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匿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7-12-13 08:28:52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赵金铎主编的(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一书,对统一中医界对辨证论治的认识,指导临床,无疑有巨大的意义,是一部重要的著作;但该书不可能穷尽一切中医临床难题,晚出的同类著述也是如此;必须有中医流派依据临床实践来对其进行发展与发挥。全息汤应运而生,是历史的必然,今后能否形成一个学术流派,全看临床疗效能否提高,有否一批中医学人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论著;这是历史在选择,患者在选择,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2月13日 08:32am 时添加 -=-=-=-=-
岳美中在叙述其治学认识的第3阶段时总结说:“1954年以后,对唯物辩证法进行了学习和研究,用于总结以前的医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又有了新的认识。如认识到执死方以治活人,即使综合古今参酌中外,也难免有削足适履之弊;但若脱离古方,又无规矩可循。要救此弊,需要有足够书本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研究用药制方的规律,找出使用的标准和范围,才能活用古法。从中医治病取效多为复方这一事实出发,在药物配伍和方剂组织历史演变的痕迹中,寻求它的规律性。这是第3阶段的认识。这种研究,不仅可以为临床一些病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而且可以使辨证论治的理论得到丰富和深化。”——摘自(岳美中医话集)p2.
笔者认为,薛振声老先生所创全息汤的思路,与岳美中的上述主张是基本一致的.
全息汤的临床实践,为中医在基层的大普及,开辟出一条新途径,为解决基层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了可能性。薛老的划时代贡献,将逐步为有识之士所认识,为患者所欢迎!
72
发表于 2007-12-20 00:24:12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热情把持剑出鞘
―――记《十年一剑全息汤》出版经过
2004年,经过20年的漫长岁月,经4易其稿,我的中医学专著《疾病的中医整体观和中药系统疗法》已经完稿。当年我68岁,时不我待,应该把这部书稿出版,以实现奉献社会的夙愿。对书的内容我是相信的,它来自实践,是临床检验的提炼和升华,并经以后的临床实践的反复验证。但它是创新的医疗思想和方法,和古代及现代的所有医学著作都不同,独树一帜。以传统观念来衡量,好像是异端邪说。这样一部书稿,出版社和编辑能认同和接纳吗?我尝试着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联系,信中详细介绍了书稿内容,并谈了对当前中医界的一些看法。我认为当前中医界比较沉闷,很少看到有创新意义的作品。希望我的书为中医界吹进一缕清新的风。信寄出后,我充满期待,也有几分不安。不知出版社和编辑的态度如何。
很快我就接到了编辑陈东枢的亲笔回信。信中说,的确现在中医界比较沉闷,很少有新东西面世。而今很多中医书亦是人云亦云,徒费笔墨纸张而已。希望把稿子寄过来,我们会认真研究。接到这样的回信,真有得遇知音的感觉。看得出这是一位有学术责任感和深刻见解的编辑,遇到这样的编辑,乃书稿之幸事。
整理书稿准备邮寄时,我抚摸着伴随我20年的书稿,感慨良多。在附信末尾写了一首小诗:“寄稿犹送稚子行,殷殷期盼依依情。栉风沐雨多砥砺,报国济民慰乃翁!”书稿寄出后,很快接到陈东枢的来信。信中说,我们会认真研究书稿。对我奉献社会的精神予以肯定,改小诗末句为:“报国济民终有时!”接到信后,心情顿时轻松了。
过不多久,接下来的事则不怎么轻松了。陈东枢看完书稿后和同伴研究,提出质疑:书中说表证的基本特征是风寒,那么风热怎么理解?中焦为湿阻,选平胃散(治寒湿之方),那么湿热怎么理解?下焦特征是水停,选五苓散,是不是下焦症状过于简化?血分证症状是不是过分扩大?另外,此书还缺你自己的医案,一定要有自己的医案。我根据自己的医疗思想和医疗实践,如实回答了上述质疑,并按要求选择各种类型特别是表现相反的病例40多例,写成医案,经领导审核并加盖公章,寄给了编辑。开始时,我对如此做法不甚理解,有不被信任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往的增多,我不但理解了编辑的用心,而且也认识到这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医学著作关系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也关系到医学的发展,作者编者都必须慎重对待。既要求新,更要求实,绝不能杜撰和臆造。编辑在审稿过程中自然要求内容的真实可靠,对创新性的思想和方法更应如此。这些质疑都在以后的交流中逐步化解。
出版意向决定后,进入修改阶段。每次寄给我的打印稿,满是仔细修改的笔迹。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遇有疑问,一一标出,让我解答或决定。前后共收到打印稿3次,每次都如此。可见一部书的出版,编辑付出的心血,比作者并不少。
定稿了,在出资上又出现问题。我考虑:中医学专著不是大众读物,购书者近期不会很多,出版社是企业,不会做赔钱的生意,为中医学术,我主动承诺提供部分赞助。这一承诺,事先并未征询家庭成员意见。我家在农村,收入不高,少量积蓄主要是为老伴晚年准备的,现在想动用积蓄,引起老伴的反对。这使我很为难。陈东枢同志了解这一情况,征求领导意见。出版社领导考虑到此书的学术价值和我的具体情况,决定由出版社出资出版。很快与我签定出版合同,进入出版程序。对此,我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领导和编辑陈东枢同志深表感谢,向参与出版工作的同志致谢。
在书出版后的通信中,陈东枢说:“自书出版后,我十分紧张,注意观察来自各方面的消息,等着有人评价,批判也好,赞扬也好。到目前,批评的消息没有,倒是许多读者打电话说方子管用。有一些读者说,读书后深受启发,临证中视野开阔了,有些疑难病也初见成效。我更加相信,我的选择没有错,我也为中医事业做出了贡献。”一位编辑对中医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在早期的通信中,陈东枢编辑曾引用唐朝诗人贾岛的一首诗:“十年磨一剑,霜刃不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读后总觉有一股豪气沛然于胸。说准备编一部《十年一剑丛书》,专门收集基层临床医生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他提议 把我的专著改名为《十年一剑全息汤》,作为他理想中丛书的第一部。经我同意,改成了现名。《十年一剑全息汤》已经出版,我的工作告一段落,但中医学术的发展创新道路仍然漫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有志于发展中医学术的同志,拨冗执笔,把自己独到的思想和方法记录下来,留给社会,留给后人。对拙著有兴趣的人,可进一步深入探讨,补其不足,正其谬误,并向深度和广度扩展,诉诸文字,共同切磋。大家共同努力,将中医学术不断推向前进。
            薛振声 2004.7.10
                 于江苏邳州炮车中心卫生院
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6415553
陈东枢编辑现调到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分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3区3号  邮编:100078  联系电话:010――80689934   010――67617326
73
发表于 2008-9-16 16:41:54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wangmengyin 也是薛老的粉丝吗?呵呵!
真是不可思议!
74
发表于 2008-9-17 11:52:2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用中医原理阐释十年一剑全息汤的功效利弊
http://blog.sina.com.cn/xiangtianqing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38301-1-1.html
75
发表于 2008-9-17 21:59:29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全息汤我曾临床应用多例,效果还算可以,但全息汤的作者说的好,全息汤也要加减,不能持一方而治万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4 08:44 , Processed in 0.05181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