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只是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转自《方舟子》李钟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21 09:2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当年,经过了高中炼狱,终于迎来了宽松幸福的大学时光。出于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喜爱,更是因为学业轻松整天闲得无聊,我忽然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于是跑到书店买了《中医基础理论》(封面上标明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古典医著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等
书,开始自学中医。
  开始读的时候,感到趣味盎然。中医理论,熔入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显
得深不可测。如《内经》论述的阴阳五行学说,便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应
该说,中医理论在认识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如其主张的“治未病”原则,
在治疗过程中主张“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等等,无疑是高
屋建瓴的论断。但是,随着了解的增多,我却对中医产生了怀疑。后来便不再学
下去了。
  其实,早就有很多人批评过中医,甚至认为中医不是科学。如鲁迅在《父亲
的病》一文中说,为治父亲的病,家里请了好几个“名医”,开的药方都有所谓
“药引子”,而且药引子都稀奇古怪,有的是“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有的
是“平地木十株”,还有位名医的药引子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
即本在一窠中者。”鲁迅调侃道:“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
格也丧失了。”药方中有一味“败鼓皮丸”。鲁迅解释说:“这败鼓皮丸就是用
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
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
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得很,这些“名医”们的灵丹妙药没起任何作
用,鲁迅的父亲还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此事对鲁迅刺激颇大,所以他骂道:“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
子。”他东渡日本学西方医学,不知有没有这个因素。后来,他还是弃医从文了。
他认为,中国人太愚昧,与其医治国民的身体,不如先医治国人的思想。所谓东
亚病夫,并非指中国人的体质不行,而是指这个国家虚弱多“病”,欲使国家强
盛,当务之急是启迪民智。
  鲁迅并非公开抨击中医的第一人。早在1879年,国学大师俞樾(号曲园,是
章太炎、吴昌硕的老师)就发表了惊世骇俗的《废医论》,旗帜鲜明地主张“废
除中医”。孙中山、胡适、梁启超、严复等人,也都主张“废医”。从此,中医
进入多事之秋,西医在中华大地渐渐占了主流。
  近几年,批评中医的声音又高了起来。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教授张功耀甚至批评中医不仅不是科学医学,而且也没有资格被称为经验医学。
张先生说:“中医的绝大部分概念和陈述没有经验基础。诸如太阳、太阴、阳明、
厥阴、少阳、少阴之类的概念在经验世界是不存在的。也有一些概念,表面上看
似乎存在某些经验基础,但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它们脱离经验世界很远。药性
的“五味”(辛、甘、苦、咸、酸)和“四气”(寒、热、温、凉)表面上看很
有些经验的味道,其实它们不能在经验世界中得到任何解析。类似的还有“五脏”
(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都
是不能被赋以任何经验意义的概念。另有一些表面上看属于经验世界的存在,但
它的描述方式却不具有任何经验性,而且描述也不精确。”(见张功耀《告别中
医中药》一文)
  应该承认,中医的许多概念和所谓经验,是凭想像杜撰出来的。本来是心脑
血管病变,中医却命名为“偏枯”、“风痱”、“风懿”、“风痹”,总之是
“中风”。到底中的是哪门子“风”?真是不知所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怎么
会找到“病根”所在呢?找不到病灶病根,又怎么能治疗!肺结核在古代中国被
叫做“痨病”,是传染性极强的不治之症。但是,中医在没弄清这个病的病灶、
病因、病理的情况下,却开出了不计其数的“验方”,甚至有用“人血馒头”治
疗的“偏方”。鲁迅在小说《药》中写的那个华老栓,就拿着馒头到刑场去沾烈
士的鲜血,为的是治他儿子的“痨病”。好在到了六七十年代之后,西医用异烟
肼、利福平即可轻松治愈肺结核。还有一种病,本来是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医
却起了个可怕的名字:“红斑狼疮!”让人误以为是皮肤病。这个被视为不治之
症的疾病,如今应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已经获得成功。按照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可能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想到用骨髓移植的办法吧?
  中医的许多概念和所谓经验是凭想像杜撰出来的,中药当然也少不了想像的
成份。如用人血馒头治“痨病”,就纯是妄想。被中医视为“中药圣经”的《本
草纲目》中就有很多想像的“灵丹妙药”。如李时珍在该书中记载:把别人自缢
的绳子烧成灰兑水喝,可以治疗突发性癫狂,如果把这种绳子收藏二年以上,效
果会更佳;将丢弃路边的烂草鞋烧成灰兑酒喝,可以治疗霍乱;将立春时的雨水
收起来,夫妻各饮一杯,同房后可以生出儿子;将狗屎绞汁口服可以“解一切
毒”、治疗小儿霍乱、心绞痛、月经不调、发背痈肿等疾病;甚至鞋底泥、猪槽
垢、香炉灰、粪坑泥、洗脚水、裹脚布、月经布、内裤……都是能治疑难杂症的
药。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都在《本草纲目》里作为能治病的灵药被记录在案。而
这些荒诞不经的所谓药物,居然就有人奉之为圭臬。
  可能有人会说,仅仅拿中医中药中的“糟粕”来说事,有以偏概全之嫌。我
并非要将中医中药全盘否定,认为它不是科学。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
活和治病实践中形成的,有些经验还是有价值的,不能说一点科学性也没有。但
我认为,中医中药只是人类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科学就是科学,何必分为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民主就是民主,何必分为东
方式的民主和西方式的民主?
  西医是什么?原来是相对于中华医学而言的从西方传来的医学。西医并非指
哪个国家的医学,不是美医,不是英医,不是法医……它实际上是人类共同的发
达的医学文明成果!而中医是什么?显然指没有同现当代人类发达医学接轨的、
中国土生土长的医学。将自己独立于世界文明成果之外,这本身就是狭隘的、固
步自封的说法。
  简言之,中医最显著的特点是望闻问切,中药最显著的特色是草药方剂。难
道这是中国所独有的吗?非也!简单的望闻问切,原始的草药方剂,是世界上所
有民族在其医学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十六世纪以前,世界上所有民
族都是用草药来治病的,那时人们还不会将自然界各种物质中的能够治病的有效
成分提取出来,更不会合成药物,所以只能凭经验用原始的草药治病。一副方剂,
有天然药物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到底哪味药起作用,人们还无力深究。这些药物
有哪些副作用,更是茫然无知!俗语说:“是药三分毒。”根据辩证观点,有正
作用,必有副作用。经常看到电视广告里说:“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这
绝对是骗人的鬼话!中药不是没有毒副作用,而是中医一直没研究明白中药方剂
有哪些毒副作用。
  而且,草药并非中华独有的“国粹”。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
用草药治病的历史要早于中国。19世纪5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发现的由
20000多个瓦版残片组成的《尼尼微医书》,说明古巴比伦在公元前2100年就有
了自己的医学著作,比中国的马王堆医书要早1900年。考古学家还从公元前16世
纪的草纸书中发现了古埃及人使用的药方。
  后来,这些文明古国使用草药治病的“医学文明”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医
学的近代化、现代化。而中医中药却还停留在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我读过的那
本《中医基础理论》,讲述的仍是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的学说。这说明什
么?说明中医中药是人类医学的“化石”,是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还保留着其
原始的特征。
  其实,中医中药两千年来停滞不前,也是必然的。古代中国在科学领域,一
直就是停滞不前的,这是因为中华帝国两千多年的独裁体制,遏制了人的创新能
力。专制不仅是民主的大敌,也是科学的大敌!五四运动之后,赛先生(科学)
和德先生(民主)这才进入了国人的视野。要知道,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用
油灯和蜡烛照明。如果我们全面排外,拒绝人类文明的各种成果,那么,我们还
在点着油灯,没有电话,没有空调,听不到广播,看不上电视,用不上电脑,坐
不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中国在科学领域全面停滞、落后,医学难道会
例外吗?我不信在茫茫沙漠之中,会孤零零地长出一棵参天大树来。
  中医中药的落后,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有人说,中医可以作为西医的辅
助治疗,而且可以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大显身手。至于有多大的辅助作用、到底
能不能治疑难杂症,那就只有鬼知道了!我们不能说作为人类医学初级阶段的中
医没有一点存在的价值,更不能说它没有一点科学性。但在别人已经用上明亮的
电灯的时候,我们何必还抱着油灯不放?
2
发表于 2007-5-21 11:44: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只是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转自《方舟子》李钟琴

看看王唯工博士"氣的樂章"一書吧
3
发表于 2007-5-22 09:00:5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只是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转自《方舟子》李钟琴

  引:"于是跑到书店买了《中医基础理论》等书,开始自学中医。"
  古代医书上有一篇序,开头就是这样写的:
  客问予曰:医可学乎?
  予应曰:可!
  客又曰:予将究心于是,数年出而应世可乎?
  予哂之曰:谈何容易!
4
发表于 2007-5-22 09:38:2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只是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转自《方舟子》李钟琴

救命!又有一个瞎子摸到大象的肛门里去了。
5
发表于 2007-5-23 20:23:0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只是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转自《方舟子》李钟琴

    不错, 中医是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正是初级阶段。
   .清早应当吃早饭还是晚餐?猫自言自语:早上吃人类给的剩下的饭食,晚上自己没有撞着死老鼠,饿得眼花,仿佛狐狸先生指教过:活老鼠还不及酸葡萄呢.
    自己乳臭未干。
6
发表于 2007-5-23 22:05:5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只是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转自《方舟子》李钟琴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7/05/23 10:18pm 第 1 次编辑]

[[其实,早就有很多人批评过中医,甚至认为中医不是科学。如鲁迅在《父亲
的病》一文中说,为治父亲的病,家里请了好几个“名医”,开的药方都有所谓
“药引子”,而且药引子都稀奇古怪,有的是“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有的
是“平地木十株”,还有位名医的药引子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
即本在一窠中者。”鲁迅调侃道:“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
格也丧失了。”药方中有一味“败鼓皮丸”。鲁迅解释说:“这败鼓皮丸就是用
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
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
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得很,这些“名医”们的灵丹妙药没起任何作
用,鲁迅的父亲还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科学是无止境的,是在不断地认识、纠错、再认识的过程中,中医、西医如同其它学科一样,均概莫例外。首先,我可以坦率地说,中医有些理论并不是完善的,甚至是很多谬误。但也不能凭这点而全面否定中医,如同一个好人做了件坏事,而不能因此被定性为坏蛋的例子一样。比如您孩童时摔倒过,不能因此而认定您这一生不会走路;再比如您孩童时曾经说过非常愚蠢的话,而不能就因此认定您是白痴一样。我说这样的比如对不?
    好了,先评论一下你引述的鲁迅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那几个名医所开的药引子吧:
里面所说的“药引子”,有的是“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有的是“平地木十株”,还有位名医的药引子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鲁迅调侃道:“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在评论之前,请恕我冒昧地问一下,您懂得中医吗?您可能大言不惭地表示肯定吧?上面鲁迅提到用的药引子,只不过是欺世盗名的医生,用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来示人以玄妙而已,或许医生要挟、报复病家,尽皆不得而知。懂中医的人都知道,那分明是自欺欺人,那根本就不是“真正中医”的所为。所谓药引子,只是有助于主要药物到达指定病位的意思。如病在胃,可加用生姜,因其有和胃降逆之功;如关节痛,可加用酒类,因其可以扩张外周血管,以使药物到达皮肤肌肉的尽可能的多一些。
    至于鲁迅请的是否“名医”,也想在这里与您探讨一下:什么是名医呢?大约有二种人可以称得上是名医。一种是在当地人群当中有一定声誉的医生,一种就是在医疗队伍里被公认为医技高超的医生。后者之所以成为名医,是因为在内行的评价中产生的,绝大多数是真正的名医。前者则不同,有的人可以不要医德,而借助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蒙蔽大众的眼睛,如有些医生大量应用麻醉品,现代医生还可以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但这些手段为正直的医生所不齿,同时,我也不清楚这样的“名医”,能否代表“中医”,或许,他们恰恰能代表你所定格的“名医”之要素,以便为您提供废除中医的理论根据。另外,现在有的制药厂家,将自己生产的药物以“神奇”二字冠名,其实里面的成份只是多了罂粟壳而己,我也不清楚这神奇究竟在哪里,大概您一定认为这种药的确神奇吧。
    尊敬的先生,如果您善于引经据典,以便启蒙大众的话,您为何不援引毛泽东先生“中国的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呢?再说了,您为何只去寻找一些无关痛痒的支节问题来说事呢?有关药引子的事情是中医的精髓吗?在中医的书籍里,这样有关“原配蟋蟀一对”的无稽之谈的药引子理论,又占多大比重呢?用这样的支节污点,就能足以说明应该废除中医了吗?您也太有才了吧?您婴儿时期,被您自己的大便弄脏了您自己的身体时,您父母不会就因此将您被粪便弄脏的肌肉搳掉、甚至将您直接扔进粪坑里而遗弃您吧?
    孙子说“能见日月不为明目,能闻雷霆不为聪耳”、“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内在规律,不要埋怨它让人难懂的复杂性,要下一定的功夫去认真研究,摸清它的内在实质之后,再进行评价不迟。
7
发表于 2007-5-24 11:29:0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只是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转自《方舟子》李钟琴

医学模式的转化与医学心理学的兴趣
在医学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虽然都是在研究人体的疾病和健康,但是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重点是不一样的。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保持健康的认识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这就使得医学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的集中和概括就构成了不同的医学模式。从人类医学模式的演变来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这是最早的医学模式,起源于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将疾病看作是神灵的惩罚或恶魔作祟。治疗疾病的手段主要采用对神灵或恶魔的“软硬兼施”,如祈祷神灵的保佑和宽恕,或采取驱鬼和避邪的方式免除疾病。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种已经失去意义的模式在当今世界一些偏远地区和某些群体依然有它的遗迹,在人们归结为“迷信”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尚有许多求知的问题有待解决。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现了以朴素的唯物论、整体观和心身一元论为基础的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其特点是摆脱了迷信和巫术,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来解释疾病,概括防治疾病的经验,摒弃了“鬼神”对人体及环境的束缚。中医学中“天人相应”、“形神相即”的思想和“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的病因学说,强调了心身统一的观点。在西方,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医学思想体系的体液学说,认为“治病先治人”等,都是这一医学模式的体现。某些观点对于今天的医学仍有许多启迪和指导,但是限于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于生命、健康、疾病的有很多局限性。
3、生物医学模式
公元14-15世纪,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进步,西方医学中动物实验促进了解剖、生理、病理、微生物等基础学科飞速发展,医学产生了以实验生理学、细胞病理学和关于疾病的器官定位研究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模式。这种医学模式较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它把医学放在实验和定量的基础上,把理发及工程技术的成果不断应用到医学,如免疫学、药理学的发展使急性和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人类对自身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人类死亡率大大下降,平均寿命大大延长。
但该模式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用实验方法研究人体各个系统、各个部分的生理功能,得出的研究结果是:人是由不同细胞组成的各种器官巧妙地构筑在一起的生物体,任何疾病都是某一器官或某种细胞发生器质性或机能性病变的结果。这种研究方法存在着心(精神)、身(躯体)分离和人与环境(自然、社会环境)割裂的缺陷。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医学本身的发展,人类对医学的要求更高更细。进入20世纪后,工业化、都市化、现代化的倾向所导致的对人类最明显的影响是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科技信息和人际交往剧增的状况下,人们面临竞争压力,生活紧张,观点冲突,情绪焦虑等各种问题,因此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类疾病谱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慢性病则日益显要地位;人类死亡谱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事故等“文明病”成为主要杀手;特别是社会心理压力使许多人患上了心理疾病,功能性障碍和行为问题,生物医学模式对于这些疾病更是束手无策。
……
在医学模式的转化过程中,医学心理学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医学心理学将人的心理与躯体、人与环境视为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探讨健康和疾病问题时,无论是致病,治病,预防和康复等也将人视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生物、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医疗实践中,医学心理学提供了心理科学的评估和干预方法,提高了医学研究的水平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医学心理学从生物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中不断汲取营养,更有力地推动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重要认识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也是我国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理论观点:
1、个体的完整性和心身统一性的观点
2、个体与社会保持和谐的观点
3、认知与评价的观点。
4、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01:32 , Processed in 0.05483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