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2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大家解答一下,急用啊!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9-17 23:54:05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解答一下,急用啊!

《内经》对鼻病的预防有哪些认识                                               
                                                

--------------------------------------------------------------------------------

当时已认识到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增强体质对抵御外邪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如《素问·生气通火论》说:“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通,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聪目明,气立如故。”《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  
12
发表于 2009-9-17 23:56:55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解答一下,急用啊!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哪些治疗鼻病的药物                                               
                                                

---------------------------------------------------------------------------

《神农本草经》上品药中载:菖蒲味辛温、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远志味苦温,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细辛辛温,明目利九窍。中品药记载:通草味辛平,通利九窍,栀子辛苦温,主酒疱齄鼻。等。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9月17日 11:58pm 时添加 -=-=-=-=-
《伤寒杂病论》对鼻病的治疗有何突破性进展                                               
                                                

--------------------------------------------------------------------------------

《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把古人某药治某病、某方治某病发展为将某病分为若干证型、若干阶段进行辨证治疗,极大的丰富了治疗手段提高了治疗效果。成为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书中涉及许多鼻科病症,如鼻干、鼻燥、鼻塞、鼻涕、鼻衄等。  
13
发表于 2009-9-17 23:59:46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解答一下,急用啊!

鼻的别称有哪些                                               
                                               

--------------------------------------------------------------------------------

有称为自,《说文解字》:“自,鼻也。”
又称天牝,《素问·刺法论》:“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景岳全书》:“天牝,鼻也。”
又称神庐,《黄庭经》:“神庐之中,当修治呼吸。”
《东医宝鉴》:“鼻通天气,曰玄门。”
《医学正传》:“鼻通天气,故曰元门。”
也称肺窍,《景岳全书》:“鼻为肺窍。”

14
发表于 2009-9-18 00:05:49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解答一下,急用啊!

赞一下书虫虫!
15
发表于 2009-9-18 00:06:39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解答一下,急用啊!

《中医中药防治鼻病-保存复印本(小)》
作   者:  耿鉴庭著
出 版 社:  太原 : 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   :   
原    价:  ¥.22
16
发表于 2009-9-18 00:08:42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解答一下,急用啊!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9/18 00:05am 发表的内容:
赞一下书虫虫!
呵呵!当加一“老”字!
17
发表于 2009-9-18 06:50:38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解答一下,急用啊!

《论衡》汉。王充
38·2人目不见青黄曰盲(1),耳不闻宫商曰聋(2),鼻不知香臭曰痈(3)。痈、聋与盲,不成人者也。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儒生不览(4),犹为闭暗,况庸人无篇章之业(5),不知是非,其为闭暗甚矣!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6),故所见之物异也。入道浅深(7),其犹此也。浅者则见传记谐文;深者入圣室观秘书(8),故入道弥深,所见弥大。人之游也,必欲入都,都多奇观也。入都必欲见市,市多异货也。百家之言,古今行事,其为奇异(9),非徒都邑大市也。游于都邑者心厌,观于大市者意饱,况游于道艺之际哉(10)!
  【注释】
  (1)青黄:指青色与黄色。这里泛指颜色。
  (2)宫商:古代以宫、商、角(jué决)、徵(hǐ指)、羽为五音,相当于简谱中的“1”、“2”、“3”、“5”、“6”、五个音阶。宫商在这里泛指声音。
  (3)痈:毒疮。这里指失去嗅觉的鼻病。
  (4)递修本“览”前有“博”字,正与上文“人不博览者”义同。可从。
  (5)无篇章之业:没有文章的学业,意思是没有读过书。
  (6)迹:足迹。这里指到过的地方。
  (7)入:进入。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8)入圣室:到圣人的室内。这里比喻对经书了解得很精深。观秘书:读罕见的书籍。这里比喻博通古今。
  (9)奇异:奇闻异物。这里是非同一般的意思。
  (10)游:这里指博览,钻研。
  【译文】
  人的眼睛看不见颜色叫盲,耳朵听不到声音叫聋,鼻子不知道香臭叫痈。有痈、聋和盲,就成不了健全的人。人不博览群书,不通古今,不能识别各种事物,不懂得是非,就像眼瞎、耳聋、鼻痈的人一样。儒生不博览群书,尚且是闭塞不明,何况俗人没有读过书,不知道是非,他们就更是闭塞不明了!这就是些泥塑木雕的人,耳朵眼睛都齐全,就是听不见看不见。淌过浅水的人能看见虾子,淌过稍微深水的人能看见鱼鳖,到过深渊的人能看见蛟龙。脚走的地方不同,所以见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人掌握先王之道的深浅,那更是这样。浅薄的人就看些传记小说一类的东西;深厚的人就要进到圣人室内读罕见的书籍,因此掌握的先王之道更加深刻,见闻更加广博。人去游玩,肯定想去都市,因为都市有很多新奇的东西看。进都市一定想去看市场,因为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的货物。各家的学说,是些古往今来的事情,它们非同一般,不只是都市大市场可比。游都市的人心里感到满足,逛大市场的人心里感到满意,何况是博览、钻研经书的时候呢!
18
发表于 2009-9-18 06:51:39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解答一下,急用啊!

治鼻痈诸方
    夫肺主气。其经手太阴之脉也。其气通于鼻。利则知于臭香。风冷伤于脏腑。而邪气乘于太
    治鼻痈。窒塞不通气息。宜服羚羊角丸方。
     羚羊角屑(一两)连翘汉防己麦门冬(去心焙)薯蓣槟榔茯神(以上各二分)白复花枳壳(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更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温水下三十丸。
    治痈鼻梁起。疼痛胀闷。宜用纳鼻甘草丸方。
     甘草(生用)木通(锉)细辛附子(生用以上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以白雄犬胆。和丸如枣核大。以绵裹一丸。纳鼻中。日二换之。
    治痈鼻中结肉方。
     青甜瓜蒂〔(二枚)晒干为末〕雄黄(半钱细研)麝香(半钱细研)上件药。都研令匀。用时。先将指甲掏破中肉。然后贴药在上。日三用之。
    治鼻痈塞鼻。雄黄丸方。
     雄黄(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附子(一分炮裂去皮脐)细辛(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用狗胆和丸。如枣核大。以绵裹一丸。纳鼻中。移时恶物出。三二升瘥
    治鼻痈气鼻不通方。
     瓜蒂(半两)细辛(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以绵裹豇豆大。塞鼻中。须臾通矣。
    又方。
     上用皂荚末。如小豆大。用竹管子吹入鼻中。
    又方。
     上用干姜末。蜜和。塞鼻中。
    又方。
     上用瓜蒂白矾等分。捣罗为末。以猪脂和。捻如枣核大。绵裹塞鼻中。经日再易之。以瘥为
《太平圣惠方》,宋·淳化三年,王怀隐、陈昭遇等,公元992年 中医古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4 18:08 , Processed in 0.05561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