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君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医心病的证候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3-9 21:13:3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心病的证候

(二)汗的病证
汗的病证,可分为全身汗出与局部汗出两大类别。因汗为心之液,所以,心的病变多见汗出异常,其临床特点是虚证居多而实证少见。
1.病因
(1)心阳(气)不足 久病损伤或劳倦过度,致心之阳虚或气虚,不能固护肌表,腠理疏松,玄府不密,津液外泄,可见自汗等象。若心阳暴脱,津液大泄,则成绝汗。
(2)心阴(血)不足劳心过度,心血耗伤,神气浮越:或久病亏损,心阴不足,虚火内炽,迫津外泄,均可导致盗汗。
2.病证辨析
汗出是临床的常见症状之一,又为正常生理表现,且二者有时相互混杂,应注意辨析。汗出的时间、部位、汗量、出汗特点以及兼症变化等,均是临床诊查要点。与心有关的异常汗出有下列几个方面。
(1)自汗 白天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尤甚,兼心悸、气短、心胸憋闷、全身乏力,或畏寒肢冷。因心气或心阳不足,卫表不固,腠理失密,津液外泄,自汗常作。治宜温阳益气,固表止汗,方用黄芪建中汤加人参。
(2)盗汗 睡则汗出,醒则汗止,伴有心悸少寐、面色不华、气短、神疲,或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多因心血不足,或心阴亏虚,虚火内扰,心气浮越,阴液不藏而外泄,以致盗汗频作。治宜滋阴养血,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
(3)绝汗 大汗淋漓,汗出如珠,清稀而冷,伴有心悸,怔忡,心胸闷痛,四肢厥冷,精神萎顿,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此属心阳暴脱,不能敛阴,阳气奔散于外,阴液大泄。治宜益气固脱,回阳敛阴,方用生脉散加附子急煎频服。
(4)心胸汗 心胸部出汗过多,若兼有面色胱白、气短、乏力、心悸、健忘、食少纳呆、便溏,为思虑过度,心脾不足,心液失于固密而致,若伴有虚烦失眠、头晕、耳鸣、骨蒸潮热、多梦、遗精,是因心肾阴虚,虚热内扰,津液被迫外泄所致。心脾两虚,治宜补益气血,养心健脾,方选归脾汤加龙骨、牡蛎等;心肾阴虚者,治宜补益心肾,方用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加减。
(三)神的病证
心主神志,故神之病证,多责之心。临床常见为癫、狂、痫三种。癫证的特征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狂证的特征为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痫证的特征为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醒后一如常人。
1.病因
(1)气滞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失调畅。气郁日久,可化火犯心,亦可痰气互结,阻闭心窍。
(2)痰结 长期忧思郁怒导致气机不畅,水液不行,痰浊内聚,或脾气虚弱,水谷精微不归正化,停积体内蕴结为痰,上迷心窍;或五志过极化火,炼液为痰,痰火上扰,发为狂证。
(3)郁火 肝、胃、胆三经实火,上升扰动心神,皆可发为狂证。
(4)血瘀 脑为元神之府,若血瘀气滞,阻滞脑络,可致灵机混乱,发为癫狂。
总之,本病多与七情内伤相关,或思虑不遂,或悲喜交加,或恼怒惊恐,均可损伤心脾肝胆,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病理产物形成,影响心主神明。此外,先天不足,家族遗传,亦不应忽视。
2. 病证辨析
(1)癫证 癫证的临床证型主要有痰迷心窍和气血两虚。
痰迷心窍: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寡言呆滞,或多愁善感,语无伦次,喃喃自语。此为痰浊阻蔽神明。若兼见喜怒无常,舌苔白腻,脉弦滑者,为肝气被郁,痰气郁阻,若伴见面色萎黄,便溏腹胀,舌淡胖,苔白膩,脉滑或弱者,为脾运无力,气虚痰结。治宜化痰开窍,主方为涤痰汤,兼气郁者,合逍遥散化裁,兼气虚者,合四君子汤加减。
气血两虚:病程长而病势缓,神志恍惚,心悸易惊,善悲欲哭,思维混乱,语言无序,魂梦颠倒,疲惫乏力,舌淡胖,脉细弱无力。此为疾病日久,中气不足,气血乏源,心失所养而致。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方用养心汤加减。
(2)狂证 狂证多见痰火扰心和阴虚火旺两型。
痰火扰心:突然狂乱无知,哭笑无常,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骂詈叫号,或毁物伤人,渴喜冷饮,便秘溲赤,不食不眠,舌质红绛,苔多黄腻,脉弦滑而数。多因五志化火,鼓动痰浊,扰乱心神所致。治宜泻心逐痰,镇心安神,方用泻心汤送服礞石滚痰丸。
阴虚火旺:狂病日久,病势较缓,精神疲惫,时而躁狂不安,情绪焦虑,善惊易恐,烦躁不眠,形瘦面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此为阴虚内热,心神不安所致。治宜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方用二阴煎加减送服定志丸。
(3)痫证 痫证可分为发作期与休止期。发作期无论阳痫、阴痫,总与心神失用有关。
阳痫证:突然昏倒仆地,不省人事,口唇青暗,两目上视,牙关紧闭,颈项侧扭,手足抽搐,或喉中痰鸣,或口吐涎沫,或发作时有类似猪羊叫声,苔多白膩或黄膩,脉弦数或弦滑。此为肝火夹痰上逆,扰乱心神所致。治宜清化热痰,镇心定痫,方用清热镇惊汤加减。
阴痫证:面色晦暗,手足清冷,神志昏愤,肢体拘急,或时有抽搐,口吐涎沫,啼叫或微或无;亦见呆木无知,不闻不见,不动不语,一日数十次频作。此属肝肾不足,兼痰湿上犯,蒙闭心窍所致。治宜温阳除痰,顺气定痫,方用五生丸以二陈汤送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1 21:24 , Processed in 0.08851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