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学发展战略研究

[复制链接]
261
 楼主| 发表于 2022-8-23 16:30:20 | 只看该作者
       强奸民意,汉语成语,拼音是qiáng jiān mín yì,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头上,硬说是人民的意愿。  出自《民国通俗演义》。
         现在是:“强奸经典”,把自己的错误理解强加到“经典”上,硬说是经典的意思(不引用原文)。他们从来不完整的引用经典的原文,断章取义或者曲意理解(实际上在他们的头脑里已经有了西方的相应概念,以此为准断章取义、曲意理解),并且把自己的错误理解强加于“经典”。美其名曰:创新理论。现在中国的精英们也使用同样的方法,强奸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这是历史唯物论。
262
 楼主| 发表于 2022-8-24 07:59:56 | 只看该作者
           樊代明在位期间(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在西安召开“整合医学大会”,各大医学院校校长、各医学研究机构,院士、名人……趋之若鹜,现场参会者3万余人,堪称世界医学大会规模之最!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落选之后,“整合医学大会”销声匿迹!!
       吴以岭,财大气粗,第五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2017年在东莞举行,就是吴以岭出的钱召开的,大会上都是络病学的学术报告!!
        学术腐败达到如此程度,还有什么“学术”可言!
263
 楼主| 发表于 2022-8-28 07:41:0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发展与中国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264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7:26:4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在中国讨论医学概念,特别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因为我们国家的现实是存在着三种意识形态:1  毛泽东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2 资本主义的机械唯物论、科学主义的意识形态;3  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仔细分析我们论坛(实际上反映了国内的三种意识形态)所有的讨论分歧,归根结底就是这三种人、三种思维意识的斗争。改革开放之后,第二种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第一种与第三种是同盟军,被淡化、抹黑。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问题以及许多领域的改革失败,特别是两极分化,出现了特权阶层与资本家阶层,没有实现改革开放的承诺:共同富裕!在医学界中医被边缘化,理论被篡改西化,中医大学培养的学生后不会用中医理论、技术看病……。中医界成为抵制西化的中流砥柱,某种程度上说,中医拯救了中国文化!当然全国人民、农民工……是抵制国家西化的主力军。

具体到“气”这个概念,古今中外,各个学派,不同时代,都有自己的“定义”,正如“科学”,就有100多个定义!科学,这个概念仅仅不足500年的历史,而“气”在中国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怎么能够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定义?中医理论中的所有概念,都必须到他所处的时代、所在的学说、学派、所属的理论中去寻求,不可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定义。所谓中医概念混乱、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现代化、概念本质研究、科学实验研究等等,归根结底是用机械唯物论、   
概念混乱,名实不副,是现代社会的特征,曾经时髦的说法知识爆炸,……。现代社会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伟大时期,人类社会发展有3个过渡时期:中国的春秋战国,欧洲的文艺复兴,现代的中国文化复兴。21世纪是环太平洋时代,中国是这个时代漩涡的中心。不要小看了中医坚持“按照中医的故意思路发展中医”,他是中国文化的中流砥柱。科学主义把中医理论西化!


说到底,中医理论,不属于西方科学体系!
相对稳定的定义,存在于各个学派、各个时代之中。
心为君主之官!是封建社会结构的表述,不是哲学!
265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0:08:07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之一,提供了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
      对于戈尔巴乔夫的评价,五花八门,本质上只有两种:1   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戈尔巴乔夫是个“英雄”,具有非凡的远见,改变历史的伟大人物;2  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广大人民的立场,他就是社会主义历史的罪人。精英们试图站在“客观”的立场评价他,把他中间化,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的立场,抹杀了他的罪行。对于社会主义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巩固公有制)之下,进行完善,而不是以欧美资本主义为标准,把公有制“改革”为私有制!所谓“守正创新”必须先要“守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改变经典的原意),而后进行创新,如同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现代中国创新,就要在毛泽东思想(经典)的基础上“守正创新”!离开毛泽东思想搞改革,就会重复戈尔巴乔夫的老路。
       对于中医“气”的认识,必须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守正创新”,而不是把中医理论西方科学化!!道理是一样的。
266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0:23:08 | 只看该作者
       就如同戈尔巴乔夫以西方欧美为标准,改革前苏联的社会主义亡党亡国一样, 中医西化的结果就是中医的现状:边缘化,几乎全军覆没,退回到基层,坚守阵地,岌岌可危。现在的苏联共产党久加诺夫被边缘化,道理是一样的。
267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16:05:39 | 只看该作者
         《温病条辨》卷四   杂说

           本论起银翘散论
        本论第一方用桂枝汤者,以初春余寒之气未消,虽曰风温(系少阳之气),少阳紧承厥阴,厥阴根乎寒水,初起恶寒之证尚多,故仍以桂枝为首,犹时文之领上文来脉也。本论方法之始,实始于银翘散。
       汪按:温病首桂枝,宗仲景也。再按初春少阳主令,柴胡证亦时,有果诊候确当,亦当用之,本论不载者,以世俗多妄以柴胡通治四时杂感,故不欲相混,恐致伤寒温病界限不清耳。
       吴按∶六气播于四时,常理也。诊病者,要知夏日亦有寒病,冬日亦为温病,次年春夏尚有上年伏暑,错综变化,不可枚举,全在测证的确。本论凡例内云∶除伤寒宗仲景法外,俾四时杂感,朗若列眉,后世学人,察证之时,若真知确见其为伤寒,无论何时,自当仍宗仲景;若真知六气中为何气,非伤寒者,则于本论中求之。上焦篇辨伤寒温暑疑似之间最详。
           本论粗具规模论
          本论以前人信经太过(经谓热病者,伤寒之类也。又以《伤寒论》为方法之祖,故前人遂于伤寒法中求温热,中行且犯此病),混六气于一《伤寒论》中,治法悉用辛温,其明者亦自觉不合,而未能自立模范。瑭哀道之不明,人之不得其死,不自揣度而作是书,非与人争名,亦毫无求胜前贤之私心也。至其序论采录处,粗陈大略,未能细详,如暑证中之大顺散、冷香饮子、浆水散之类,俱未收录。一以前人已有,不必屋上架屋,一以卷帙纷繁,作者既苦日力无多,观者反畏繁而不览,是以本论不过粗具三焦六淫之大概规模而已。惟望后之贤者,进而求之,引而伸之,斯遇者之大幸耳。
================
   吴鞠通论“风温”,尚有:桂枝汤、小柴胡汤、银翘散之别!
      吴鞠通说:……(温病九种)错综变化,不可枚举,全在测证的确。又说:是以本论不过粗具三焦六淫之大概规模而已。惟望后之贤者,进而求之,引而伸之,斯遇者之大幸耳。
     温病九种: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今天之新冠病毒感染遍及五洲四洋,历经3年,累计确诊605,987,207累计死亡6,490,625。奈何以“一种温病”一统天下?!新冠病毒感染属于哪一种温病,“全在测证的确”,“惟望后之贤者,进而求之,引而伸之,斯遇者之大幸耳。”

       这是我们学习中医理论的基本素质。
268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9 17:37:3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无疑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工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哎,我也只能是开个头吧。抛砖引玉吧。这条路通不通,还在两可呢?后来人能不能继续我这条路。从临床实际出发把中西医的理论融合到一起是最终的结局,能夠取消得共识?
           院士们也在谈中西医融合。例如陳竺,吳以岭,陈香梅,陈凯先、仝小林等等,都在谈中西融合,他们都是以科学实验为依据的。要把中医的理论用西方科学的科学实验动物实验给予证实。继承了上世纪末证本质研究的失败。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提出万有引力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理论。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比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西医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理论。
         中医自《内经》前算起距今2000年了,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末形成的中医教材,中医理论基本上形成了为中心他的理论体系。至于中医概念混乱,是自己不具备历史唯物观的能力,不会运用历史唯物观看问题是自己没有运用历史唯物论研究中医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之间同一术语的概念差异。
         中西医融合需要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观,把中西医理论融合在一起,中西医理论各自都不完善,以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观为指导,把二者融为一体。
          我们现在缺的是: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26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8 10:26:30 | 只看该作者
         情绪地变化从健康到疾病有个很长的过渡阶段。对于疾病的定义是人来定的。我们现在对于疾病的标准是从西方来的,欧美对于疾病的定义是由厂商和药商来规定的。为了厂商的利益压低标准,全世界没有一个正常健康人!
          不能以西方医学为标准!
27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9 10:04:38 | 只看该作者
       《金匮要略》讲独行狂语,寸脉浮尺脉弱,用防已地黄汤,寸脉浮在太阳,尺脉弱在少阴,用防己、防风配地黄、桂枝(张仲景桂枝和肉桂是没有区分的),治疗神志病。独行狂语,精神狂乱证,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大部分人认为临床上很少见。

       但是,类似的症状还是很多的,例如治疗“失眠”可以用防己地黄汤,用100~300g地黄,效果很显著。服用大剂量的地黄会影响消化,而防风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可拮抗地黄的副作用,李东垣从防已地黄汤中的地黄配防风延伸出了升阳除湿汤。地黄量大生湿,而防己能利水。地黄配桂枝或者肉桂,交通心肾,大剂量地黄治疗失眠源自《金匮要略》。太少两感证所对应的西医病名,除了支气管哮喘,还有乳腺癌 -长在皮下,属太阳;雌激素水平高,孕激素和雄激素水平低,类似于中医的肾阳虚,属少阴形气神的思想贯穿于《伤寒杂病论》的始终,

      这种中西医沟通的论述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更正不同形式的沟通,中西医融合水到渠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23:59 , Processed in 0.13789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