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董红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辨伤寒29条以证伤寒论30条之伪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7-18 10:33:34 | 只看该作者

辨伤寒29条以证伤寒论30条之伪

请教董红昌  先生:
在[ 请知易子大师答题 ]看到两句话:
[第 39 楼]我道门之学,别有师承,渊源清晰明了,可供大家随时在道协查证。不管孙曼之老师的事,
[第 48 楼]今天还实在有点忙,我要是能想知易子大师时刻泡在网络上该多好,可惜我还有病人
————————————
请问,董先生是注册道士?是舍道学而操医业?还是学医业而振道学?给人看病是以道家身份还是医生身份?
对董先生质疑《伤寒论》的动机,至关重要,务请公示。
12
发表于 2008-8-3 13:19:50 | 只看该作者

辨伤寒29条以证伤寒论30条之伪

分析的很好,但是有一点,29条为外感兼气虚,30条为外感兼阳虚,所以不能应用,29条可以用小建中汤加参芪.
此方证为阳旦汤证,方为阳旦汤,可以参考<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大阳旦汤
13
发表于 2008-10-17 02:04:38 | 只看该作者

辨伤寒29条以证伤寒论30条之伪

而29条所述之症如果真的是桂枝附子汤证,那么再次发汗后,阳气更伤,必然直现少阴本证,当以四逆,或者人参四逆以急救之,何以只用甘草干姜汤,轻微之药投之,此非病重药轻乎?以仲景之明,断不会做此药证不符之事,还留书后人,以做垂范!
这个似乎有问题。这里阳气更伤,也不能用四逆汤,原因如下:这是典型的太阳误下后的病症,根据“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判断。目前的问题是脾胃津液亏损,故咽中干,寒邪趁虚攻入脾胃,所以吐逆,“得之便厥”所指的手足厥冷却不是心阳不足,而是卫阳之气亏损,无法温养手足。
综上,可以知道,这时候不是心阳不足而是胃阳不足,所以不能够投四逆汤,而只能用甘草干姜汤。所以才有后面的“若厥愈足温者更做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这里为什么脚会不伸呢?因为阳气不足,内经上不是讲了嘛!“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充裕了,筋则舒展了,脚就伸了嘛!
从前后的方子联系看来,便可知道,四逆汤绝对不该这个时候投,投之则谬!
14
发表于 2008-10-17 14:21:03 | 只看该作者

辨伤寒29条以证伤寒论30条之伪

29条,与30条,从方剂上来说,是属于同一条的不同说法。
第29条,用桂枝汤增加了桂枝和附子,反而病情加剧。后来用,甘草甘姜汤,芍药甘草汤救逆。还提出了[调味承气汤][四逆汤]的救逆方法。
第30条,是二十九条的补充说明。讲了一个故事:
原来,是做学生的,看到一个类似[桂枝汤]的症状,就根据症状,用了桂枝汤加减。后来发现病情加剧,去找师父救急。师父告诉他,加桂枝和附子是错误的。所以赶紧要用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救逆。然后再用承气汤。

显然,30条是生动的临床诊治救逆病例。而29条是对30条的理论总结。
30条,师父说,用三个方子。29条确定用了前两个。后两个调味承气和四逆汤,是补充说明理论和方法的。
这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如何从临床走向理论。30条是病例记录,29条是理论总结和提高。

这里的“师父”和“弟子”,也许是仲景先师自己的故事,也许是弟子们的学习笔记。究竟是谁,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此处原文,并没有强调要用“桂枝加附子汤”或者“桂枝附子汤”,而恰恰说明了此类处方的错误使用和事后如何补救。

原文说的很清楚,这里用桂枝汤加桂枝,再加附子是错误的。你又在辨什么呢?
29条明明就是30条的总结,怎么可能会用30条去否定29条呢?

阿昌引用了这句话:
[都说这条本该用:桂枝加附子汤.包括后面的三十条]
——这个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不是先师说的,是后世医家胡说的。 它违背了《伤寒论》原文的含义,空穴来风,颠倒是非,将仲景师徒的行医医案笔记中的“误治”方法,认为是正确手段,实在可笑。

你要批评这种错误的说法,那很好。因为它这个说法本来就不对。犯错误的是后世医家,不是仲景原文。

仲景原文本来就是在此作为“误治救逆”讨论的, 阿昌逆还证哪门子伪阿?
阿昌看书一向颠倒错乱,怎么可以成为好弟子呢?令你家师父蒙羞,我也替他为你感到难过。
15
发表于 2008-10-17 14:26:22 | 只看该作者

辨伤寒29条以证伤寒论30条之伪

在30条的故事中,“师父”用的[甘草干姜汤]和[芍药甘草汤]等,是正面角色。
而“弟子”,起先用[桂枝汤],并加附子和桂枝,显然是反面角色。
29条是理论总结。
这两条一样很精彩啊,为什么阿昌要用30条的“正面角色”,去攻击29条的“反面角色”呢?到底是书上有伪,还是你心中有鬼?!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5 15:20:47 | 只看该作者

辨伤寒29条以证伤寒论30条之伪

下面引用由糊涂2008/10/17 02:04am 发表的内容:
而29条所述之症如果真的是桂枝附子汤证,那么再次发汗后,阳气更伤,必然直现少阴本证,当以四逆,或者人参四逆以急救之,何以只用甘草干姜汤,轻微之药投之,此非病重药轻乎?以仲景之明,断不会做此药证不符之 ...
我很赞成您的看法。
17
发表于 2008-11-22 21:08:37 | 只看该作者

辨伤寒29条以证伤寒论30条之伪

   读书不要纸上谈兵,伤寒论是张仲景临床经验的总结,要辩真伪,到临床中去寻找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4 02:20 , Processed in 0.08319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