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讨论]死守学术疆尸,中医难升腾
下面引用由钟军在 2010/01/19 10:21am 发表的内容: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种拜师礼?这难道也是中医人要传承的内容吗!可笑可叹啊。 钟军先生:关于拜师礼,我写过一篇短评:
评 “湖北中医学院恢复师承模式 学生行拜师礼”
下面从伤寒论坛转来一篇文章:
“ 湖北中医学院恢复师承模式 学生行拜师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07:23 长江商报 本报讯 (记者 胡梦 柯皓 通讯员 徐爱云 喻朝晖) 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往往呈现“一拖多”的模式,只能做些杂事很难动手操作。沿袭多年的“师承模式”在我省被中断半个世纪后,昨日,省中医学院60名应届生正式向老师们行了“拜师礼”,正式开始“师带徒”式的学艺。
跟住院医师实习效果不佳
省中医院院长赵映前认为,中医是需要领悟精神内涵的一门学科,传承至今是靠以师带徒、父传子的方式得以实现的。传承教育是中医学得以延续的根本。
但自从上世纪50年代院校教学发展至今,很多中医学院淡化了传承教学。“以前一个科室收8个实习生,都是由住院医师带。”省中医院教务处处长程伟介绍,住院医师是刚毕业拿到医师资格证的,他们的经验不太多。加之一个科室8个学生并没有具体分配实习老师,不少学生都感觉实习时没有目的性,只能帮忙做些简单机械的工作,如抄写病历等等。
据介绍,这次拜师学艺就是出于让学生在实习阶段融入中医的文化氛围内,突出中医特色,更好地传承中医学考虑的。
首批拜师实习生行拜师礼
“老师请收我为徒吧!”,昨日拜师会上,60名学生在拜师仪式上给自己的老师献上鲜花,33名中医显得格外开心。跟随针灸科专家周仲瑜的雷辉燕没来得及休息,就和老师一起来到病房,为一位病人进行针灸和拔火罐治疗,“现场看老师示范治疗和书上区别很大,手法等运用还是要实际操作。”雷辉燕告诉记者,这些经典的手法还需要慢慢学。
据了解,此次“师带徒”的重点是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与分析、医疗文书书写、诊疗处理病人的能力、技能操作和患者沟通能力等全方位实行带教。让学生在1个多月的临床实习中真正学到东西。
“师带徒”模式从今开始延续
经过大量调研,省中医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曾巍说,这样的“师带徒”模式肯定会比学生盲目实习好。这也是临床实习导师制的开始,以往的实习都是全科实习,而中医学的主干学科不能让学生更精地钻研。
因此这次选取中医、针灸、推拿、骨科、护理这5个主干专业,让学生在全科实习的基础上同时得到专业导师的全程指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好学习,传承导师的学术思想,提高临床技能。这对学生今后更好地从事中医事业将是长久的影响。
学校和医院已经达成共识,医院将视导师带教学生临床考核成绩作为相关评先的重要指标。这一实习模式也将在下届以及以后的学生中延续下去。”
评:
在伤寒论坛,有网友“城里娃脑”评:“食古不化之徒,振兴中医难道硬要搞这套烧香祭祖的繁文缛节,因循倒退之举,搞不好过几年要向中国武林一样搞出门派来,定出N条门规,还要天天祭黄帝,日日拜神农。我不知道当年张隐庵当年聚众讲学,门庭若市的样子。今天还见不见得到?呜呼悲哉,形骸徒具之徒又怎能砥柱与中流而立挽狂澜!”这位“城里娃脑”也在我们这一论坛内. 我同意“城里娃脑”网友的评论, 我认为这是倒退,中医之所以被诬蔑,亦与此等行为有关,中医的教育,关键是脱离实际,故步自封,没有能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本身老师的水平就不够, 能教出好学生吗?如果老师有水平,不需专门选徒弟,应该有教无类嘛!把自己的技术或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教出许多好医生,桃李满天,为更多的患者服务,不是很好吗?我们不反对民间的师带徒, 这是中医古代传承的方式, 但湖北中医学院这帮宝贝“倒师”,是拿国家工资,享受各种待遇的啊! 你的职责就是教好学生,传道解惑,本身就是“师”,还搞这种装神弄鬼的把戏,实在无聊,中医要振兴,必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用科学的知识和通俗的语言阐述中医治病的原理,同时要提高教师的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好中医, 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中医,了解中医,相信中医,才能重树中医的威信,这样中医才能发展,才有活力,才能与西医并驾齐驱.若象湖北中医学院这样装神弄鬼的行为,实乃中医的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