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岁月无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明开始与文明结束。。。。。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4-17 09:08:05 | 只看该作者

文明开始与文明结束。。。。。

由于老子道德经的误导,中国人几千年来不重视开发科学技术,鄙视创造发明。无疑给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由于董仲舒的误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除了读书做官以外的人和职业,都打入另册。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三教九流。也严重阻碍了人们开发生产力的极性,导致社会发展迟滞。
32
发表于 2009-4-17 20:19:52 | 只看该作者

文明开始与文明结束。。。。。

由于老子道德经的误导,……由于董仲舒的误导,罢黜百家,……
————————————---
呵呵  个人的想法有时真的不合群。二千多年前的人,能够误导之今,真的魔力大矣。
其实还不是后人喜欢拉风、跟风、抽风。
老子若不是希翼用道家学说染指政治,纵使“独尊儒术”,以自然之道为起源的道家学说也不至于列入罢黜队列。
历史值得借鉴,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20:36:54 | 只看该作者

文明开始与文明结束。。。。。

     
      源头的中华文化即中华元文化是“道器并重”的文化。。。。。。
[fquote]古包牺氏称王于天下,仰首以观察天象,俯身以取法地形,观察鸟兽的花纹与大地相适宜,近取象于自身,远取象于万物,于是开始创制八卦,藉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类比万物的情状,(包牺氏)结绳索而制作网罗,用来猎兽捕鱼,这大概取象于《离》卦。包牺氏死后,神农氏开始,砍削木头做成了耜,弯曲木头制成了耒,用耒耜耕种的便利,以教天下(百姓),这大概取象于《益》卦。以中午作为集市的时间,招致天下民众,聚集天下货物,相互交换而归,为自获得所需要的物品,这大概取象于《噬嗑》卦。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氏开始,通达其变革,使百姓不怠倦,神奇而化育。使民众相适应。易道穷尽则变化,变化则(又重新)通达,能通达才可以长久,所以“有来自上天的保佑,吉祥而无所不利。”黄帝、尧、舜垂示衣裳(之用)而天下大治。大概取象于《乾》《坤》二卦。凿空木头以成舟船,剡削木才以成桨楫,舟楫的便利在于渡涉不通(的江河),直致远方,以便利于天下,这大概取象于《涣》卦。乘驾牛马,负载重物致于远方,以便利天下。大概取象于《随》卦,设置重门打梆巡夜,以防盗寇,大概取象于《豫》卦。断削木头作为杵,控掘地面作臼,臼杵的好处,万民受益,这大概取象于《小过》卦。弯曲木材加弦而为弓,削木以为箭,弓箭的好处,可以威服天下,这大概取象于《睽》卦。上古时候的人在洞穴中居住而生活于野外,后世的圣人改用宫室,宫室上有栋梁,下有檐宇,以防御风雪,这大概取象于《大壮》卦。古时丧葬,只用薪草厚厚裹覆(死尸),埋葬于荒野之中,不聚土做坟墓,不植树为标记,丧期也没有定数,后世圣人改用棺橔下葬,这大概取象于《大过》卦。上古用结绳记事以治理天下,后世圣人,改以契刻文字,百有所治理,万民有所稽察,这大概取象于《夬》卦。[/fquote]

34
发表于 2009-4-18 06:19:55 | 只看该作者

文明开始与文明结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帝文化”和“皇帝文化”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确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上层建筑对于“道”与“器”的反作用。中华文明是起源于黄帝时代“重道成器”以为天下利,通过发展与变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来为人们谋福祉,从而使人们有了人化自然的衣服。为此,《周易》《坤》卦说:“六五,黄裳元吉”,而《象》说:“黄裳元吉’,文在其中也。”
黄帝文化是中医植根的壤土,我们必须了解那个历史时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真正理解到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真谛。由于事物自我发展和完善否定之否定环节有着仿佛复归肯定环节特点、特性相重复,因而,我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而加深了对《周易》“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的,古人对于道于器辩证关系的理解。因而,我在《周易构建嘉靖社会稳健发展的革命观》论文中说:“这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始至终所要追求的贤圣精神,至今已发展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写进了宪法。”
中医不开拓创新先进文化的“道”,不利用先进生产力的“器”,又什么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落伍呢?
为此,我坚定的认为: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认识中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中医是否能够走出自我开拓创新发展和完善瓶颈的关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4-18 18:10:53 | 只看该作者

文明开始与文明结束。。。。。

    老子开口反对器,孔夫子也闭口不谈器,两位贤哲都主张对人、对天下文而化之,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两位贤哲的家乡——鲁与楚统统屈服在了暴秦的长矛之下。只有道与礼,没有“以威天下”的器,结局就是如此。秦嬴政吞并楚与鲁,距老子出关的时间并不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6
发表于 2009-4-19 07:49:12 | 只看该作者

文明开始与文明结束。。。。。

由于重道轻器思想的影响,中国千百年来,不尊重,不提倡发展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力。把天下的能工巧匠一律打入三教九流,不能登入大雅之堂。这是事实,纵观中国的历史,有多少是重视和记载创造发明的文献呢?古代所谓才子其实都是文人,都是科举的举人状元之类,就是明证。西方人出了那么多科学家,难道古代中国人就没有科学家吗?可是,谁见过皇帝奖励和尊崇他们呢?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11:05:41 | 只看该作者

文明开始与文明结束。。。。。

    中华文化里没有“科学”这个双音词,但是按照科学的基本特征——定理、定律、实验与推理,可以在中华文化里找出“器”、“技”、“术”这三个单音词与科学相提并论。器,指的是新器具,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自卫武器等。技与术,指的是新理论、新工艺,包括医术、音律、教学方法、炼丹工艺、烹调工艺、解牛方法等等。在中华文化里,器、技、术的出现虽然是人的聪明才智所致,但是所有新的发现必须以道为母源。具体而言,就是由道而器、由道而技、由道而术。
    器以道为母源,《周易"系辞传》有“尚象制器”之说,象者,形象之象与抽象之象也。天地万物为形象之象;太极之象、八卦之象、六十四卦之象为抽象之象,抽象之象源于形象之象。形象之象是道的衍生物,抽象之象是人对形象之象的提炼与归纳。“尚象制器”强调的是按照象即自然哲理去进行器的发明创造。
    器以道为母源,《周易"系辞下》有道器转化之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道器转化宣扬器理在道理中,人们应该按照道理去进行器的发明创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8
发表于 2009-4-19 11:15:18 | 只看该作者

文明开始与文明结束。。。。。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道器转化宣扬器理在道理中,人们应该按照道理去进行器的发明创造。
说得好。符合事实。顶一下。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0:40:50 | 只看该作者

文明开始与文明结束。。。。。

  道器之“变”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周易系辞上》)  道器之“变”是元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周易》里,道器的地位是并列并重的。道为生生之道,亦为制器之道。研究道,在认识生生之源之外,还要研究出发明创造的智慧。  所谓道器之“变”,有两重重要意义:一是从理论层面上以道为根、以道为源进行技与术的研究,二是从实际层面上以道为根、以道为源进行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自卫武器的发明创造。道位于形而上,却体现在形而下。细心研究,从万物之中可以看出道,从八卦、六十四卦之中也可以看出道。《周易·系辞下》已经记载了十大发明创造,件件发明创造均与抽象之道有关。
    一是效法自然理性做人,二是效法自然进行发明创造,这是《周易》所强调的两条基本道理。这两条基本道理,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8 20:39 , Processed in 0.17394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