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吴恩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警惕科学主义的傲慢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6-10 22:09:01 | 只看该作者

警惕科学主义的傲慢

包容错误能有发展吗???????????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22:18:28 | 只看该作者

警惕科学主义的傲慢



心主神明与认知 ˇ——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启示 (基金项目)

www.shouxi.net  周如倩 2004-7-24 17:12:00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7月 第2卷 第7A期


ˇ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攻关资助项目(96-906-09-01)

【摘要】 目的 验证心是人体神明功能的主要依托脏器,它的作用涵盖了现代医学中的认知功能,心气不足可造成认知功能的障碍。方法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应用调补心气的方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结果 在改善该病的认知功能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结论 证实了心主神明理论在改善认知方面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心 神明 认知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7-1021-02

心主神明是中医心的重要生理功能,我们在开展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临床研究中,认识到认知功能的变化是中医心主神明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的组成部分。

1 中医对神明的认识

《灵枢·本神》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天年》说:“何者为神?歧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认为,神是以阴阳两精相搏为物质基础,并且在人体形成后,以心为主要依托脏器而发挥其神明功能。《素问·八正神明论》曰:“帝曰何谓神,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灵枢·本神篇》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生动的描述了神明的生理功能,包含了人的感觉、知觉、注意、思维、记忆、智能。明《永乐大典》引《文子》守清篇:“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即智。乃智者,心之府也[1]。”而以上功能在现代医学中则属于认知功能范畴。可见,在中医文献记载中,虽然没有“认知”这个名词,但中医神明实质内容,已涵盖了现代医学中的认知功能。而中医脏象学中的心,则是发挥人体神明功能的主要脏器。

2 心气不足与AD

AD目前认为属于原发性老年性痴呆,是一种退行性的脑实质性疾病。它以渐进性的记忆、认知障碍并影响社会活动、职业和日常生活能力为特征。临床上大多患者症状为健忘、遗忘、迷途难返、神色呆滞、表情淡漠、行为笨拙、少语懒动、白昼神痿、静则欲睡,对新知识学习困难,独立工作和生活能力逐渐丧失,甚则失语、失认、失用[2]。

中医文献中并无老年性痴呆的病名。在明代《景岳全书·杂证论》中有“癫狂痴”章,清代在《辨证录》设有“呆病门”,《串雅》立“呆病”,但以上所载的呆病或痴?与本病有明显区别。《景岳全书·癫狂痴?》章说:“痴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而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虑,或以惊恐,而渐致痴”。《辨证录》说:“人有呆病,终日闭门独居,口中喃喃,多不可解,将自己衣服用针线密缝,与之饮食,时用时不用,欲数日不饮而不呼饥,见炭最喜食之”。以上可见中医文献中所谓“痴”或“呆病”属于精神刺激引起的精神病,与AD无论是在疾病性质、临床表现方面均有明显区别[3]。

然而中医及古代文献中早有心气不足可出现认知障碍以及可造成健忘兼见各种神明失司症状的记载。明代《永乐大典》引《鬼谷子》阴符篇:“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指出心气虚与思维、判断、语言等功能的关系。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载远志汤:“主心气虚,惊悸喜忘”。大定心汤:“治心气虚悸,恍惚多忘或恶寐惊魇,志少不足”。小镇心汤:“治心气少弱,惊虚振悸,魇梦参错,缪忘恍惚”。宋代《圣济总录》记载心气虚衰可产生志淡心忪,惊悸恍惚,语言颠倒,缪忘参错,夜卧不宁,懒语恐惧,谵语狂颠。宋代《和剂局方·预知子丸》条下载:“心气不足,志意不安,神情恍惚,语言错忘,健忘少睡”。以上的记载,与AD的临床表现颇为接近,可见心气不足是AD的主要临床证型之一,也说明在临床症状表现上,中医心主神明的功能与现代认知功能有密切的关联。

3 调补心气可改善认知

根据中医文献中有关补益心气,治疗神明失司证候的记载,结合林水淼教授的临床经验,在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资助下,我们研制了由党参、炙甘草、远志、茯苓、石菖蒲等组成的参桂健脑液(又名:调心方),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含生药为7.45g/ml,采用美国DSM-IV中有关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以简易精神状态速检表(MMSE)、广泛物体记忆测验(FOM)、语言流畅性测验(RVR)、WISC数字广度测验(DS)、WISC积木测验(BD)为判断标准,以12周为一疗程,对AD进行了前瞻性临床研究,同时与美国FDA批准的 西药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商品名:安理申)进行平行比较。两组病人各34例,治疗前在性别、平均年龄、文化程度、认知障碍程度,及量表检测分值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参桂健脑液治疗后,能明显改善反映AD患者的MMSE分值,由治疗前12.03±5.26分上升为13.71±5.64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FOM由治疗前5.62±2.97分提高至6.50±3.61分(P<0.01)。DS由5.91±1.98分提高至6.47±1.97分(P<0.01),都与多奈哌其作用相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对BD二药均无明显作用。以治疗后MMSE提高2分及以上为有效的判断标准进行评定,结果参桂健脑液对轻中度和重度认知障碍病人的疗效分别为70%和57.1%,多奈哌齐为75%和42.9%。根据组成MMSE的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即刻记忆、短程记忆、计算、语言和操作共7个因子进行治疗前后的分值比较,发现参桂健脑液对轻中度AD患者的作用靶点在改善即刻记忆和短程记忆,对重度AD患者主要改善短程记忆。多奈哌齐对轻中度AD患者的作用主要也在于改善即刻记忆和短程记忆,对重度AD患者则在于改善即刻记忆[4,5]。

综上所述,心主神明功能虽然涵盖了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神志意识、智慧形式等各个方面,以及可出现如《灵枢·本神》曰:“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灵枢·大惑论》曰:“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和恍惚、惊悸、神昏、怔忡、健忘、不寐、癫、狂、痫、舌强等神明有关的各种病理变化,但从参桂健脑液治疗AD的临床研究结果可证实,现代的认知功能应是心主神明的重要内涵之一。

参考文献

1 尚源.永乐大典医药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69.

2 沈渔?.精神病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33.

3 林水淼.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老年病学.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5,149-150.

4 周如倩,林水淼,王健,等.中医调心方、补肾方改善阿尔采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现代康复,2001,5(6):46-47.

5 周如倩,林水淼,王健,等.参桂健脑液对阿尔采默病患者精神康复的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2):17-19.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22:20:09 | 只看该作者

警惕科学主义的傲慢

心主神明论

www.shouxi.net  赵喜 2005-12-15 16:19:41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6月 第2卷 第3期  

关键词:心主神明

  【摘要】  “心主神明”是中医的传统认识,随着中西医学的不断发展,有些人倾向于接受“脑主神明”的观点,并据此对“心主神明”的观点加以否定。本文通过中西医学对心脑的认识,从古今两个方面论述了“心主神明”观点的正确性。

  【关键词】  心主神明;心(中医);脑

    “心主神明”说与“脑主神明”论,均导源于中医药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两者孰是孰非,争鸣讨论旷日持久[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对心与脑认识的不断加深,有学者越来越趋向于接受“脑主神明”论。笔者认为,“心主神明”论是有科学依据的,具体论述如下。

  1  中西医学对心脑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心脑的认识  

  中医对脑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在《七纬》、《春秋·元命苞》上有“人精在脑”的记载。道家的重要典籍《黄庭内景经·至道章》有:“泥丸百节皆有神,脑神精根字泥丸。”之说。在中医学最重要的典籍《黄帝内经》中,将脑归为奇恒之腑,藏象学说则将脑的生理和病理统归于心分属于五脏。这些都说明,在中国古代对脑已有非常精确的认识,而对于五脏之一的心,中医学将其作用归纳为“心主血脉”和“心藏神”[2]。

  明清以来,随着西医的传入,使人们对脑又有了新的认识。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辛夷条》中指出:“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云:“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这一提法打破了心脑合一说[3]。李木延《医学入门》中云:“有血肉之心,形如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认为心的作用只是提供脑主神明的物质基础。

  1.2  现代医学对心脑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心脑分属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现代研究表明,人脑是由数以亿计的神经细胞和1014以上的突触组成,具有极为复杂精细的结构和功能。脑是调控各系统,器官功能的中枢,参与学习、记忆、综合分析、意识等高级神经活动[4]。目前,对于心的研究,只限于其泵血功能方面。

  2  心主神明的依据

  2.1  藏象学说为“心主神明”提供了重要依据  

  张介宾《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5]。藏象学说的实质,就是关于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病理变化等的高度概括,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藏象学说是通过生命的现象来研究生命的本质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6]。藏象学说的“心”实为心系统,借助现代西方整体论-还原论统一的新学说,发现“功能-结构分形”的中医藏象的实质为“分形五系统”,这一学说认为中医心系统的(虚拟)分形解剖结构分两部分,一是主血脉的类似西医循环系统的,以心脏为“点”,血管(和心经)等为线连通全身、“其华在面”、“其窍为舌”的宏观分形中医“心系统”;另一部分是主神志的脑、神经、精神系统,以脑为“点”,神经纤维为线的整体系统,借助血管、血液、神经、经络等的整体五行分形,纵横、子-母联系,行“主神志”及其他主要作用[7]。

  《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藏象学说认为肾主骨生髓。《说文解字》注:“髓,骨中脂也”。《说文》注:“骨,在肉中为骨……象形,头隆骨也”。由此可见,髓实指头颅中的脑髓。因此,在形态上应将脑归于肾藏。而在功能上说,脑又应归于心藏。因此“心主神明”中的“心”应理解为心藏,既包括现代医学的心和脑两部分的功能。

  2.2  现代科技发展为“心主神明”提供了证据  

  虽然中医对“脑主神明”的观点也有阐述,但提出“脑主神明论”的主要依据仍依赖于西医学对脑的研究,现代医学对脑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脑为神经的高级中枢,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说法已受到威胁。邓铁涛老中医曾指出[8],必须找出心脏的内分泌素,从而证实与提高“心主神明论”。最近有实验表明,心脏很可能具判断和思考能力。美国医学家依纳佳米研究表明,心脏可根据人体的需要来控制其他器官的血量调整,松弛血管影响血压,同时心脏还具有分泌“心激素”的作用[9],心激素是近年来发现的由心房分泌的多种肽类激素,这种激素能将心的指令传到全身,包括大脑,使人具有整体的协调功能;同时还能帮助大脑思维,一旦缺乏,人就会反应迟钝,精神萎靡[10]。此外,心脏的心房和心室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伴随着复杂的交变生物电流,由此而产生了心磁场[10]。磁场对生物体内氧化与还原过程中电子传递过程产生作用而影响生化过程,通过对人体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等作用影响酶的催化性,而对人体产生作用[11]。据观测,人体心脏磁场为1×10-6G,大脑磁场为3×10-8G,心磁比脑磁强近百倍,心脏磁场可干扰、调控脑磁场而达到调控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作用[9]。而神经和体液系统对磁场的作用最敏感[10]。

   3  小结

    现代科学是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西医学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对微小组织进行研究,伴随这一过程的深入,必将有新的发现修正现行的说法,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西医发展了,就用西医的研究成果来否定中医,否认中医理论的正确性。 “理论是科学的核心,一门学科倘若在理论上始终没有本质上的突破,它的生命力必将日趋衰弱,逐渐被其他学科取代。”[12]但我们万万不可披着科学的外衣去做伪科学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中医理论与西医不相符,就对其妄加否定,这样对中医乃至对整个医学界也是毫无益处的。现今,有学者提出将“神明”理解为生命活动中包括主观意识在内的关键性的调控机制,认为人的调控机制的总和才是“心藏”的真正含义[13]。脑主神明是现象,心主神明是本质,脑作为奇恒之府之一,其功能活动受心的调控,归根到底是心主神明[14]。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心主神明”的思想是科学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必将得到证实。

  参考文献

  1  陈士奎.对中医学“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再认识[J]. http://blog.blogchina.com/article_92222.1228941.html

 2  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0

  3  杨力.周易与中医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45

  4  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3

  5  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33

  6  程士德.内经理论体系纲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1

  7  Eins Davy.现代藏象实质的分形五系统说[J].www.oridream.com

  8   邓铁涛.邓铁涛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77

  9   刘池燕,蒋云娜.脑与脾肾病机相关理论的探讨[M],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1):6

  10钟艳.心主神志的现代医学浅释[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2):32?34

  11孟庆云.攻坚“李约瑟难题”的医学实践[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2

  12傅中朝.心肌细胞自律性与磁场液晶的关系及临床研究[J].生物磁学,2004,(1):23?25

  13田文进,韩成仁,王士雯.论心肌的藏象学归属[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1):7?9

  14廖若莎,何军.再议“心主神明”[J].吉林中医药,2005,25(4):5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22:23:31 | 只看该作者

警惕科学主义的傲慢

请反对迷信 阅读上述二篇文章,谢谢!!!
15
发表于 2009-3-9 10:11:30 | 只看该作者

警惕科学主义的傲慢

藏象的实质为“分形五系统”,1999年,邓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6
发表于 2009-3-9 11:25:10 | 只看该作者

警惕科学主义的傲慢

楼主之言没有错,西方科学是机械论,这科学破坏地球生物环境,任其无限制的发展下去,将把地球生物毁灭,地球将像火星一样成为一个死寂的星球。
人们在恐慌之中,发现了中国的另类科学,中医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科学能够挽救地球生命于危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7 19:14 , Processed in 0.09510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