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聂文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儒医理论与心身疾病治疗·节选[转帖]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14:56:39 | 只看该作者

儒医理论与心身疾病治疗·节选[转帖]

心理学本土化既然是一个心理学界的努力方向,那么对不了解这一情况的朋友来说,就不是简单回几个帖子能说清楚的。至少我没有这个能力。
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15:04:06 | 只看该作者

儒医理论与心身疾病治疗·节选[转帖]

另外,我对这样轻率的检索一下后就开始学术批评也感到非常不能接受。
一般来说,如果了解一个学科出现的某种发展变化,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比如这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都做过哪些努力,为什么会有这个方向,目前从事这个方向研究的都有哪些人,他们主要的进展是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出现了哪些新问题,等等。然后才能是对这些研究的修正。
33
发表于 2007-10-6 04:41:56 | 只看该作者

儒医理论与心身疾病治疗·节选[转帖]

    对于聂先生的批评表示尊重,虽然对所批评的视角需要沟通,但这并不影响对聂先生诚恳的态度的敬意,同时,若叙述文字中有对先生冒犯之处,望可以见谅!
    我在论坛上所参与的讨论,多是就认识论的方法论方面进行的,因为现代科学在物质方面的成就,使得人们无视其在精神方面的茫然,以至于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了问题,这个问题很大,由于这种影响有了近百年的历时,尤其是经过数次运动,特别是文革和全面西化,使得文化传承产生了在一二代人中的断裂,以至于人们如今在学习传统文化时,都会带上许多障碍而不自知,这些障碍恰恰是在传统文化的许多地方,都有过反复论述和启示的,就是在金庸的现代小说中也有体现,如在修习高深内功方面,郭靖比黄蓉更为适合;又如道德经中“为学日益,味道日损”;又如佛家破法我两执等。现代人们却执着于科学观、物质观,强以私智揣度古文化,在不能理解古文化时,却又以含糊、不发达、糟粕等断论予以弃之,以至于发展到文化自卑、怀疑甚至取消中医学的等等极端现象的产生。
    再回到此处的主题,从“儒医理论与心身疾病治疗”,到“心理学本土化”,从认识论的方法论上,根本没有摆脱所谓“障碍”,儒家的认识论及方法论本身就有问题,西方心理学从其基础上就已经有了缺陷,那是以精神病人为标本的基础,科学又是建立在对世界的机械系统方面的认识的,所以,现代心理学无不打上这些基础缺陷的烙印。
    虽然从心理学这一精神范畴的角度来研究疾病,确实是有别于唯物质观者的研究,也是从现代医学的缺失中返回对自然人的研究的开始,虽然回头是正确的,但是,却没有认识这“回头”的动因,那不正是现代医学乃至现代科学的缺失吗?那不正是传统文化的对物质观和非物质观统览的整体认识方法吗?现代文化的唯物质观、唯科学观,已经显露了其在非物质方面的迷茫、在认识论及方法论上的缺陷,不认识这一点,“回头”也将会是进入另一个歧途的开始。由于对现代文化出于这样的认识,而且经过数年在生活实践中的印证,对许多热点新闻的问题的印证,对采用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其结果将会如何有决定性的作用。我检索了其提出的起因、变化的目的、哪类知识结构的人的参与(而不是哪些人)等,把这类人作为“黑箱”,其输入、输出将会如何就不难得知了。检索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心理学本土化追求的两难处境”、雷声大雨点小等标题,这只是意料中的事,这“轻率的检索一下后就开始学术批评”,当不会是轻率的。
    对科学技术,那只能作为手段,不能作为指导,这一点举一例说明,对“开封府,城罗城”的传说,学术界一直是以没有科学根据予以否认,但在近年来,由于偶然的发现而进行了考古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传说是正确的,开封城下有好几个古城相罗起来。此例说明,发现,是在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说的指导下才有的,科学仅能作为手段,从物质上进行挖掘、比较、显现。假如传说没有被继承下来,这发现大概最多只能挖掘出一层,其下面的多层就不可能再被挖掘了。再举一例,张衡的地动仪,现代人曾经根据文字记载复制出来,但结果却失败了,就此怀疑那是没有的事,是夸大的传说,但在21世纪,我国的研究者再次复制,先是失败,但后来再对那有限的文字进行理解,“施关发机”,还是这些字,施、发为动词,关、机为名词,何为施关,何为发机,不是科学在指导,而是努力返朴到古人的思维中去,因而成功的复制出了地动仪,也验证了“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用知震之所在”的“神奇”性功能。
    科学是以忽略次要,突出主要来简化对规律的描述的,在被忽略的因素未被证实其不能忽略前,规律的描述者或运用者是不会重视和考虑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仰观俯察远求近取,然后穷理至极以至于玄,得出了“众妙之门”,以此来阅众甫,其至广、至深无所不包的“黑箱”法,即使在“白箱化”的过程中,也不失对其箱内元素继续其“黑箱观”,这不正是整体观的正确的、可操作的方法吗?远求于外还要近取于内,物质、精神毫不忽略,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至极至玄,不正是当今所缺失的吗?不正是在“不发达”的古代所立的经典,何以在当今如何的先进、发达的科技时代,还具有高高在上指导意义的根源吗?
    对认识论和方法论存在幼稚的人,却还以夜郎自大的态度,要现代化、科学化中医,更有甚者是对中医理论的现代化,这不是在珍珠上裹污垢吗?科学技术应以手段来取之、弃之。
    对于聂先生的主题,未细究其具体细节的文字相、语言相,而考察其认识论、方法论的脉络,当不会是轻率的吧。
3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6 09:58:13 | 只看该作者

儒医理论与心身疾病治疗·节选[转帖]

欢迎建国兄交流。
以前有冒犯的地方,请多包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7 20:56 , Processed in 0.0739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