(家),计205卷(按各书卷数之和实为181卷又20篇)。以上共36部(家),880卷。其总卷数之不符,可能由于古书传抄之误。
75
发表于 2018-7-10 18:06:36 | 只看该作者
        此题目到此结束。班固汉书早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100多年,班固不可能给《伤寒杂病论》一个“理”。
       《伤寒杂病论》的理,只能来源于《内经》了。
76
发表于 2018-7-10 19:37: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77
发表于 2018-7-10 19:44: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78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09:27:41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7-7 21:26
《汉志·方技略》经方家载“《汤液经法》三十二卷”。

宋·王应麟《汉志考证》说:“《内经素问》有《汤 ...

日本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先生,据《康平本伤寒论》分析认为,现在的《伤寒论》有“原文”、“传文”及“追文”或“注文”之分,但它们已混淆在一起了。

有古代学者及医界前辈考证,认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主体内容,或“原文”部分,来源于班固《汉志·方技略》“经方”所记载的“《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故《汉志·方技略》所述的“经方”概念,应该适于《伤寒杂病论》。
79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09:41:20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7-12 09:27
日本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先生,据《康平本伤寒论》分析认为,现在的《伤寒论》有“原文”、“传文”及“追 ...

邢斌《伤寒论求真》认为,《伤寒论》的编撰成书过程,符合“古书通例”——即先秦汉魏古书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长时间”演变的过程。这当中包括了形形色色的“附益”。“附益”包括“后师”对其他书的采借、“后师”的发挥,以及注文的混入等。
80
发表于 2018-7-12 15:12:47 | 只看该作者
       有古代学者及医界前辈考证,认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主体内容,或“原文”部分,来源于班固《汉志·方技略》“经方”所记载的“《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故《汉志·方技略》所述的“经方”概念,应该适于《伤寒杂病论》。
========================================
       医经,说的是“理”,经方说的是“方”,而不是“理”。能够给与《伤寒杂病论》之”理“的应该是医经!
       医经与经方是古代医学书籍的分类,一分为二,成为一对。
        查看张仲景原序中,没有提及汤液经!汤液经与《伤寒杂病论》的关系,是宋朝林亿等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9 15:54 , Processed in 0.0526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