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0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伤寒与《伤寒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6-10 22:0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几天很累,回家后简单吃了点东西,打开电视看了一会儿就睡着了。朦胧醒来时,正好看到电视中的医学节目,这一集的名字叫“伤寒与《伤寒论》”,这很吸引我,本来还有些困倦,现在完全清醒了。但节目却出乎意料,结论非常的滑稽,很让我失望。
节目大体是这样的,一开始,回顾了中医在历史上与疫病作斗争的历程,并指出《伤寒论》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但话峰一转,借用中医专家的话,“那时中医已经朦胧地意识到疫病的病因,但那时没有科学仪器,无法发现疾病的原因——病毒”,“那时的中医,把疾病的原因归结为受了寒、风等等”。
紧接着,用话外音指出,在西方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上,人类对疫病的治疗和预防取得了重大突破。又用中医专家的话说,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种疾病,虽然我们还无法对它进行治疗,但如果我们知道预防它,就没有必要惧怕它,中医是“最讲预防的”。这会儿,感觉专家应当说点什么,但专家对中医如何进行预防却全无下文,节目转而用西医的病毒学说及各种预防注射来解释预防方法。
节目中也指出,用预防注射的方法,只能对付那些不太变异的病毒,但致病病毒是经常变异的。但紧跟着又充满信心地说,在科学和医学(应当是默认为西医了)的不断发展下,人类一定会攻克一个又一个疾病。节目结束。
我本以为这次中医在治疗非典的成绩会引起人们对她的重视,会把中医的地位提到一个比较高的,但还远远不符合事实的位置,但结果是这样的可笑。
通过这个节目,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印象,中医是落后的,虽然在科学不发达的时候她起过作用,但她并不知道致病原因(“错误地”认为“风”、“寒”等为致病因素,这种话如果是出于中医专家,那我认为这位专家不应当再被称为“中医”专家了),当然无法把握治疗关键,在当今科学、医学高度发达并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类才有可能战胜各种疾病。
我不知道这个节目是由谁策划的,但他或他们肯定是西医(或者还有与西医结合了的中医吧),所以才会有这样可笑的、具有极大引导性和暗示性的结论。
固然,西方医学依靠显微镜发现了细菌、病毒之后,在以致病微生物为致病主要因素的理论指导下,极力发展对抗微生物的研究,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用西医医生自己的话说,病毒是不断变异的。我想用一种固定的疫苗去对付不断变化的病毒,无异于刻舟求剑,其结果必将是失败,用这种失败的方法去治疗疾病,人们凭什么有信心认为会不断取得成功呢?中国的先哲早已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对这种思维方法进行了批判,如果努力的方向是错误的或者是没有前途的,难道依靠强大的资金、人力就可以取得正确的结果吗?
中医不是不知道“致病微生物”的存在,在中医经典《内经》中就早已指出“苛毒”、“疠风”,这就是指“致病微生物”,“苛毒”是“看不见”的“小草”,在当时,这样的研究结论难道还不够吗?但中医学并没有沿着现代医学的方向去研究如何去杀死“苛毒”,而是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注重研究保护、提高人体的正气,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由此可见,中医不是不知道“致病微生物的”存在,而是认为这只是外因,不是第一位的因素,关键不在于此。
我常想,医学的目标是什么?是消灭疾病吗?人类如果期望由医学来充当如此重任,其结果必将是失望、绝望。我曾就这上问题与同事进行过讨论,我可以在此,在这一时刻郑重地宣布,医学不可能消灭疾病。现在的西方医学,或者叫现代医学,必然是一种悲观的医学,一种恐惧的医学,一种忽视和摧残人类情感的医学。它的敌人是无穷的,并且比它的发展得要快得多,它永远也追不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让我来说说我的医学目标吧,医学的任务,是让人类生活得更快乐、更健康、更幸福,让人们相互拥有更多的关爱,让大家更加自由、坦然。
刚刚过去的非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一种疾病是无法治疗的(抗生素无效,仅用激素来控制症状),那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不对它产生恐惧。在蔡赴朝先生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医(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非典的治疗对照组中,无一例转为重症,这只是淡淡的一句话,但它说明什么,说明中医治疗下,不可能有人死亡,因为没有人的病情恶化。这样好的治疗结果难道还不能说明什么吗?这样的实践还不能说明中医的先进和“科学”吗?
另外,我认为对比中医与西医的退热速度是没有意义的,西医的退热方法中有用激素退热的,这没有任何意义,中医的退热意味着治愈,而西医的退热意味着病情进一步加重,并有大量的副作用。
我曾经与同事说过,中医与西医的最大差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只要你充满信心地认真研究中医,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中医的发展者、创新者。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中医的宝贵之处在于其中充满中国传统哲学的深邃智慧,没有哲学的指引,科学又能做什么呢?
2
发表于 2003-6-10 22:21: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与《伤寒论》

普济君一语中的∶
「中医与西医的最大差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是根本上的不同,古人用象数思维形式。西医用直觉理解,连形式逻辑思维都是运用最简单的层次。
3
发表于 2003-6-10 23:37: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与《伤寒论》

    如何使象数思维方式为世人所接受呢?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医就不能最终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
4
发表于 2003-6-11 18:26: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与《伤寒论》

    先生有办法创造这样的机会?
5
发表于 2003-6-11 20:21: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与《伤寒论》

豫谦先生能创造在电视上为中医正名的机会,那真是中医的幸甚,苍生的幸甚。功不可没。  
6
发表于 2003-6-14 11:48: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与《伤寒论》

    若先生的努力能成功的话,实为中医之大幸。做一个中医科普系列节目这在许多中医人士是想未敢想,请先生尽力促成。
    至于节目内容,我的看法是既然是科普就从治病切入,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病种病例,从望闻问切、理法方药逐层剖析,把中医内在的道理初步展现出来。
    主持人员最好能找到有影响又正宗的中医大家,如找不到,可以找一位有名望的代言人,甚至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只要他能理解所讲的内容就可以。
    节目的制作先生能找到合适人员就再好不过了。
    脚本的编制,可以网上的这批同道为基本力量,再约请愿为此事积极努力而又卓有见识的人士,每人做一小块能充分反映中医特点、能为大众所理解又有足够专业水准的节目片段,由节目制作组审核选用。
    总之,先生有可能创造的这种机会如能善加利用,一定能为促进中医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7
发表于 2003-6-14 16:26: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与《伤寒论》

豫谦先生的设想,应该天从人愿。一些所谓中医专家的知识,不知是太贫乏是,还是匆忙上阵。我见议:要知道,电视节目,是面对亿万观众。因此,开始的起点不要太高,要顾及大多数听众的中医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生动活泼,要能引人入胜。要让观众看了还想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1 00:12 , Processed in 0.0752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