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急转!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肺炎预防指南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20-1-30 08:1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0-1-30 00:23 编辑

虽然先生早就提出了这个概念,但声音微弱,卫健委专家、疾控中心专家包括高层中医专家及西医界并不知道,他们以为是他们的新发现!

一一在丁香园论坛中跟的贴。


更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http://3g.dxy.cn/bbs/topic/42682771
12
发表于 2020-1-30 08:1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3
发表于 2020-1-30 08:19: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4
发表于 2020-1-30 08:2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0-1-30 04:05 编辑

是谁先提出的不重要,只要能够有利于此次疫病的防治,能够更好的从理论上对实践加以指导。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0:32:19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0-1-30 00:28
是谁先提出的不重要,只要能够有利于此次疫病的防治,能够从理论上更好的对实践加以指导。

钦佩!
16
发表于 2020-1-30 12:13:10 | 只看该作者
呼吸专家联合对目前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提出修改建议!

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专家和领导:

您们好!经仔细阅读学习,我个人认为卫健委所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有以下几点不妥,可能造成临床一线人员的误导或理解偏差,请指正:

1.传染源中提到“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此话不妥,仅提肺炎会遗漏潜伏期和轻症无肺炎患者,建议删除“肺炎”2字。

2.临床分型中普通型描述为“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建议改为“可无肺炎表现”。

3.第六点鉴别诊断中提到细菌性肺炎,我个人觉得需特别强调与“结核杆菌所致肺炎”相鉴别,因结核在春季高发,同时影像学完全可以出现小斑片影、毛玻璃影、浸润影、肺实变影等。

4.第七点病例的发现和报告中提到“……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建议删除“肺炎”2字,否则会遗漏轻症和无症状的患者。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恳请批评指正以更好在临床一线工作中按诊疗方案诊治患者。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呼吸二科卢晔、黄文侨、陈旭君、黄溢华、吴奕群、林志平。

http://chest.dxy.cn/bbs/topic/42694540
17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3:16:45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0-1-30 04:13
呼吸专家联合对目前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提出修改建议!

全文如下:

真是实践出真知!这个修改建议是很符合疫病实际情况的!
18
发表于 2020-1-30 15:35: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19
发表于 2020-1-30 15:36:53 | 只看该作者
从我所发的几例舌象来看,都是原本体质偏差比较大的人,舌质都紫,舌苔厚腻而秽,一例舌质紫舌尖红,苔厚而燥,还有裂纹,两例舌质淡紫,有齿痕、白腻厚苔,总来看都有痰、瘀、湿积滞的人,而挟热者则容易化热化燥伤津,如例一,挟寒或偏寒湿体质者则表现为寒、湿、瘀、诸症。也应当是素体痰湿瘀积者,即原来各基础疾病,痰湿内蕴,气血瘀结者,若感染肺炎病毒,则易两病相加,容易传变,病情危重,病毒从口鼻而入后,容易进入肺脏、消化器官或神经系统引发严重后果。

若原来体质强壮,没有多少偏差之人,感染病毒之后,可能会仅局限在鼻咽部,有轻微卫分症状,病毒难于兴风作浪。

中医治疗,只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抓住共性,又具体到因人而异地用药,必定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病偏寒湿者,可以温开芳香化浊药为主,病偏湿热者,则以清开芳香化浊之药!同时注意纠正气血瘀滞这个共同病理特点,

点评

有水平。赞一个。  发表于 2020-1-30 18:13
20
发表于 2020-1-30 19:28:00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20-1-30 07:36
从我所发的几例舌象来看,都是原本体质偏差比较大的人,舌质都紫,舌苔厚腻而秽,一例舌质紫舌尖红,苔厚而 ...

从我所发的几例舌象来看,都是原本体质偏差比较大的人,舌质都紫,舌苔厚腻而秽,一例舌质紫舌尖红,苔厚而燥,还有裂纹,两例舌质淡紫,有齿痕、白腻厚苔,总来看都有痰、瘀、湿积滞的人,而挟热者则容易化热化燥伤津,如例一,挟寒或偏寒湿体质者则表现为寒、湿、瘀、诸症。也应当是素体痰湿瘀积者,即原来各基础疾病,痰湿内蕴,气血瘀结者,若感染肺炎病毒,则易两病相加,容易传变,病情危重,病毒从口鼻而入后,容易进入肺脏、消化器官或神经系统引发严重后果。

一一何先生阐述的很好。个人认为,如果能结合具体症状表现与病史,四诊合参,在拥有全面客观资料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更好的的接近疾病的客观本质,做出相对正确的治疗处理。

点评

我们无法能够看到第一手资料,只是从网上有关报道推测一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31 12:4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9 12:11 , Processed in 0.05514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