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王勇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黄芪甘温补气猛将 善治虚劳中风消渴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8:28: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黄芪甘温补气猛将 善治虚劳中风消渴

  巧用黄芪治疗高血压
黄芪,又称戴糁、芰草、百木、黄耆。据《本草纲木》记载:黄芪味甘性温,入脾、肺经,具补气固表利水、养血生肌托毒之功。然而,现代药理学家在研究中又发现,黄芪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黄芪最为适宜治疗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此类病人脉见虚弱,气短乏力,眩晕兼项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目涩耳鸣,舒张压高而不降,症状多多。临床应用时,常与补气滋阴汤头配合使用,取黄芪30克、女贞子25克、桑寄生25克、牛膝10克、泽泻5克、勾藤20克、牡蛎30克,还可根据兼证随证加减。此方对口服各种西药后收缩压控制在正常值内,但舒张压始终在100毫米汞柱以下不降的患者,效果尤为显著。
  我国中药专家在研究中发现:黄芪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临床用量小时为升血压,重用黄芪则降血压。因此,治疗高血压时,黄芪用量必须在30克以上,气虚兼血瘀证患者还可适当加量。凡气阴两虚高血压,黄芪与滋阴补肾药为伍,黄芪用量应稍大于滋阴药。高血压兼冠心病患者,黄芪与活血化瘀药为伍,则黄芪用量必倍于活血化瘀药。高血压兼颈痛者,黄芪应与葛根为伍,用量比为2:1。高血压伴肾炎浮肿的病人,可用黄芪与防己配伍。商血压兼糖尿病者,应选黄芪与山药为伍,如此配伍用药能标本兼治,提高疗效。 中医学说认为黄芪的炮制方法不同作用有异,生黄芪走表、生肌。炙黄芪补内脏,但高热属实热者应忌用。
(来源39.net)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1:54: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黄芪甘温补气猛将 善治虚劳中风消渴

中药黄芪可有效治疗艾滋病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
  中药黄芪可有效治疗艾滋病
  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中药黄芪中含有一种可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细胞分裂的化学物质——TAT2,对治疗艾滋病有非凡的功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艾滋病研究协会近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中药黄芪中包含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TAT2,研究人员发现TAT2是对付艾滋病主要元凶——“淋巴细胞杀手”(killer T-cells)的有效手段。黄芪有望取代传统的艾滋病治疗方式——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成为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式。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最近,德国一名医生在南非和其它一些国家报纸上发表文章,提出抗逆转录治疗具有毒副作用。
  此外美国研究人员还指出,黄芪还可以治疗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尤其对病毒性感染和慢性病有奇效。(徐冰川)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22:30: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黄芪甘温补气猛将 善治虚劳中风消渴

黄芪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规律
作者:陈文华 詹锐文    点击次数:1461次  
  
正文:
黄芪又称黄耆,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老百姓熟知的一味常用补药。《珍珠囊》评价“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1]又谓“除湿益气,和中补阳,生津止渴”。《本草正义》谓其“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2]这些论述概括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生津止渴、托毒生肌和利水消肿等功效。因其沿用历史悠久,疗效历代不衰,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可以说,黄芪是一药多能。笔者在统计现代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方剂中发现,黄芪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要药之一。

1黄芪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

1.1黄芪重用于气阴两虚证
笔者共统计用黄芪治疗消渴的古方200个,现代方500个。[3,4]其中,200首古方中,使用黄芪者41个,占20.5%,用量在30g以上的17个,占41.5%;30g以下的24个,占58.5%。500个现代方中,用黄芪者318个,占63.8%。其中,补肾类方118个,用黄芪者66个,占55.93%;益气养阴类方132个,用黄芪者113个,占85.6%;益气养阴活血类69个,用黄芪者65个,占94.2%;补脾类方53个,用黄芪者33个,占62.3%;活血化瘀类26个,用黄芪者9个,占34.6%;疏肝理气类方17个,用黄芪者6个,占35.3%;滋阴清热76个,用黄芪者20个,占26.3%;阴阳两虚3个,用黄芪者2个,占66.7%;肝肾阴虚6个,用黄芪者4个,占66.7%。黄芪用量最小为10g,最大为120g,多数为30g~60g。
从用药的规律不难看出,黄芪在益气养阴活血类方中用得最多,占94.2%,其次是益气养阴类,占85.6%。占50%以上的有补肾类、补脾类、阴阳两虚和肝肾阴虚;50%以下有活血化瘀类、疏肝理气和滋阴清热类方。叶氏统计治疗糖尿病中成药处方的规律,使用频率最高是益气养阴,其中黄芪使用频率最高,占76.9%。与黄芪功用重在益气补虚生津密切相关。《别录》谓其“止渴、益气”。黄芪益气生津,气旺津回,生津而不伤阴,补气而无刚燥之弊,不但符合气阴两虚消渴的病机特点,而且也是恢复机体机能衰退的好药,为我们提供了气阴两虚者可首选黄芪的宝贵经验。
1.2黄芪是治糖尿病之要药
有人统计,[2]现代治消渴的方剂80%以上都离不开黄芪。司氏归纳分析多个方剂发现,药物应用次数最多是黄芪,而且以气阴虚者运用为主。统计500首方中有黄芪者318首,占63.4%。可见,黄芪在糖尿病治疗中起着主导作用,不愧为消渴之要药。
1.3现代用方的变化
古方用黄芪比率少,仅20.5%,用量亦少,30g以下占58.5%。相反,现代方用黄芪比率大,占63.4%,用量亦大,多数在30g~60g,最大120g。由此说明,现代方是在古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认识到黄芪的作用范围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疗效越来越好。至于用量大,究其因可能是为了增强疗效的缘故,也可能因人体逐步耐药或药物效能较原来低,而造成用量增大。

2黄芪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用药规律

统计运用黄芪治疗糖尿病常见的4种慢性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处方100个,用黄芪者67个,占67%,其中用量在30g以上者占58.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处方100个,用黄芪者59个,占59%,其中用量30g以上者占81.4%;糖尿病足处方60个,用黄芪者36个,占60%,其中用量30g以上占61.1%;糖尿病眼病处方80个,用黄芪者36个,占45%,用量30g以上占41.7%。从4种并发症用黄芪的次数和用量来看,次数在50%以上的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且用量较大,30g以上占50%以上,而糖尿病眼病则在50%以下。
久病必虚,而黄芪既可补气健脾益肺,还可补气消肿,补气通络,补气升提,补气托毒,排脓生肌。与补养药同用益气补虚,与祛邪药同用扶正祛邪。只要灵活配伍,就能有效地治疗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主要表现为浮肿、蛋白尿、高血压、贫血,黄芪既补气利水消肿,又补气升提固摄,可助肾精固藏而消蛋白尿;补气生血则纠正贫血;补气同时降压。黄芪在治疗糖尿病中体现了多方面作用,既能扶正补虚,又能扶正祛邪,标本同治;既能治气治血,又能治水除瘀,确实是一味对糖尿病治疗较全面而有效的药物。

3黄芪的药理作用

黄芪的化学成份主要是单糖、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蛋白质、叶酸、核黄素、维生素P等。目前,发现黄芪有以下药理作用:①增强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②增强细胞的生理代谢,促进各类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成熟;③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和蛋白质更新,起到强壮和抗衰老的作用;④改善肾功能,减轻肾的病理性损伤及利尿作用;⑤保护肝功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增加糖原溶酶体及组织脱氢酶活跃),减轻肝的病理性损伤;⑥有降压作用;⑦可强心、改善心功能;⑧有抗菌作用;⑨有抗病毒作用;⑩有镇痛、镇静作用;⑤可降血糖,有双相调节血糖,并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的作用。[2,5]

4黄芪治疗糖尿病的历史贡献

用黄芪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朝,王焘的《外台秘要》中载有治疗消渴的方剂就有16条之多。如黄芪汤治疗气阴虚的消渴,宣补丸重用黄芪三两治肾消渴而小便数。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参芪汤治诸消渴可谓是糖尿病的统治方。到宋代,《太平圣惠方》记载玄参饮治疗糖尿病并发痈疽,提出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圣济总录》用人参丸、黄芪汤、磁石汤治疗肾虚型消渴。陈言《三因方》的苁蓉丸治消渴之心虚烦闷,麦门冬煎治各种消渴。杨士 《仁斋直指方论》的玉泉丸为治气阴虚消渴的著名方。金元时代,著名医学家李杲的《兰室秘藏》载有生津甘露汤,主治中消,能食而瘦者。刘完素《宣明论方》的黄芪汤专治肺消,饮水少溲多者。此外,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载有鹿茸丸、鹿茸圆、双补圆、生地黄饮子、清心莲子饮等方,治消渴以肾虚为主症者。明朝楼英的《医学纲目》中的清凉饮子,专治中消能食而瘦有口干症者。朱橚的《普济方》中的山茱萸丸、苦参丸、牡蛎丸、薯蓣丸、枸杞子丸皆治下消之肾虚,有芦根汤治中消证。龚延贤的《寿世保元》中的玉泉丸、参芪救元汤善治消渴,并预防并发痈疽。清朝喻昌的《医门法律》载用竹叶黄芪汤治气血虚兼有胃火盛之消渴,还用蓝叶散治消渴并发痈疽症。沈金鳌的生地黄饮子,程国彭的黄芪汤皆治气阴虚兼肺肾虚之消渴。近代中西医结合倡导者张锡纯的滋膵饮治消渴属脾虚者,且用中药加入动物内脏作为引子,首创运用猪胰治消渴。总之,前人对消渴病的治疗,把黄芪活用到各种证型及并发症,为后世使用黄芪治消渴奠定了基础。目前,黄芪已经广泛应用于消渴病治疗的各个证型和阶段,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18:17: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黄芪甘温补气猛将 善治虚劳中风消渴

黄芪活血功效刍议出自: 作者:韩 娟 刘宏艳   摘要: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传统中药,应用广泛。本文通过对黄芪历代医籍记载、临床用药和实验药理研究的论述,得出结论认为:黄芪不仅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等功效,而且具有独立良好的活血之功。建议应当将活血作为黄芪的功效予以补充,以期为扩大黄芪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黄芪;活血;功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2 00:29 , Processed in 0.14519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