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络研究现状
下面引用由马桢伟谈中医在 2009/04/22 05:27pm 发表的内容:
电视上看中医论战节目,某学者以手术医生不必担心割断经络为由否定经络学说,从而否定中医理论,且赢得了舌战之上风。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似乎也并不困难,只需反问:因为电视节目中看不见观众,就可以无视社会的舆论、百姓的态度了吗? ... "摆事实, 讲道理", 现在很多人似乎都不在乎摆事实, 一开腔就来讲道理. 马老先生可能觉得"社会的舆论、百姓的态度"反对否定中医理论是个不可无视的事实 - 这点我可是十分同意的, 但这事实毕竟与某学者具体举证经络学说不足之处无关, 这类无关主旨的事实再多都不能说明对手的主张没道理.
事实是: 经络概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这从所引两位大学生所做的研究整理, 用地下材料和地上文献已很清楚地显示出来, 这点我想应该是大家都可以同意的吧? 古人限于技术条件, 只能用所谓玄学加上某些个人的"内视"去验证. 我们今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去验证, 如果发现有需要, 对现存理论进行修改/补充, 包括解析为什么动手术看上去会切断某些经络却没事, 不正是常说"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中医)里[需要]"发展"的部分? 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倒是有些人把经典捧成好象圣经一样不可改动, 既不符合历史事实, 更是对传统的片面理解. 不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技术壮大自己, 这才是我们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传统 - 看看如宗教, 音乐/艺术, 技术, 甚至政治(如马列主义 , 那一样不是?
但用技术手段去验证也有很多不同的做法, 如台湾人常说的, 所谓"同志登山, 各自努力". 科学研究有严格的方法学规范, 但却并不是必定成功的保证, 失败或者甚至多于成功, 重要的是知道某条路走不通, 如果觉得山还是要登, 那就得另辟蹊径了. 譬如经络实质的研究, 寻找与之对应的解剖结构就属"此路不通"之类. 坦然承认失败并反思教训, 是能够当成功之母的前提. 反思出来的教训就是, 经络是源于血管的"脉"向多种功能综合体的概念转化, 未必存在一个独立于血管/神经/淋巴之外的解剖学上的实体.
有人觉得登山可锻练身体, 有人觉得"椤苦来辛"(广东话自找苦吃的意思), 所以也没有什么值得争辩的, 只能存异. 但有一点大家可以求同: 就是已知的不通路应尽早让大家知道. 所以我觉得国家的五年计划里有关中医研究的成果, 可仿照"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作法或类似模式, 向社会公布. 不过大家对此好像不大在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