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绿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医学》读后感(二)――道医中医与西医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7-5 12:51:05 | 只看该作者

《道医学》读后感(二)――道医中医与西医

鄙人已看过<道医学>了,感觉内容很是丰富,以引导人们走道德生命健康之路为主题,个人觉得受益匪浅,知道了为什么温总理说: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另外回楼上的话,您的言论是不是有违您的个性签名:医道艰辛勤为径 人生百巧不如诚......个人以为迷信就是盲目的相信或盲目的抵制一个自己并不懂的理论或说法,请问您有看过《道医学》吗,您有诚心的实践过修身吗......实践出真知
12
发表于 2009-7-5 18:38:53 | 只看该作者

《道医学》读后感(二)――道医中医与西医

              道医学搞懂了上古年表了吗?
    有人说,道医是什么?通过读熊先生的《道医学》才知道,它的历史要远远的早于中医,是从人类始祖伏羲就产生的一门医学,《黄帝内经》的作者其实本身是道医学的继承者,并对道医学的部分内容做了文字性的总结,为传统中医奠定了基础。其中以于经络等的记载就是总结了道医学对于人体慧观的结果。
   “从人类始祖伏羲就产生的一门医学”,伏羲的年表,道医学搞清楚了吗?又有人说: 从《盘古王表》可知伏羲和黄帝,而不必抬道医压中医。因为从《盘古王表》可知中国医学源头比伏羲和黄帝更早。据四川省盐亭县天垣地区远古传说,这里不但是古西陵氏的发祥地,出了黄帝元妃嫘祖,而且还是盘古王的故乡。约公元前2090年,大禹受帝尧之命领导治水,来到北川他出生地附近的西陵氏发祥地之一的梓潼县,指挥民工间伐西陵氏第一代国君文昌封地内梓潼山上的高大樟梓林,准备造舟,借便运送他曾在家乡发现的治水需要的天然类水泥“息壤”。
    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紧急任务,但伐木部队遭到文昌后人中的顽童主的百般阻拦,在万般无奈之下,大禹只得下令诛杀了梓潼顽主。治水成功之后,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接替舜帝登上中华帝王之位,但他十分思念家乡西陵氏人民曾经作出过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约公元前2045年,大禹亲自来到盘古王的诞生之地天垣盘垭村,在盘母石旁立下一方经他多年考证的王表龟碑,记下了从盘古到他大禹四千多年间中华帝王的更代情况,即后人称的“盘古王表”。
    时间又过去近四千年,天垣举溪河畔出了一位穷读书人,他叫何拔儒,对大禹立盘古王表的传说深信不疑,并多方寻求解答的钥匙。机会终于来到了,1902年他被清庭颁布的新政选派到日本留学。于是他悄悄地携带着早已临摹在手的天垣龟碑上的“盘古王表”文字出国,在异国他乡向众多国际友人讨论和寻求破译盘古王表的智慧。
    1906年何拔儒从国外学成归乡,继续通过实地对四川5000多年前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遗址的考察,终于破译了在天垣场盘垭村发现的盘古王表,并且补上了夏代大禹后的列朝君王。今天这个天垣“盘古王表”也不是孤证。如浙江学人钟毓龙的《中国上古史神话演义》巨著,公布的尧年王表也与此多有相似。
    现从天垣流传的盘古王表能整理出:(一)五方区系时期,约公元前8000-6390年:东、南、西、北、中,五方都有分布的原始社会。(二)法天法地时期,约公元前6390-6210年:1、盘古;2、天皇;3、地皇,4、人皇,5、五龙纪,6、摄提纪,7、合雒纪,8、连通纪,9、叙命纪。(三)叩向自身时期,约公元前6210-5770年:1、巨灵氏,2、句疆氏,3、谯明氏,4、涿光氏,5、钩陈氏,6、黄神氏,7、巨神氏,8、犁灵氏,9、大隗氏,10、鬼隗氏,11、掩兹氏,12、泰逢氏,13、冉相氏,14、盖盈氏,15、大敦氏,16、云阳氏,17、巫常氏,18、泰壹氏,19、空桑氏,20、神民氏,21、倚帝氏,22、次民氏。(四)重铸烟火时期,约公元前5770-5070年:1、辰放氏,(共4代),2、蜀山氏(共6代),3、虺傀氏(共6代),4、儿遽氏,5、希韦氏(共4代),6、有巢氏(共2代),7、燧人氏(共4代),8、庸成氏(共8代)。(五)立足山海时期,约公元前5070-4170年:1、浑沌氏(共7代),2、葛天氏(共4代),3、女娲氏,4、伏羲氏,5、赫胥氏,6、东户氏(共17代),7、皇覃氏(共7代),8、启统氏(共3代),9、吉夷氏(共4代)。(六)城邦之美时期,约公元前4170-3150年:1、仓帝史皇氏,2、柏皇氏(共20代),3、中皇氏(共4代),4、大庭炎帝氏(共5代),5、粟陆氏(共5代),6、昆仑氏(共11代),7、西陵氏(共5代:文昌、夸父、歧伯、金二伯、嫘祖)。(七)跃起中原时期,约公元前3150-2230年:1、轩辕氏(共3代),2、祝融氏(共2代),3、昊英氏(共9代),4、古皇有巢氏(共7代),5、朱襄氏(共3代),6、阴康氏(共3代),7、无怀氏(共6代),8、神农氏(共8代)。(八)大同王土时期,约公元前2230-2070年:1、黄帝有熊氏(共3代),2、颛顼,3、帝喾,4、尧,5、舜。(九)夏朝时期,公元前2070-1600年: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予,8、槐,9、芒,10、泄,11、不降,12、扃;13、廑,14、孔甲,15、皋,16、发,17、癸。
    根据盘古王表,参照国际上对古埃及古王朝历史的分期,古埃及与古中华文明的对应是:①前王朝时期对应五方区系时期。②早王朝时期对应法天法地时期。③古王朝时期对应叩向自身时期。④第一中间期对应重铸烟火时期。⑤中王国时期对应立足山海时期。⑥第二中间期对应城邦之美时期。⑦新王国时期对应跃起中原时期。⑧第三中间期对应大同王土时期。⑨后埃及时期对应夏朝时期。
     


13
发表于 2009-7-5 22:38:08 | 只看该作者

《道医学》读后感(二)――道医中医与西医

下面引用由夏天过后2009/07/05 00:51pm 发表的内容:
另外回楼上的话,您的言论是不是有违您的个性签名:医道艰辛勤为径 人生百巧不如诚......个人以为迷信就是盲目的相信或盲目的抵制一个自己并不懂的理论或说法,请问您有看过《道医学》吗,您有诚心的实践过修身吗......实践出真知
鄙人正是看了<道医学>才得出的结论
鄙人不仅读过<道医学> 还读过严新 李洪志(以前在朋友那里) 张宏堡等人的学说

感觉<道医学>并不比其他人高明多少
14
发表于 2009-7-5 23:03:01 | 只看该作者

《道医学》读后感(二)――道医中医与西医

呼吁中医师应该认真学习中医,认真学习中华医学精髓,不仅仅是学一些西医方法,中医的方法“望闻问切”现在有几个会望?有多少会用这四个方法的精髓!
不能望诊治病是自己中医水平有限!
15
发表于 2009-7-6 01:08:10 | 只看该作者

《道医学》读后感(二)――道医中医与西医

呼吁楼上的多读点有用的书 不要读些粗造烂制的没用东西

我看那些书那是90 年代
20年前气功热的时候读的,现在挺后悔
还有什么发现胡万林等
现在看来,都是垃圾  这本也不例外



至于望闻问切,我干了一辈医了,也用不着你指点我
16
发表于 2009-7-6 01:25:26 | 只看该作者

《道医学》读后感(二)――道医中医与西医


   医与道相通,也就通在道德之中,古人云:“岐黄源于道”这是真实不虚的,医是道与德外化外显化的科学。《道医学》的推出是创导精读深研《德道经》和《黄帝内经》,是引导中医发展再回到道德之根中汲取养分,将其溶入自己的灵魂,进入道德真境中去感受、体会以及实践,这才能为中医发展迎来光明和曙光。 中医发展近几十年一步步在西方文明的侵略下被压制,前几年都差一点被彻底扼杀,好在中央政府的英明,从国策定论上明确为中医撑腰,中医才迎来了今日发展的良机,我们不能再折腾了,发展中医必须正本清源,回到中医的本源------“道学”中汲取营养,否则永远摆脱不了目前西医附庸的地位,也时刻面临被扼杀的危险。《道医学》推出让中医发展更明确了方向,道德是医学的灵魂,只有紧紧抓住“道德”二字去研究中医,才能真正发展中医,离开了道德,中医就不可能真正发扬光大,《道医学》就是将道德和中医之间建立起桥梁,而只有将道德与中医发展紧密联系,才能彻底解决当前人民普遍关注的医患矛盾,中医发展也才能真正走上促进社会和谐的光明大道!
17
发表于 2009-7-6 01:40:43 | 只看该作者

《道医学》读后感(二)――道医中医与西医

这么说道医学是本讲中医学伦理道德方面的书啊

大家以后不用看医学伦理学了,没用


道医学多好啊,给中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没有具体内容,只空谈学医要注意道德就行
18
发表于 2009-7-6 06:25:31 | 只看该作者

《道医学》读后感(二)――道医中医与西医

    好戏,你方唱罢我登台。李培刚神医刚现原形,《道医讲义》又进中医高校,真是好戏连台,我看这神话,不应该是闹剧要几天才收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3 20:20 , Processed in 0.22797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