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犁头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思考《思考中医》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10-1 21:45: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思考《思考中医》

1 奇思怪人看中药----为什么没有催咳药  
奇思怪人看中药----为什么没有催咳药

打开中药学教材,我们知道
1,发汗药,止汗药
2,通便药,止泻药
3,---药,止咳药
4,利尿药,缩尿药
5,催吐药药,止呕药
6,开窍药,安神药
为什么没有催咳药?
好好找找,


  
作者:60.174.94.*2009-9-8 14:58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奇思怪人看中药----为什么没有催咳药  
病理产物---六类,分别从何门排出?
滞气--淤血;黄痰---白饮;食物----寄生虫。
产生六种产物的六气是什么?  

  
作者:60.174.94.*2009-9-8 15:04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奇思怪人看中药----为什么没有催咳药  
弄明白以上问题就好治疗疾病了。
实证,有病理产物的疾病。
癌症----是哪种病理产物;从哪门排出;哪种六气造成的。
配方----化病理产物药品;开相应六门药品;祛相应六气药品。  

  
作者:60.174.94.*2009-9-8 15:15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奇思怪人看中药----为什么没有催咳药  
任何一种实证都可以这样思考,根据症状偏重调整相应的药物比例。
拿前面的鼻炎来说,是什么阻塞了鼻窍,根据分泌物得知是黄痰,
所以用竹茹化黄痰即效。
开哪个门才能彻底根治疗黄痰不产生呢----即找到病根,;
是哪种六气造成的黄痰呢-------即找到了病因。
实证辨证大纲---病位[六门],病因[六气],病性[六物]
六      门----汗便咳尿吐窍
六      气----热湿燥寒风毒
六病理产物----气血痰饮食虫
异词统一辨证用药,中医的疗效肯定能够经得起考验。
查当代教授配方,实证方中有这三类中药吗?  

  
作者:60.174.94.*2009-9-8 15:36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奇思怪人看中药----为什么没有催咳药  
奇思怪人看中药----为什么没有催咳药  

打开中药学教材,我们知道 六门药
1,发汗药,止汗药  
2,通便药,止泻药  
3,---药,止咳药  
4,利尿药,缩尿药  
5,催吐药药,止呕药  
6,开窍药,安神药  
六物药---------六补药
1行气药,-----敛气药
2化淤药,-----敛血药
3化痰药,-----补阳药
4化饮药,-----补阴药
5消食药,-----补血药
6杀虫药,-----补气药

六气药

1去寒药
2清热药
3去风药
4润燥药
5解毒药
6去湿药  

  
作者:60.174.94.*2009-9-8 16:00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奇思怪人看中药----为什么没有催咳药  
怎么没有,去痰药就是  

  
作者:eason12520002009-9-8 16:01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奇思怪人看中药----为什么没有催咳药  
难道桔梗不是吗?  

  
作者:网路神医2009-9-8 16:06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7:奇思怪人看中药----为什么没有催咳药  
hua化黄痰药有好几类,关键是选准类才能见效,
海藻类,瓦楞子类,桔梗类,竹茹类

同样道理,利尿药,有三类,茵陈类,茯苓类,车前字类;
不同的证形选择相应的药才能出效果。
中医讲究辨证,更讲究精确辨证,才能适应时代要求。  

  
作者:60.174.94.*2009-9-9 12:00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1:奇思怪人看中药----为什么没有催咳药  
催咳那是驱邪的方法吗  

  
作者:218.27.81.*2009-9-9 15:18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9:奇思怪人看中药----为什么没有催咳药  
当代的骨质增生,风湿,发热等都与咳门有关,仔细思考就能找到.  

  
作者:60.174.92.*2009-10-1 20:57 回复此发言   

32
发表于 2009-10-7 14:13: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思考《思考中医》

   楼主“《思》文的上面几段话,不论作者的本意如何,实际上都是给中医界大大地泼了冷水。他这是主张中医临床要从“已病这个行列”彻底退出来,治疗急危重症完全靠边站,诚惶诚恐地“未渴而穿井,未斗而铸锥”,终日里钻研“形而上”的学问,幻想能“见微知著”,能使一切急危重症根本就不发生。这真是想得美,想得天真!
   中医确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经典名言。对此条文,要稍微用脑思考,正确予以领会。这是主张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具体点说:一是要注重养生防病,从根本上减少疾病发生;二是要有效控制疾病发展,防止其恶化而出现危重病症;三是要尽可能地救治危重病人,尽量降低死亡率。
中医千古流传,至今不衰。其理论的科学正是体现在其临床的适用上。如果某个中医,临床水平很差,而自称有“形而上”的学问,但不入“治已病”的行列,人们会相信他是“上工”吗?会认定他是高水平的中医吗?我看是不会的。中医史上的名医,都谙熟经典理论,这不假;而同时更必是临床治病的顶级高手。“神医”扁鹊被后世传颂最多的是他的临床故事。入虢之诊,“起死回生”;望齐侯之色,见微知著。而至如今,碰到急危重症,如果扁鹊再世,岂能袖手旁观?!再说“医圣”张仲景,开创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著《伤寒杂病论》。这部书是中医临床经典,理法方药齐备,通治伤寒大病和内伤杂病,急危重症统括其中。其诊断,以期“视死别生”;其治疗,务求“尽愈诸病”。它着实把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使当时世界的其他医学望尘莫及。可是,现在呢?有的中医生看到西医加速发展超过去了,就“甘拜下风”,就想要退缩,要从急危重症领域退出,甚至要从“已病这个行列”退出,退到专“治未病”去。如果张仲景再世,岂能容得如此退缩?!
总之,中医临床适用范围不应该退缩。在重症领域,在已病行列,中医从来就有作为,将来也必有作为。为什么呢?因为中医特有的宏观综合调控的优势是西医永远无法取代的。”
   余很欣赏楼主这段精彩论述。在抗击SARS重大疫情中,传统中医的治疗效果举世瞩目!一些青年中医深有感触地说:不是中医不行,而是现在学中医的人(没学好)不行!李可老中医就是自学成才的传统中医临床大师,大家有目共睹!《思》文中还有一个不妥之处,即要学好中医“必须具有北大、清华这样素质的人才有可能学好”(《思考中医》P.40.)现代自学成才的中医大师岳美中先生是什么学历?学校学习的又是什么专业?李可先生不也是如此吗?还有近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畅销书《问中医几度秋凉》作者艾宁女士的母亲今天若健在的话,恐怕也有条件参与国医大师的评选呢?现代中医有几个能达到她那样(四诊)诊疗水平?不是嘛,当年我国在筹建中医学院时由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中医师又是什么学历?什么学校毕业的?不都是通过中医传统师承教育出来的?但是,能不能学习好中医,余以为就是个人的兴趣、爱好问题,这才是学习中医的原动力!这从张仲景在撰写《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可以看出,时任长沙太守的他对祖国医学的崇拜与敬业精神:其一,“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其二,“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其三,“感往昔之沦亡,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作为东汉末年的地方政府官员,他看到当时战乱频繁,疫疠流行,给人民及其家族所造成的深重灾难,于是发奋读书,认真总结前贤医疗经验,编著《伤寒杂病论》,成为指导后世医家的经典之作和医界宗师。此外,在现代诸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军事科学等方面不是也有举世瞩目的自学成才的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企业家?学历固然重要,但不是判断人才的唯一标准!何况国家宪法规定“鼓励自学成才”,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当如此!
总的说来,《思考中医》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是瑕不掩瑜,仍然是引导国人认识、学习、应用中医的好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00:28 , Processed in 0.05346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