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王勇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蜀椒、椒目、椒叶同生性殊药食有别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18:02:1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蜀椒、椒目、椒叶同生性殊药食有别

花椒的药用价值
花椒 又名川椒。属芸香科植物。药用以色红者为佳,果皮名椒红,种子名椒目,均作药用。本种通常在小叶片背面基部被长柔毛一丛、果皮腺点多而大、无子房柄,可资识别。
≮美食性昧 ≯
辛、温,有小毒。
≮美食成分 ≯
果含挥发油 (为柠檬烯、枯醇、香叶醇等)、淄醇,不饱和有机酸。
≮美食药理 ≯
抑菌试验:花椒对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及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菌,以及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笛、变形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肠内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4的水浸剂对星形奴卡氏菌亦有抑制作用。据动物试验,少量持续服可促进有关新陈代谢的腺体发育,多量则可促进有关生殖的腺体发育。这就证明了古人"温阳补肾"的认识。
≮美食功效 ≯
椒红:健胃、驱蛔虫,并有温暖强壮作用。椒目为利尿药,用于慢性浮肿腹水。古方"己椒苈黄丸"采用椒目作逐水剂。
老人衰弱,病后脾肾阳虚,腰冷脚弱,齿牙浮动:
椒红、小茴香等分,微炒后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6克,一日2次。
肋节风痹,关节肿病,肌肉瘦削,四肢不遂:
椒红500克,炒研末,嫩松叶、嫩柏枝各250克,微炒后研末,酒泛为丸,食后服,每服3克,一日2~3次。
慢性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消化不良,胀闷:
椒红(微炒)、干姜、橘皮、甘草等分,研末(或为丸),食后服,每服3~6克,一日2次。
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的浮肿腹水:
椒目60克,炒后研细,车前子、草劳子等分共研细,枣肉为丸,每服3~6克,一日2次。
蛔虫腹病,或胆道蛔虫,呕吐腹病:
川椒6克 (微炒),乌梅9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蛀牙病:
川椒9克,烧酒30克,浸泡10天,滤过去渣,用棉球蘸药酒,塞蛀孔内可止痛。
花椒药用
  断奶回乳取花椒6克,加水400毫升,浸泡后煎水煮浓缩成200毫升,再加红糖30-60克,于断乳当天趁热一次饮下,每日1次,约1-3天可回乳。
  治痛经用花椒10克,胡椒3克,二味共研细粉,用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脐眼,外用伤湿止痛膏封闭,每日1次,此法最适宜于寒凝气滞之痛经。
  治秃顶适量的花椒浸泡在酒精度数较高的白酒中,1周后使用时,用干净的软布蘸此浸液搽抹头皮,每天数次,若再配以姜汁洗头,效果更好。
  治痔疮花椒1把,装入小布袋中,扎口,用开水沏于盆中,患者先是用热气熏洗患处,待水温降到不烫,再行坐浴。全过程约2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治膝盖痛花椒50克压碎,鲜姜10片,葱白6棵切碎,三种混在一起,装在包布内,将药袋上放一热水袋,热敷30至40分钟,每日2次。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8:13: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蜀椒、椒目、椒叶同生性殊药食有别

椒目:1、水气肿满。用椒目炒捣成膏,每服一匙,酒送下。
  2、崩中带上。用椒目炒过、碾细,每服一匙,温酒送下。
  3、眼生黑花,年久不治。用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汤送下。
  椒红:1、元气伤损,目暗耳聋。有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晒干捣取椒红一斤,另用生地黄捣出自然汁,煎至一升,和椒末做丸了,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腹,温酒送下。
  2、腹内虚冷。用生椒(去掉不开口的颗粒)四十粒,浸浆水中一宿,空心服,水送上。久服暖脏腑,黑发明目。
  3、寒湿脚气。用川椒二、三升,装薄布囊中,每天在囊上踏脚,有效。
  4、疮肿作痛。用生椒末、釜下土、荞麦粉,等分为末,调醋敷涂。
  5、手足皲痛。用椒四合,水煮,去渣,浸泡皲痛处,约过半餐饭时间,让痛处出水干燥。待一会,再次浸泡,等痛处出水干燥后,涂上猪、羊脑髓,很见效。
  6、漆疮作痒。用川椒煎汤冼。又方:凡经过正在涂漆的地方,嚼川椒涂鼻上,则不生漆疮。
  7、久冷不痢(或不痢,只是腰腹冷)。用川椒三程式,在醋中浸一夜,取出,用一升和曲三升拌作粥吃。三闪愈。
  8、风虫牙痛。用川椒红末,调水和白面做成录取子,如皂荚了在,烧热咬在患处,同次可愈。一方:花椒四钱牙皂五十个、醋一碗,煎汁漱口。
  9、痔漏脱肛。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钱,凉水送下,三、五次即收。
  10、肾风囊痒。用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甚效。  
附方:方椒有小毒,不宜多吃,但日服少量,有益无害,而且轻身延年。住在湿气重的地方,每日早上吞服七、八粒,永无蛔虫寄生及寒湿痹痛等症。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8:15: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蜀椒、椒目、椒叶同生性殊药食有别

椒目油丸治疗早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初步研究 论文
作者:戚好文,李树钧,王胜春   
【摘要】  目的 探讨椒目油丸治疗早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效果与机制。方法 选择病程2年以内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用药前后分别做肺功能、气道激发试验,同时检测血清阳离子蛋白(ECP)、IgE及血嗜酸粒细胞数,这些检查项目在用药前必须是异常结果,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所有哮喘患者经4周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和肺功能FEV1、FVC、MMF、PEF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用药前后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0.476±0.203)×109/L、(0.193±0.117)×109/L;ECP分别为(12.6±7.3)μg/L、(7.3±4.5)μg/L;IgE分别为(721.23±297.56)ku/L、(327.69±137.83)ku/L;气道高反应性(Mch PD20)分别为(1.59±1.29)μmmol/L、(3.89±2.67)μmmol/L,其中有3例患者降至正常。上述所有检查项目治疗结果前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椒目油丸能有效地治疗早期哮喘患者,其机制是椒目油丸能降低哮喘气道炎症。
【关键词】  哮喘;椒目;气道炎症;肺功能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在世界各地呈上升趋势,目前缺少有效的防治措施,因而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所以被列为本世纪的攻关课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发研究新的防治哮喘药物。中医中药在治疗哮喘方面有着独特效果,中药众多,其中椒目在治疗哮喘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机制不明确。为了进一步探讨椒目治疗哮喘的机制,我们从临床、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测定血清IgE、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等多方面研究,证实了它的有效性,现将这一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  (1)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2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为标准。(2)所有入选患者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标准:①哮喘病史在2年以内,均未用过吸入和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②气道反应阳性(MCH PD20-FEV1<12.8 μmol/L);③血清IgE、ECP水平及血中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必须高出正常标准。根据以上条件,符合本研究标准者的患者共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0~51岁。
    1.2  制剂与用法  椒目榨油制成胶丸(西京医院药学部研制),每粒油丸为200 mg。所有入选患者均单用椒目油丸,每次600 mg,口服,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如果患者有气道感染,可采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患者在用椒目油丸期间禁用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哮喘患者作哮喘日记,记录服药后症状变化的情况。
    1.3  测定项目  (1)肺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测定采用德国耶格公司(JAEGER MS-IOS)肺功能仪测定,测定两次即服药前及疗程结束后各做1次。首先测定FEV1、FVC、MMF、PEF(PEFR),而后做气道高反应性测定(乙酰甲胆碱法,Mch PD20<12.8 μmol/L为阳性)。(2)血清IgE,血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测定。服药前及疗程结束后各测定1次。(3)心电图检查服药前及疗程结束后各做1次。
    1.4  疗效评定标准  喘息性疗效的评定标准依据卫生部测定的标准[1]:(1)显效:症状消失,哮鸣音消失,未再发作。(2)有效:服药后哮喘症状减轻,哮喘发作次数减少。(3)无效:服药后,哮喘症状和发作次数无明显变化。
    1.5  血清ECP检测  在法玛西亚CAP检测系统中,用荧光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ECP水平的测定(Parmacia提供药盒)。
    1.6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在法玛西亚CAP检测系统中进行。本研究用法玛西亚药盒。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患者服用椒目油丸4周后,观察哮喘患者症状和发作次数。有6例(20%)哮喘患者显效,有17例(56.7%)哮喘患者为有效,有7例(23.3%)哮喘患者无效。显效与有效共23例(76.7%)。
    2.2  血清IgE的变化  服药前后哮喘患者血清IgE值(x±s)分别为(721.23±297.56)ku/L、(327.69±137.83)ku/L,服药后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3  气道反应性的变化  服药前后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测定(Mch PD20)分别为(1.59±1.29)μmmol/L、(3.89±2.67)μmmol/L,服药前后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相比,服药后气道高反应性明显降低(P<0.01),其中有3例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恢复正常。
    2.4  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变化  服药后哮喘患者肺功能与服药前相比,FEV1、FVC、MMF、PEF均有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30例哮喘患者肺功能情况


    2.5  血嗜酸粒细胞计数  服药前后哮喘患者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服药前为(0.459±0.2030)×109/L,服药后为(0.193±0.117)×109/L,哮喘患者服药后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比服药前明显减少,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6  血嗜酸性阳离子蛋白  测定哮喘患者服药前后血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服药前为(12.6±7.3)μg/L,服药后为(7.3±4.5)μg/L,服药后血嗜酸性阳离子蛋白比服药前明显减少(P<0.01)。
    2.7  药物不良反应  有1例患者服药后2天出现皮疹,停药后消失,其余患者未出现其他不适。所有患者服药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2.8  1年随访结果  对有效的23例继续用药,观察治疗结果,在显效的6例中,仅有3例坚持用药1年,哮喘症状无再复发,其余3例治疗3个月后,因哮喘症状无复发不再坚持用药治疗。在17例有效患者中,仅有6例坚持用药1年。哮喘症状偶尔或间歇性复发,但症状比用药前轻。
    3  讨论
    椒目为芸香科植物花椒或青椒的干燥成熟种子,该药味苦、辛,性寒。用它治疗哮喘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本草备要》、《本草蒙签》都记载有“定痰喘”的功能,元代名医朱震亨在他的著作中记载有椒目劫喘,如《丹溪心法》“喘症门云”、“诸喘不止”者,用劫药一、二服剂止。《脉国论治》卷下喘症门亦有关于椒目劫喘的论述。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多处关于用椒目治疗的论述。近代许多学者[2~6]从临床角度单用它治疗哮喘都获得了一定的疗效。以上资料显示椒目治疗哮喘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详细的机制并不清楚。如何用现代医学理论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揭示椒目治疗哮喘的机制,是摆在广大科研工作者面前一项迫切的任务,笔者认为在选择病例及实验室检查方法方面必须严格。应依据:(1)临床症状;(2)气道高反应性测定(阳性)或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我们选择1、2两项作为哮喘诊断的标准。在实验方法上选择哮喘所特有的几项指标:(1)血清IgE(高于正常值);(2)血中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高于正常值);(3)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高于正常值)。所选择的30例患者完全符合上述指标。通过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者无论从临床症状改善,或是从肺功能及气道高反应性测定,血中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及血中嗜酸性阳离子蛋白降低等方面都说明椒目治疗哮喘的有效性。在气道高反应性测定中有3例(10%)患者在治疗4周后完全恢复正常。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椒目油治疗哮喘的优越性。目前还未发现有关治疗哮喘药物能使气道高反应性降低恢复正常的报道。但由于例数少,仅仅能说明部分问题。今后还需要作更多的研究,以证实椒目对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早期哮喘患者,这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方法,例如阿斯特拉公司(现为阿斯利捷公司)所进行的普米克都保治疗早期哮喘就是其中的例子。早期哮喘患者是指病程在2年以内。2年以内的哮喘患者气道病变(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比较轻,可逆性大,治疗效果比较好。而2年以后的患者由于气道重建严重,使气流成为不可逆性病变,治疗难度大,无论用什么药物都很难缓解患者的症状。气道重建是慢性哮喘或顽固性哮喘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
    抗哮喘药物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一个热点,特别是吸入性激素的研究,但是激素的长期治疗,其副作用多,尤其是对于儿童,而椒目油丸治疗哮喘很少有副作用,而且它的疗效比较确切,为了更好地研究它治疗哮喘的机制,目前我们又从动物实验及多种生物学技术方法等不同角度研究都获得了可喜结果,相信椒目治疗哮喘不久将会走上医药市场、走出国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1993,1-2.
2 陈孝伯.用朱丹溪“椒目劫喘”法对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辽宁中医杂志,1983,7(1):38-392.
3 陈孝伯.椒目劫喘的临床研究——附958例病例分析.中医杂志,1987,28(12):899-901.
4 潘金友.椒目油丸治疗哮喘的疗效观察.中药材,1999,22(2):103-104.
5 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855.
6 任周新,连中鄂,孟林.椒目提取物止咳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河南中医药学刊,1999,14(2):20-21.
14
发表于 2008-6-11 18:24: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蜀椒、椒目、椒叶同生性殊药食有别

楼主与印先生对椒之用搜集甚详,学习!观椒叶,有三叶,五叶,七叶,九叶之分,叶越多气味越浓.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8:41: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蜀椒、椒目、椒叶同生性殊药食有别

下面引用由自然奥妙2008/06/11 06:24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与印先生对椒之用搜集甚详,学习!观椒叶,有三叶,五叶,七叶,九叶之分,叶越多气味越浓.
先生说的有理,生活中的经验确实是这样的。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0 20:19 , Processed in 0.05217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