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哲学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倡议建立[[新中医]]体系和中医实践基地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09:20:34 | 只看该作者

倡议建立[[新中医]]体系和中医实践基地

什么才算新中医,在诊断,治疗,选药的思想方法上,都是以哲学的认识方式来认识人体,认识药物,认识疾病,在用药上可以是中药也可以是西药,但我们对西药的认识方法上除了要了解西药的药理分析,更重要的是我们给西药以哲学概念上的认定,西药在中医人的眼中,他的药性是什么样的,那就是阴阳,这是新中医的一个方面,也是中西合一的一种.

-=-=-=-=- 以下内容由 哲学家2009年08月16日 09:29am 时添加 -=-=-=-=-
重新认识中药是新中医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医要在哲学的认识论中对中药重新给答案,这样才能最终完成中医的改革,也才能让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医疗实践相统一.而不是理论和实践脱节.我们为什么感觉中医理论在实践中有指导不利,理论和时间脱节的感觉,就是在药理上,中医的认定上和理论合不了拍.

-=-=-=-=- 以下内容由 哲学家2009年08月16日 09:31am 时添加 -=-=-=-=-
在医理上用哲学思想,而在药理上不用或少用和错用哲学思想是中医理论知道临床发生问题的关键.
42
发表于 2009-8-16 10:16:33 | 只看该作者

倡议建立[[新中医]]体系和中医实践基地

下面引用由哲学家2009/08/15 06:03pm 发表的内容:

我举个例子,我有个患者,怕热,多饮,心烦,大便干燥,但冬天手脚凉,有休克史,32岁,胃胀,脉上尺脉沉其他也没什么了,我无法诊断,叫不准了,于是,我问了一下他的血压,他说低,我于是给他测血压,这样的患者我为什么建议量血压,因为,血压是对热的虚实的鉴定很有价值的,这样的患者,怕热,多饮,心烦,大便干燥,可血压是高80低50.这样的患者用清热药是需要非常小心的,最好不用,可以补气滋阴,情况再严重的情况下,连滋阴都不可以,只能补气补阳.
哲学家先生凭借经验,把西医的指标与中医的阴阳虚实结合,给那些智商不高\判断能力不强的后学制定依据,有利于中医普及.是好事,
但是为什么要贬低中医经典呢?
先生说:"其实,经典是古人的智慧,不会是比现代高明的"?
先生利用血压判断需要补气滋阴或补气补阳,不正是实用中医经典,最终治疗还是在中医经典范围?

固然现代人需要勇气,有超越古人的信心,古人也希望后人长(chang)爷娘胜祖宗哦.
但是明摆着经典,不会用现代人的习惯概念去理解,去利用.不能认为现代人的智慧比古人高明哦?

-=-=-=-=- 以下内容由 zhengyou2009年08月16日 10:23am 时添加 -=-=-=-=-
只有充分认识经典的地位,肯定古人的智慧.才能虔心潜心认识中医.
43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4:25:46 | 只看该作者

倡议建立[[新中医]]体系和中医实践基地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08/16 10:16am 发表的内容:
哲学家先生凭借经验,把西医的指标与中医的阴阳虚实结合,给那些智商不高\判断能力不强的后学制定依据,有利于中医普及.是好事,
但是为什么要贬低中医经典呢?
先生说:"其实,经典是古人的智慧,不会是比现代高明 ...
谢谢参与.但我是这样看的,古人创造了中医.是了不起的,就向古人发明了火,我们今天还在用,但不等于古人比今天的人更聪明.也或许古人有比今天人聪明的地方,但不是古人比今人聪明,这其实都是次要,我主要想说明的 ,我们不要事必依古.也不要把经典的东西当圣旨,用方前先看某某是什么论述的,而没有自己的东西.这是我反对的.
44
发表于 2009-8-16 15:36:05 | 只看该作者

倡议建立[[新中医]]体系和中医实践基地

曾听说有一位有名的老中医,用乌头为人治病几十年都没事,在快退休了给一患者用乌头超10g致人心率失常而吃官司,不能不值得人思考啊?
4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8:43:16 | 只看该作者

倡议建立[[新中医]]体系和中医实践基地

是的,你说万一出事该谁负责,金贵方中有,而十八反中也有,我们怎么办,呵呵,难,难难
46
发表于 2009-8-17 01:46:58 | 只看该作者

倡议建立[[新中医]]体系和中医实践基地

按现在的外求认识而言,古代不如现代。
可是古代人不是外求认识论,而是内求认识,因此古人的认识远远超过现代人的认识!
4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9:44:33 | 只看该作者

倡议建立[[新中医]]体系和中医实践基地

下面引用由dongzuomin2009/08/17 01:46am 发表的内容:
按现在的外求认识而言,古代不如现代。
可是古代人不是外求认识论,而是内求认识,因此古人的认识远远超过现代人的认识!
谢谢参与,但我认为,中医恰恰是外求认识,先生可以具体的说说[[古代人不是外求认识论,而是内求认识]]],脏象学说,方症对应,不都是以外求内吗??

-=-=-=-=- 以下内容由 哲学家2009年08月18日 07:45pm 时添加 -=-=-=-=-
揣外知内,不也是外求认识吗。
4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19:30:11 | 只看该作者

倡议建立[[新中医]]体系和中医实践基地

新中医还应该具备西医知识,我见到临床上不少具有中西医知识的人,如:一位西医用针灸加西药点滴,治疗脑血栓,一位外科大夫把中药外用,加西药点滴治疗脉管炎,还有一些医院在癌症患者的放化疗中,对患者出现了呕吐,口干的症状后,用中药来对症治疗效果也不错。在临床上既用中医中药也用西医西药,疗效非常的好。本论坛的阜新汪先生给出的自己的病历,更可以佐证中西结合用要的好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7 04:12 , Processed in 0.08056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