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杏林箫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滋阴的分寸与温阳的火候》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19 11:04: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滋阴的分寸与温阳的火候》

有些杏林前辈,某一味药用得出神入化,即能渡人无数,如:张锡纯之擅用生石膏,张景岳之擅用熟地,郑钦安之擅用附子,乔玉川之擅用大黄等等。
       药性天成,用之在人。用之得当,诸药皆能活命;用之不当,诸药皆能伤人。视附子、干姜如猛兽者必昧于识别阳证,畏石膏、熟地如砒石者,必昧于识别阴证。
       滋阴或温阳的运用,首先取决于病机的需要,然后才是药性与剂量。
      “有是证则用是药”是中医用药的定律与法则。阴虚者滋其阴,阳虚者温其阳,补不足而损有余,以平为期,各得其所。
         滋阴或温阳都要有相应的“用药指征”!但是,很多人不是凭“证”用药,而是在凭推理用药。
       比如出现凶杀案,发现某人有重大嫌疑,但要治其罪还必须有相应的证据,不能仅凭推理就下结论,否则,易出冤假错案。
       从理论上说,阴虚者容易失眠,且实际生活中,失眠患者中也确实以阴虚类型的人数居多,但不能见了失眠证就滋阴之法,因为,失眠还有十多种证型。患者具体属于那种证型,要有一组症状作为判断的依据。
       阳虚之轻症手足凉于腕踝,用巴戟天,补骨脂即可;阳虚之重症四肢冷过肘膝,用附子百克也无妨!当然,阳虚还有一系列症状:形寒肢冷,唇淡面白,饮食喜温,大便润溏,小便清长,嗜卧懒动,神疲乏力,舌淡脉弱等等。用温阳药时,虽不要求以上诸症齐备,但至少要有二三个症状显出蛛丝马迹作为用药指征。服药之后,症状不能减轻,十之八九,多因药不对证。
       当然,即使应当滋阴或温阳,也是有阶段性的,要适可而止,不能一直用下去,但如何把握其中的分寸?
 
       服滋阴药后,若:1、口渴咽干症状已消除,舌苔已生,不欲饮水,当停止滋阴。
                       2、食欲恢复正常之后,又开始减退,当停止滋阴。
                       3、大便由干燥转为湿润后,又变得稀溏而粘滞,当停止滋阴。
                       4、睡眠恢复之后,又变得嗜睡,身体重,腿无力,当停止滋阴。
       服温阳药后,若:1、口渴咽干,欲饮冷水,且饮水量增多时,当停止温阳。
                       2、饭量增大,易肌饿,喜清稀饮食时,当停止温阳。
                       3、大便干燥难解,或唇干起皮时,当停止温阳。
                       4、精神亢奋,难以入睡,多梦易醒,潮热,怕热喜凉时,当停止温阳。
                       5、心烦易怒,口苦时,当停止温阳。
                       6、服温阳药后,小便黄热时,当停止温阳。
  
                       多年来,一直想将用药指征细化,以求做到方证相应,用药有凭有据(向“方证学”努力),但理论的完善必须建立在实践之上,经历的火候不到,强行为之,必欲速而不达。以上只是个人心得,尚待充实完善。



12
发表于 2008-1-19 11:05: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滋阴的分寸与温阳的火候》

箫客先生的确是君子,有古风!  

-=-=-=-=- 以下内容由 静中思2008年01月19日 11:06am 时添加 -=-=-=-=-
人品很高尚!
13
发表于 2008-1-19 19:37: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滋阴的分寸与温阳的火候》

读《滋阴的分寸与温阳的火候》有感《医学源流论》论"病同人异论"
病同人异论
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梁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於人之气体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故医者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後轻重缓急大小先後之法因之而定。《内经》言之极详,即针灸及外科之治法尽然,故凡治病者,皆当如是审察也
14
发表于 2008-1-26 19:48: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滋阴的分寸与温阳的火候》

好文章,值得学习。
15
发表于 2008-1-27 15:20: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滋阴的分寸与温阳的火候》

中西医类专业医学网站http://yangyulin001.1a.cn/  
有空去看看里面有很多中医古籍  还有一些医学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8 20:15 , Processed in 0.05115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