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中医振兴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桂枝的理解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8-10-7 11:40:39 | 只看该作者

对桂枝的理解

〝膈上心肺为太阳,肝胆在中为少阳,胃肠在下为阳明〞
仲师外感系统,因叔和而误传千載,今有明者而正之。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1:50:35 | 只看该作者

对桂枝的理解

下面引用由神农侍者2008/10/07 11:40am 发表的内容:
〝膈上心肺为太阳,肝胆在中为少阳,胃肠在下为阳明〞
仲师外感系统,因叔和而误传千載,今有明者而正之。
不知到先生所言的"明者正之"在哪里能看到,届时增加自己的见识.
33
发表于 2008-10-7 11:56:08 | 只看该作者

对桂枝的理解

下面引用由中医振兴者2008/10/07 11:50am 发表的内容:
不知到先生所言的"明者正之"在哪里能看到,届时增加自己的见识.
先生 以〝太阳在上,少阳居中,阳明在下〞,重整三阳序列,非明,何以正之?
34
发表于 2008-10-7 12:08:11 | 只看该作者

对桂枝的理解

仲师外感六经系统:以三阳在上,三阴在不。三阳以:太阳在上,为表;阳明在下,为里;少阳居中,为半表半里(此所以症见寒热往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2:10:16 | 只看该作者

对桂枝的理解

哈哈,又错误理解了,我太苯了,先生夸奖了
36
发表于 2008-10-7 14:27:28 | 只看该作者

对桂枝的理解

桂枝的药证好理解些,桂枝的主治即为桂枝证.
37
发表于 2008-10-7 19:15:13 | 只看该作者

对桂枝的理解

先生说:“在人体中大致类似,膈上心肺为太阳,肝胆在中为少阳,胃肠在下为阳明,”
呵呵,与先生绕花灯也,好像并无大区别?先生解释了三阳的意义,但不是也落实到具体脏腑(经络)了吗?
只是不管内经,还是伤寒论。,对于脏腑还有另一种分割法,即五脏在里,六腑在表,由经络络属表里,心为太阳,与太阳经络属表里,肺为太阴,与胃肠阳明络属表里;肝胆在中,厥阴与少阳络属表里;因为心主脉,所以太阳经主寒气,这个“寒气”不是寒邪之意,而是可以制约盛阳之用。
而伤寒论又将三阳经再分表里。好象只有详实,并无缪误。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9:53:49 | 只看该作者

对桂枝的理解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8/10/07 07:15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说:“在人体中大致类似,膈上心肺为太阳,肝胆在中为少阳,胃肠在下为阳明,”
呵呵,与先生绕花灯也,好像并无大区别?先生解释了三阳的意义,但不是也落实到具体脏腑(经络)了吗?
只是不管内经,还是伤 ...
我曾经说过,学习<伤寒论>不能结合经络.结合则<伤寒论>更多解不开的谜.
至于六病落实到具体脏腑,前面都简单的提到了,至于其他的脏腑,则分别在其分的范围之内,要具体分析要更进一步结合脏腑的生理功能来讲,那是后事,现在主要是六病的定位问题.
只有一层层的深入,才能逐渐明白.
至于脏腑的内外分法,那是经络学说的内容,不能结合分割
想想"太阳病"篇中,主要是2个方剂,一是麻黄汤,一是桂枝汤,其他的都是加减,一方重于调理肺,一个重于调理心,<难经>所谓的"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明白这两个方剂就明白为什么太阳主心肺了.
39
发表于 2008-10-8 08:29:52 | 只看该作者

对桂枝的理解

[这个贴子最后由丁和在 2008/10/08 08:33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中医振兴者2008/10/07 07:53pm 发表的内容:
我曾经说过,学习<伤寒论>不能结合经络.结合则<伤寒论>更多解不开的谜.
至于六病落实到具体脏腑,前面都简单的提到了,至于其他的脏腑,则分别在其分的范围之内,要具体分析要更进一步结合脏腑的生理功能 ...
想想"太阳病"篇中,主要是2个方剂,一是麻黄汤,一是桂枝汤,其他的都是加减,一方重于调理肺,一个重于调理心,<难经>所谓的"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明白这两个方剂就明白为什么太阳主心肺了.
#

《内经》也说到,入脏,半生半死;腑实邪气还之于经。
调理肺、心,是能够观测或体会到的,但麻黄汤、桂枝汤主表,其作用途径是在经脉。
是太阳经,而且关系全身的阳气,如先生理解的太阳。
在经典里,发现一种奇特的存在,就是每一个名词的设立,在初时感觉似乎含糊,缺少区分说明,而当真的有所体会理解,却发现一个名词包含了可能的分歧在内。
《玉版论要篇》“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
我的理解是:从“壮火食气”的角度,阳盛伤气,若从“和本曰和”的角度,脉象太过,如弦甚、浮甚、盛甚,一脏之象孤独无裨,皆可谓“孤”?看似气盛,实质真气已在减退,若出现泄泻,则阳虚,水谷精气不能补充,血液也在损伤。
诊脉断病处方,实际就是补充六气中不足的一方,使六气之本和调。从而使经气通行,深入脏腑,促使脏腑功能正常。
由于张仲景著书《伤寒论》简便易行,有是证用是方,就象乳糜喂婴儿,使复杂的理论过程丢失。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11:40:59 | 只看该作者

对桂枝的理解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8/10/08 08:29am 发表的内容:
#
《内经》也说到,入脏,半生半死;腑实邪气还之于经。
调理肺、心,是能够观测或体会到的,但麻黄汤、桂枝汤主表,其作用途径是在经脉。
是太阳经,而且关系全身的阳气,如先生理解的太阳。
...
说的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5 09:18 , Processed in 0.13079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