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onma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西医的差别:立体理论与平面理论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14:10:22 | 只看该作者
依旧持认中西医的差别:立体理论与平面理论.
4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14:25:1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依据宏观四诊后而生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此形成中医的立体形态的证。然后,依据主样的立体形态的证展开立法用药,形成了立体形式的药性与治法、治则。

西医在以解剖直视而生,不是持中医的四诊而生,所以两差离不同是必然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3-7-26 17:00:17 |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13-7-26 17:03:58 | 只看该作者
孟庆义(301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急诊医学家): [疼痛诊断:立体思维]如胸痛,「先由表及里」,从皮肤开始,层层往里想: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肋骨骨折•••气胸,肺梗死•••心梗•••主动脉夹层•••食道憩室,胃食道反流•••「再从上到下」上:颈椎病,囗咽疾病,颅內病变•••下:胆囊炎•••这就是立体思维模式
45
发表于 2013-7-26 17:04:50 | 只看该作者
不仅仅是针对疼痛,针对内伤杂病领域的症状,都可以采取类似的“立体思维”方式,定病位、定病性,定彼此轻重缓急标本转化关系,全方位的、系统的、动态的审察判断及干预调节机体内在的病理状态。
46
发表于 2013-7-26 17:0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3-7-26 09:12 编辑

将中医辨证论治模式引入西医内伤杂病领域,其带来的诊治变化将是ge命性的。传统西医辨病论治模式,以病因为核心,以病因为纲,病理改变为目,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思维是线性或平面式的;而一旦以病理状态为核心,以病位为纲,病性为目,然后定彼此轻重缓急标本转化关系,诊治思维则将呈现出立体性的态势。

http://weibo.com/2278142453/z9yoGjN2k
47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21:46:50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3-7-26 09:03
孟庆义(301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急诊医学家): [疼痛诊断:立体思维]如胸痛,「先由 ...

真诚感谢陈版主为保存几年前的帖子所做努力;也非常感谢陈版主对此主题的关注.
还能看到几年前的学术主题帖,既庆幸,也特别的亲切!
48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22:23: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陈版主提供链接进入.
认同中医病即证是病理学诊断.
中医是由脉症进入的.并由此发生.
脉症,特别是脉,是在关连着血循、机体内环境。
血循、机体内环境在关连着人体的所有细胞。
细胞形态的变化在逆返引发脉态形态的变化。
执脉态变化信息认识到了人体内环境下的细胞形态变化,认识细胞形态,形成立体形态意识。 这就是中医立体意识的根源。
脉症,在使人居于血循、机体内环境平台的轴线上观察现认识人体。在这样的线轴上观察认识人体时,人体不会因器官、系统隔裂,而是所有细胞都平齐于血液、机体内环境的轴线上进行物质交换。中医正是在此平台上所发生的天地。
49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00:01:0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立体,不是目光可视之立体,即不是人体的表面和里面,而是人体脉态和人体总体状态形态上的立体.不行四诊,不知人体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不知立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7 14:31 , Processed in 0.05657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