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君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9:15:3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

3.5.5.2.3中医治疗初期霍乱,效果胜于西医
陆渊雷也认为中西医治疗霍乱之学理是相通的。他强调霍乱初起用中药治疗
效果胜于西医。
陆氏认为,“姜附能吸住体内液汁,不给他倒吸而吐泻掉;盐水呢,补充他
已吐泻掉的液汁”。因此,中西医的治法,都是照顾水分。“从这一点看来,中西
学理方法,根本相同。有人说中西合不起来,可知是不对了。”
那么,既然一为保全水分,一为补充水分,“那么,只要是霍乱,不管他初病
重病,一律灌注盐水好了”,陆氏认为这种想法不妥。他指出,霍乱初起,服用中
药功效胜于盐水注射,“姜附本是兴奋强壮药,能振起身体上各种机能的衰弱,……
不单是保全水分的机能,全身各种机能都兴奋到,那产生抗毒素的机能,自然也
同时兴奋,而霍乱病的恢复,自然也格外快了。比不得盐水,除补充水分外,别
无他种效用。”。在病人体内水分丧失已多即病情严重时,因服姜附之作用较缓慢,
r扣1王润民.霍乱篇续二自强医刊,1931,(15):7、10、11
阳,王润民.霍乱篇续完.自强医刊,1931,(19):.4
86一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
不如直接用盐水补液来的快,则可用盐水注射。盐水注射后,若能“兼服姜附,
自然是救济训练双管齐下的方法”。
此外,陆氏指出,中医也可以用盐水注射法治疗霍乱,但要明白盐水灌注的
学理和方法。“最要紧是盐水的浓度,太淡了会使血球胀破而崩坏,太浓了会使血
球干瘪,二者的结果皆极危险。……此外,消毒方法,灌注的剂量次数时间等等,
亦须不失矩镬。’)‘’‘,’
52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9:16:5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

3.5.5.2.4中医随病处方灵活,西医随身带药便于救急
王寿芝认为中医治霍乱,分辨寒热干湿之症,采用不同治法,或利湿、清热、
宣窍,寒者温之,热者凉之,“再参以岁气天和”,辨证准确,“自能奏十全之功”。
而西医“治用消毒、灌肠、生理盐液注射,处方以多量甘汞、阿片等剂,寒用温
热药兴奋,热用冰块冰袋”,不若中医随病处方之妙。
但同时又指出,西医治疗霍乱,多随身带药,或施手术,注射吗啡针,或注
射生理盐水等,亦能使患者“指顾间病止神强,霍然身安”。而中医“缓带轻裘,
葛巾羽扇,雅步于枪林弹雨之中”,必须“诊脉开方,向药铺配药”,而后再遵方
泡制,缓性不及救急。“社会因中医缓慢之故,移信于他族,司命之权,委之外人,
不亦甚可耻乎”。〔’肠’因此王氏建议知中医者,应参以西医之术,酌症而施,以提
高疗效。
由上可知,诸多医家大都认为西医盐水注射治疗霍乱方法效果良好,并一致
认为中医应学习并应用这种方法治疗霍乱重症;同时也认为中医中药治疗霍乱也
有长处,中西两法可并行不悖,共同应用于救治霍乱患者。
53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9:20:3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

356对霍乱外治法的探讨
3.5.6.1针刺法
对于针刺法治疗霍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医家认为此法用治
乱有捷效,而部分医家则反对用其治疗霍乱。
.3.56.1.1赞成针刺法者
对针刺法持肯定态度的有王孟英、姚训恭、张锡纯、申济人等。
〔猫1陆渊雷.流行病须知·霍乱.医报,1933,l(8):1于11、1.0
〔阔王寿芝.己未年中西医疗治霍乱个人平议.绍兴医药学报汇刊,1924,6-364、--6465.
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一87
王孟英在《随息居霍乱论》指出:用刺法“刺出毒血,律邪得外泄,然后据
证用药,可以望生。”【‘4,’文中详细介绍了针刺部位及注意事项。他选挥滩十刺的穴
位是少商穴、曲池穴、委中穴等。姚训恭所迭井十刺部位等,与王孟英基本相同。
张锡纯认为,治疗霍乱,可兼用外治法,“以辅药饵所不逮”。而在外治法之
中,“当以针灸为最要”。他认为应针之处,大致可选择十宣、中院、尺泽、足三
里、阴陵、承山、太溪、太冲、公孙等穴。并特别指出,督脉部分,有素骼穴,
“刺同身寸之三分出血,最为治霍乱之要着”,“凡吐泻交作,心中撩乱者,刺之
皆效”。张氏认为此穴通督脉,“而鼻通任脉,刺此一处,则督、任二脉,可互相
贯通,而周身之血脉,亦因之可贯通炙。”‘’铭’
54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9:20:5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

.35.6.1.2反对针刺者
反对针刺的医家主要有俞成甫、田宗汉、王润民等。
俞成甫认为霍乱“上吐下泻,身汗如雨”,已是脱证,‘唯恐收摄不住”,而
针刺开泄脏气,对此病有害无益,因此主张救疗霍乱者,“皆禁其针刺”。‘’”1
田宗汉认为霍乱“神形已夺者,不可贬针”,‘’5。’以免泄气破血,“大犯虚虚之
弊”,于病无益。
从以上赞成与反对针刺医家派别来看,从热论霍乱者,多赞成针刺之法,泄
出体内热毒;而反对针刺法的医家,多从寒论治霍乱,认为针刺泄气,不利于治
疗霍乱。可见对疾病病因病机认识的不同,是导致治疗方法差异主要原因。
3.5.6.2艾灸法
部分医家利用艾灸法,治疗霍乱重症。
王孟英《随息居霍乱论》中指出霍乱转筋及寒霍乱之重者,可用回阳膏贴脐
上,或以盐填脐中,“上盖蒜片,艾灸二七壮,’;病情危甚者,“再灸脐两旁各开二
寸之天枢二穴,脐上四寸中脱一穴,脐下寸半气海一穴”。‘’5,’
《时行霍乱指迷辨正》中也指出,当霍乱出现“声嘶,目上视,舌卷囊缩,
脉已绝”危象时,服药已不及,可速用艾灸法。方法是“用附子捣烂,辫作饼,
如钱大”,放在脐下三寸关元穴,“以龙眼大艾柱加其上”,“灸十四壮,重者三十
侧王孟英.随息居霍乱论·卷上治法篇第二刺法.见中国医学大成第十七册.1990,3.
网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03.
侧俞成甫.急救时症经验良方.清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冯氏刻本松江仿古山庄藏饭,.4
圈飞田宗汉.伏阴论·卷下禁令.见中国医学大成第十六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年铅印本,
「别王孟英.随息居霍乱论·卷上治法篇第二熨灸.见中国医学大成第十七册.1990,.6
88一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
壮,呕泻止厥回即愈”。若无附子,可用生姜切片代替,或直接贴肉灸。‘’”’
王润民认为中医用艾灸治疗霍乱,与西医用盐水注射,“一水一火之治法,
相反而实相成,各有道理,皆为治霍乱所不可少之法”。认为其原理,即在于“振
病者之阳气,,。:2:3:
.35.6.3青贴
利用膏贴治疗霍乱,主要见于吴师机之《理渝骄文》。其具体方法是:“用生
姜汁擦胸背手足,再以阴疹膏,贴心口背心;扶阳膏掺附子、炮姜、肉桂、丁香、
赓香末,贴脐上;再用散阴膏掺制过硫黄末同枯矾等分末,贴对脐命门穴。另用
散阴膏二张,不加药,贴两膝盖两足心,更用醋调南星末,涂足心,或用胡椒、
官桂,涂手足,以泻止厥回,去膏”。若出现躁热烦渴现象,“用英连乌梅煎水,
稍稍抹胸口”即可。吴氏同时指出,这些热性膏贴,多用于急救,病情缓解后,
“即当救阴,,。,25;!
3.5.6.4刮疹及放疹疗法
张锡纯认为,霍乱病剧之时,周身冰冷,可采用刮疹法疗之。“用细口茶碗,
将碗边一处少涂香油,两手执定其无油之处”,先刮患者贴脊两旁,“脊椎上亦可
轻刮,以刮处尽红为度,’;“次刮其胸与胁,次刮其四肢曲处(尺泽委中)及腿内
外脂,至头额项肩,亦可用钱刮之”。与此同时,可兼采放疹之法:“将四肢回血
管之血,用手赶至腿臂曲处,用带上下扎紧,于尺泽、委中两旁回血管,用扁针
刺出其血”,可以助患者血脉流通,“且又放出炭气,稗霍乱之毒菌,从此轻减也”。
除以上几种外治法外,田宗汉还主张在霍乱转筋危急时,采用汤熨之法;张
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还介绍了温体法等。多种外治法的应用,在一定程
度上提高了中医治疗霍乱的临床效果,也丰富了近代中医治疗疫病史的内容。
3.5.7对治疗霍乱的其他一些探讨
这里主要介绍部分医家在治疗霍乱过程中对一些特色用药法的探讨。他们根
「2521田晋元时行霍乱乡却迷.见朱伟常考注、陆以涌原著.冷庐医话考注.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151.
凶,王润民.霍乱篇续二自强医刊,1931,(18):1.4
网吴师机理渝骄文·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力.荆n药法.见:张年顺主编中医综合类名著集成北京:华夏出
版社,1998,n07一11阳.
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0于304.
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一89
据经验体会,总结出一些特色进药法,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如徐子默总结的霍乱用药经验,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急病急治。吊脚疹之证,甚为凶险,“其治要急速”。若“深夜忽发吊
脚疹,无从延医,而吐泻不止,及至天明,冷汗频出,已无救也。”因此病家可以
先自己采用一些简便方法进行治疗。如“重者,急取生姜三四两,用滚水打烂,
大杯中沥取姜汁半杯,不必重温,沥出即灌。如灌下即吐,加川连数分,再灌;
如仍吐,加桂枝八分,乌梅八分,半夏二钱,共煎浓汤,生姜二三两,取汁和入,
候冷再灌,可以止其吐矣”。然后再配合一些外治法,用“手炉脚炉热烘,取其助
正气,使寒邪不能凝。”并令人捶敲患者,取其流通气血。“待热气一透,又有姜
汁内助,自必其势渐缓,然后再商进药之法。如此救治,未有不愈者。’,‘’56’因此
建议为防此病,家中要多藏生姜,以备急需。另外,作者认为医生治疗吊脚疹重
症时,必须坐守服药。
其二,强调重症重药。徐氏认为吊脚疹非常病,因此不能照常病服药。病情
严重者,“初起即不能用轻剂,服后要手脚温,如不能温,要吐泻止,不能止,要
中脱松,腹不痛手足不吊。”若俱不效,必须一煎加重一煎,一剂加重一剂方可取
得较好疗效。
其三,药味宜辣。徐子默认为吊脚疹为寒证,所进药汤,须令人先用舌纸尝
之,“味辣者方可服”,“不辣者,非徒无益,反恐因汤水以助寒也。’,
其四,热药冷服。吊脚疹出现格阳症状时,病人服药会出现随饮随吐情况,
必须热药冷服,“冷味可去浮阳,热性可祛阴寒,格阳症中两得之法。”〔’57’
徐子默所述的霍乱进药法,除“药味宜辣,一项,有些机械外,急病急治、
重症重药等原则和方法,在防治疫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俞成甫也认为,霍乱一病,急如星火,用药时“必须连服潮及,方有
生机。轻则日夜五六服,重则八九服,次日未痉,再连连潮K’’。与徐子默主张的
重症重药用意相同。
55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9:25:1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

3.7近代中医防治霍乱史实举隅
〔阔王孟英.
〔国张拯滋.
仁喇张汝伟.
陶,陆渊雷.
随息居霍乱论·卷上治法篇第二守险.见中国医学大成第十七册.1990,
通俗内科学.见:医药丛书五十六种第五种.1927年绍兴医药学报社铅
2份27.
印本,.8
论常熟己未年之霍乱绍兴医药学报汇刊,1924,.31
流行病须知·霍乱.医报,1933,1(8):11一12,
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一91
3.7.1民办兴化实济局中医施诊
1888年夏,霍乱“始见广闽,继行江浙”,江苏兴化地区也是疫区。京口刘
笠农先生、句容杨春华先生,倡议募捐集资,许多名达士绅纷纷行动,当地刘县
令亦出巨资,七月,设施诊局于四圣观中,名曰“实济”,“实心实事不务虚名,
只求有济。”其后,“施医者闻风而来,就诊者接踵而至,莫不日便。”当时许多有
名的中医,既参与了施诊局的创办,又积极投入到施诊活动中。“开局三十日,送
诊万余人,赖以全活者众”,为防治重大疫病做出了较大贡献。‘’‘,’
当时参与捐资设局的中医有安徽吴良宁成斋、高邮赵履鳌海仙、赵冠鳌稚松、
徐先搓、兴化江曲春、曹斗南、崔陆智华庭、魏树春小泉、张宝矗涤珊、魏树森
荫堂、赵凰岐瑞周等人。
参与施诊的中医有吴成斋、赵海仙、赵稚松、李子衡、曹斗南、崔华庭、江
泽之、魏小泉、赵瑞周、张涤珊等。施诊诸君“黎明赴局,分班轮诊,日员不追,
就诊者户限几穿”,在当地刘县令的支持下,普施药饵,使众多患者得以全活。
施诊结束后,赵海仙、江曲春二君,与其他施诊诸君再三商议,“以病形百出,
治法各有不同,因折衷诸家,各著论辨一则”,‘’‘,’及时总结、交流治疫经验,而
成《霍乱辨证》一书。
3.7.2廊访救治霍乱记
1919年夏秋,霍乱时行,各省均有流行,“盛于京津,以廊坊为最重。”京师
警察厅吴总监,认为“西医之防逊于中医之治”,遂遣担任京师警厅外城官医院中
医长杨浩如、医员陈世珍、张汉卿等,于廊坊设临时施诊处,救治霍乱。
施诊处成立伊始,鉴于一般百姓不太了解防疫意旨,杨浩如遂“召集该处绅
商村长宣布当局仁爱,遣中医拯民疾苦之意,使之户喻”,以推动防治霍乱工作顺
利进行。除在临时施诊处接治患者外,施诊中医还下到各村堡随时施治,每日就
诊者达百数十人,“临时施治靡不应手,不匝月而报肃清于总监”。事毕后,辑“廊
房防疫霍乱治验录”一文,连载于1939年的((J匕京医药月刊》。〔‘64’
3.7.3中西两法合施,救治霍乱
「翻江曲春、
「刻江曲春、
赵海仙.霍乱辨
赵海仙.霍乱辨
证·笋针七实济局缘起.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兴化四圣观刻本,
证·小引.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
「洲杨浩如.廊房防疫霍乱治验录·缘起.j除医药月刊,1939
兴化四圣观刻本,1.
(2):23龙4.
92一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
3.7.3.1早期上海中国时疫医院,中西医合作共治霍乱
据徐相任《徐氏霍乱论》记述,约在1908年,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浙江勤
县沈仲礼先生,以红十字会名义,创办时疫医院。“沈氏寓沪久,与中西医界多相
熟”。英国医生柯师为“在中国首先用生理盐水注射霍乱者”,被聘为时疫医院医
务主任,专治霍乱吐泻。当时“上海中医之有名者,几皆在被邀之列”,治疗“不
吐泻之他种时病”及“霍乱之变为他病者”。徐相任当时“追随诸前辈之后,与西
医同在天津路时疫医院治门诊而兼及住院,始得亲眼目击所谓生理盐水注射之实
施与经过,,以注射之病人战汗为得救,治十可得七八”。其后“诸前辈以诊务太
忙,不克兼顾,渐相引去”,徐氏与黄筱堂则继续留至1910年退去。‘’“’
徐氏记述中,虽没有详细说明当时中医治疗霍乱的具体方法,但这有可能是
近代中西医合作,共同诊治霍乱的比较早的一段史实。
3.7.3.2上海神州医院时疫医院合中西两法治霍乱
1921年,上海神州医院设立时疫医院,将“中西两法,合而施治”,霍乱患
者“得庆更生者,指不胜屈’,。如在霍乱初起时,即头昏胸闷、泛泛欲吐、将泻未
泻之时,“急用针刺四关穴开发其邪气,再服霍香正气散”,使中气调和,脏腑清
静,而无吐泻之变。霍乱居!烈时,上吐下泻,肉削螺瘪,应“急灌注盐水于净脉
内,使其水分充足,血行循常,则吐泻立止,神识清楚”。而在霍乱吐泻已止,元
气未复之时,可采用四君子汤等,“辅其残弱之中气,培其憔悴之脾胃,则体质日
强,可恢复昔日状态矣,,。”“’
3.7.3.3景和救疫所中西法并备治疗霍乱
1929年,丁成营利用暑假,到景和救疫所里实习,该救疫所中西并备,中医
部由祝味菊先生等担任,西医部由谭以礼先生等担任,其余还有许多助理员和实
习生。治疗类霍乱和轻证霍乱各有一中药方,药的制法,‘嘟是要将各个方子中间
的单位药先研成极细的末子,然后照着各方的组织,使他混笼在一起,成功了一
种混合物质,密藏以待应用。”其余再备上的一些常用药物,如附子、党参、肉桂、
白术、获答、荆芥、干姜、茱英、黄连、连翘、薄荷、积壳、神曲、甘草等数十
种,可以临时进行加减应用。遇到病人,可“将药装在小纱布袋内,放到炉子上
圈徐相衰.徐氏霍乱论·导言.1938年徐氏诊所铅印本,1一.3
闹赵晋翰霍乱治疗之方法.山西太原医学杂志,1921,(4):.64
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一93
去垠一垠再吃”。大约病人一经诊察,随时就可配好药垠给他吃。“这种办法,既
简便,药力又来得快,庶几算得急救时疫的上乘绝妙方法了。’,治疗类霍乱和霍乱
轻证,一般是服用中药,但对于一些重的真霍乱病,“螺门已瘪,目眶下陷,四肢
厥冷,脉搏沉细欲绝,口渴欲饮,呼吸短促,命在顷刻之间的,大都是用西法注
射盐水。”经过两个月的观察实习,丁氏总结到:在病势较轻时,“厥以中法治之
为善”,在病重时,“经过了盐水的注射,十分之九可以安安稳稳地保全了性命。’,
3.7.4成都中医争取霍乱防治权,积极杭击霍乱
1945年,成都及附近地区霍乱流行,当局召集防疫会议,其主事者多攻汗中
医不能防治霍乱,“而我出席会议之中医师公会代表亦缄默承认”,以文琢之为代
表的四川省医药学术研究会,认为“此实我中医界莫大之耻辱也”。遂“一面向主
持者提出书面质问,并坚请加入防疫组织机构;一面更求新闻界同仁,及社会贤
达,赐以公正之评判”,与此同时,各方奔走,普告同众,自动集资,刊布“霍乱
流行敬告同胞书”,并在蓉城展开中医师义诊霍乱之工作,同时向各药店请求照该
会主方普遍制送药末,配制药品,分区赠送。还策动全川广设义诊所,并由研究
会编撰大批传单,遍布各地。“如此半月,始纠正此种蔑视中医之偏见”,蓉城市
长亦致函奖励。由该会设立的各处义诊所,应接不暇,“一月间竟以中药治愈霍乱
病人达三万以上”,‘’6,}以“事实胜于雄辩之作风”,证明了中医在疫病防治过程中
的真实价值。
另一方面,在本次成都中医界抗击霍乱行动中,用于防疫、救急、义诊、送
药、印制宣传品等所需费用,均由该学术研究会及成都县中医师公会同仁自行捐
资,“并未向外界募集,亦未呈请公努”,与政府屡拨防疫经费数百万之巨资用于
西医防疫的事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更加凸显了中医在困难情况下,仍积
极投身疫病防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3.7.5其他医家的一些杭疫行动
近代数百年间,有多次霍乱流行。在近代早期,中医一直是防治霍乱的主力
军,只是到了民国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在一些大医院里,中医才慢慢与治霍乱
绝缘。尽管如此,中医仍然忙碌在民间救治霍乱的最前线。
国丁成昔.今夏景和救疫所的救治经过.自强医刊,1929,(2):15一18.
〔剑四川省医药学术研究会编篆霍乱集粹·编后话.1945年该会铅印本,1--2
94一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
除以上所述的一些史实外,还有无数医家都曾为救治霍乱做出贡献。如:
清光绪末年,武汉霍乱流行,死亡以万计,冉雪峰勤求古训,详考治法,救
治霍乱患者,几于十全。随后著书“送前巡警道卫生科考究”,深得嘉许,“并抄
发官立各治疫所,以资取法。”‘’6,’1919年,霍乱又在全国多处流行,冉氏遂重订
印前书,投入防疫活动中。
同年,奉天霍乱流行,张锡纯拟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急救回阳汤等
治霍乱名方,惠及多方百姓。
1920年,成都霍乱流行,刘复自制庚申石膏解疫饮、庚申白疹药、庚申疹药
水等,救治霍乱患者。
1925一1926年,浙江勤县霍乱流行猖撅,范文甫(1870一1936)振臂行义,率
弟子并召集中医界义士,办临时防疫医院,防治霍乱。范文甫自任院长,又聘沪
上名医祝味菊(1884一1951)为副,偕门人吴涵秋等十余人,轮值应诊。该医院设
十余张病床,疫情严重时增至百余张,范氏朝夕两次亲临诊视,审疫情病势,察
方药煎制,查规则职守,视案卷记述。医院开办三个半月,活人无算。此外,还
根据当时流行病况,预煎汤药,一经诊断,即刻服用,确保尽快救治患者。同时
印就防治霍乱协定处方,广为散发,前往索方者接踵而至,户限为穿。‘’70〕
此外,在每次霍乱流行之时或过后,许多医家纷纷著书立说,总结治疗经验,
为以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借鉴。民国期间,许多医学报刊杂志,如绍兴医药月
报、中西医学报、医报等,在霍乱流行时,特办时疫专刊,众多医家共同商讨防
治霍乱事宜,也具有重要意义。
圈冉雪峰霍乱证与瘩证鉴别及治疗法·自序.1919年武昌文藻斋铅印本,.2
刚沙沈〔省中医药研究所、浙江省宁波市中医学会编.范文甫专辑·范氏生平简介.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l一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30 10:08 , Processed in 0.0621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