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王勇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如何看待孕妇服保产无忧散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12-9 14:27: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如何看待孕妇服保产无忧散

《医学见能》   妇人保产    [总诀]                                         妇人新产莫言虚,恐是瘀停内阻持。若是瘀行商补剂,养阳不若养阴宜。将产之期,预备滑胎催生者,必调和气血也。宜保产无忧散 .  白芍二钱黄芪八分菟丝一钱当归一钱五分厚朴七分艾叶七分芥穗八分枳壳六分川芎一钱五分贝母一钱羌活五分甘草五分生姜一片                                                                歌曰:预备催生药饵投,归芎芪芍保无忧。 再加菟朴同羌枳,姜贝甘草芥艾俦。   伯未按;此方极轻,功效甚大。临产催生,交骨结而不开者,血气不活动也。宜加味佛手散。当归五钱川芎三钱龟板八钱血余三钱 歌曰:临产催生不用忙,归芎龟板血余良。 方名佛手真奇效,生子无虞母体伤。 伯未按:若儿下而胞不下者,急用酒洗当归二两,川芎五钱,益母草、乳香、没药各一两,黑芥穗三钱,煎服。但有产科医院者,以送院治疗为最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22:00: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如何看待孕妇服保产无忧散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勇123在 2007/12/09 10:57pm 第 1 次编辑]

个人意见应用保产无忧散有以下要点:
1、参研此方,治疗因气机不畅,血行不利所致之胎前诸病证,异病同治,可收一方多用之功效。|
2、本方治疗胎前诸证,枳壳、厚朴、川芎剂量不宜过大,一般为二至三克,如果超过五克则有破气破血,损伤胎元之弊。黄芪、菟丝子、白芍剂量也应随之而小,若超过五克,则失其调气和血之意,而有壅滞之虞。如果用以治疗难产,枳壳、川芎剂量非在十克以上,不能取效。汤剂计量有别。
3、临床应用此方,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加减。
4、必须在医生指导处方下用药,不宜孕妇自行服用。
5、当严格选择和适当掌握剂量。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王勇1232007年12月09日 10:16pm 时添加 -=-=-=-=-
关于鳴鶴吟松先生提出的安胎、壯胎、保胎......《济阴纲目》之逐月养胎法。言其理之大要。有好经验和体会,不妨一起交流,谢谢!
13
发表于 2007-12-12 14:07: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如何看待孕妇服保产无忧散

[这个贴子最后由杏林童子在 2007/12/12 02:09pm 第 1 次编辑]

个人意见应用保产无忧散有以下要点:
1、参研此方,治疗因气机不畅,血行不利所致之胎前诸病证,异病同治,可收一方多用之功效。|
2、本方治疗胎前诸证,枳壳、厚朴、川芎剂量不宜过大,一般为二至三克,如果超过五克则有破气破血,损伤胎元之弊。黄芪、菟丝子、白芍剂量也应随之而小,若超过五克,则失其调气和血之意,而有壅滞之虞。如果用以治疗难产,枳壳、川芎剂量非在十克以上,不能取效。汤剂计量有别。
3、临床应用此方,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加减。
4、必须在医生指导处方下用药,不宜孕妇自行服用。
5、当严格选择和适当掌握剂量。


──赞成楼主对保产无忧散的5点意见。
这里说几句题外话:临床治病不象考试答题那样一刀切,试题是固定的,答案也就要求要符合出题者的标准;临床可就不一样了,人是活的,病证也是变化多端的,治疗的方药也就各不相同,这里也可以用“条条道路通北京”那句话来比拟,各个临床医师对同一种病证采用不同的方药治疗都可取得殊途同归的效果,疗效就是硬道理。并非只有我的方药才是正确的,别人的都是错误的。学术交流是平等互动,各谈各的学术观点,对另人的观点有不同意见,应有理说理,以理服人。当然,楼主在这方面有很高的学术风范,笔者也是很赞赏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17:43: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如何看待孕妇服保产无忧散

赞成楼主"人是活的,病证也是变化多端的,治疗的方药也就各不相同”的观点,正是在中医数千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著名医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使中医理论不断完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形成了中医学“一源多流”的学术和文化特色。
15
发表于 2007-12-12 18:46: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如何看待孕妇服保产无忧散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2007/12/12 05:43pm 发表的内容:
赞成楼主"人是活的,病证也是变化多端的,治疗的方药也就各不相同”的观点,正是在中医数千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著名医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使中医理论不断完善, ...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3 01:35 , Processed in 0.05738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