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赵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回归经典,中医继承方式的悲哀!!!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11-24 16:00:18 | 只看该作者

转 回归经典,中医继承方式的悲哀!!!

如果熟读经典后还和楼主一样认为祖宗是“未曾想到‘左肝右肺’原本是‘右肝上肺’的”,那不如不读也,因为这才是死读书,读死书呐。但读经典不但能理解,且能举一反三者,就不必生“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之概。任何事都是一分为二的,强调经典,并不是不重视临床。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是不确切的。人的知识总是要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提高。
22
发表于 2009-11-24 17:14:57 | 只看该作者

转 回归经典,中医继承方式的悲哀!!!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是不确切的。人的知识总是要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提高。
能实事求是,是学中医的材料。
23
发表于 2009-11-24 19:02:54 | 只看该作者

转 回归经典,中医继承方式的悲哀!!!

[这个贴子最后由非常道在 2009/11/24 07:20pm 第 3 次编辑]

                假中医当然不知道中医的“原旨”是什么
                        ——楼主没有资格当“忤逆之徒”
   楼主说:“回归经典,中医继承方式的悲哀”
   楼主错了,中医必须遵从经典,舍经典等于舍灵魂。对于楼主这些西化的假中医来说,当前振兴中医的势头越来越被老百姓认识的今天,假中医唯恐别人识破其真面目,才发出上述的悲哀!

   楼主觉得:“以至于几千年后竟“博大”得让我们找不到北,“精深”得让我们探不到底。加之源远流长,老祖宗们的理论原旨到底是什么,又死无对证。”
   
   楼主不知道中医的“原旨”是什么,找不到中医的“北”。老祖宗根本没有这样的中医假子孙。楼主冒充也真是不知趣。

    楼主高喊:“为什么我们只想到要回归而不敢超越呢?”
   
    楼主找不到中医的“北”,有何脸面谈“超越”??往那里超。还是老老实实拜在洋人脚下,一步一步爬行吧。

   楼主说:“可以毫不避讳地说,老祖宗们离开他们所处时代以后的知识、阅历、认知等,因时代所限,基本上为“0”。
未曾想到“左肝右肺”原本是“右肝上肺”;未曾想到,除了“六淫邪气”还有细菌、病毒、真菌也可致病…。”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知识,但是古人和现代人一样:头长在肩之上,现代人不吃饭,同样和古人一样,“绝谷者死”。不知道细菌和病毒,并不等于经典方剂不能杀死病毒和细菌而使人安康。今人知道病毒和病菌,也照样死人。古人的“肝在左”能治病救人,不久前报道:北大三院将“在右的肝”撕开8㎝的口子而毙命。是奢谈“科学”呢?还是要安康?
   
   楼主说:“经典并不神奇,踢开经典搞临床的“忤逆之徒”大有人在。”
   
   楼主根本没有资格当“踢开经典搞临床的”的“忤逆之徒”。
   楼主还是好好学习西医吧,西化中医救不了西医,保鲜洋祖宗,让它烂得慢一些,才是楼主的正道。
                     封志强
                                  2009.11.24
文字
24
发表于 2009-11-24 19:11:20 | 只看该作者

转 回归经典,中医继承方式的悲哀!!!

楼主高喊:“为什么我们只想到要回归而不敢超越呢?”
所谓创新,并无捷径可走,也绝不是空中楼阁,万丈高楼从地起,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25
发表于 2009-11-24 19:27:02 | 只看该作者

转 回归经典,中医继承方式的悲哀!!!


                        楼主没有资格当“忤逆之徒”

   楼主说:“回归经典,中医继承方式的悲哀”
   楼主错了,中医必须遵从经典,舍经典等于舍灵魂。对于楼主这些西化的假中医来  说,当前振兴中医的势头越来越被老百姓认识的今天,假中医唯恐别人识破其真面目,才发出上述的悲哀!

    楼主不知道中医的“原旨”是什么,找不到中医的“北”。老祖宗根本没有这样的中医假子孙。楼主冒充也真是不知趣。
    楼主高喊:“为什么我们只想到要回归而不敢超越呢?”
    楼主找不到中医的“北”,有何脸面谈“超越”??往那里超。还是老老实实拜在洋人脚下,一步一步爬行吧。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知识,但是古人和现代人一样:头长在肩之上,现代人不吃饭,同样和古人一样,“绝谷者死”。不知道细菌和病毒,并不等于经典方剂不能杀死病毒和细菌而使人安康。今人知道病毒和病菌,也照样死人。古人的“肝在左”能治病救人,不久前报道:北大三院将“在右的肝”撕开8㎝的口子而毙命。是奢谈“科学”呢?还是要安康?

   楼主根本没有资格当“踢开经典搞临床的”的“忤逆之徒”。
   楼主还是好好学习西医吧,西化中医救不了西医,保鲜洋祖宗,让它烂得慢一些,才是楼主的正道。
                     
26
发表于 2009-11-24 20:35:11 | 只看该作者

转 回归经典,中医继承方式的悲哀!!!

支持!
27
发表于 2009-11-24 21:22:48 | 只看该作者

转 回归经典,中医继承方式的悲哀!!!

哪里是在讨论,简直是在骂大街嘛!
28
发表于 2009-11-25 12:12:49 | 只看该作者

转 回归经典,中医继承方式的悲哀!!!

中医经典的魅力

□ 肖相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世纪80年代,我在湖北工作期间,我一同事的小孩患感冒,在小儿科请著名的老大夫治疗一周不愈,请我诊治。我看患儿明显的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声重,舌淡苔白,我说这是典型的太阳伤寒,完全能治好的,为什么久治不愈呢?我们看了此前服的方药,主要是银翘散的加减方,后用麻黄汤半剂,一服汗出而差。
  1993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的一位教授得了糖尿病,自己用西药治疗,但是老烦躁不安,疲乏无力,出汗,他跟我说,是糖尿病损害了他的神经系统,十分紧张,自己没有办法治疗了,想试试中医。我给他开的方就是《伤寒论》中的白虎加人参汤,几服药就好了。
  2000年5月2日诊一河北省唐山市女性患者白某某。慢性肾炎多年,在中日友好医院做肾穿剌病理活检,病理诊断为中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去年发现肾功能损害,曾在北京多家大型中、西医院住院治疗,病情不能控制,肾功能持续恶化。病人就诊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疲乏,胃胀不适,食欲不振,下肢冰冷,口苦口干,大便不畅,小便黄,月经量少色黑,舌红苔黄厚腻,脉弦。近期化验肾功能:SCr:563umol/L,BUN:17.6mmol/L。西医的诊断已经明确,中医辨证为寒热错杂,湿热中阻,升降紊乱,浊瘀互结。治疗宜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清热化湿,活血泄浊。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约1年,肾功能、尿检完全正常。此后如有不适,仍用上方间断服用,2008年6月又来复诊,肾功能、尿检一直正常,一直坚持正常上班。
  2003年国庆期间,石家庄市公安局一位干部的母亲,70岁。心衰合并肾衰,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病科。经治疗心衰得到控制,并已透析。但发热半月不愈,用各种抗生素无效,血液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诊断为慢性肾衰合并金葡菌败血症,药敏试验对万古霉素敏感。但万古霉素为肾毒性药物,迫于无奈,只得小剂量使用,治疗一周无效。医院已无计可施,告知家属,可能已经没有办法治疗,或者可请中医试试。通过熟人请我去会诊。诊时病人每天发热下午甚,可达39℃以上,无汗,不恶寒,时咳嗽,喉中有痰声,痰不易咳出,口不渴,大便3天未解,无食欲,小便尚可,舌暗淡苔白腻稍黄,脉弦细。证属正虚邪恋,不能祛邪外出。治宜扶正祛邪并用,方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3剂体温正常,食欲恢复。
  2005年1月5日诊北京患者刘某某。从1993年开始患腹泻,每天三、五次不等,受凉、饮食生冷、油腻则泻,特别是脚不能受凉,受凉则泻,十分敏感,所以在家也要穿保暖鞋。曾经反复求治于中西医,服用各种中西药无效,因而失去治疗信心。因其母亲找我治疗肾病,效果很好,想让我给她的儿子治疗,因而就诊。诊时见腹泻,每天3~5次,大便稀溏,无肛门灼热,无黏液及里急后重,伴有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有高血压病和高尿酸血症。辨证为脾肾阳虚兼脾胃湿热,治宜温补脾肾与清化湿热并用,方用四神丸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至2月16日三诊,腹泻已愈,大便成形,春节期间稍食油腻也不腹泻,在家可穿拖鞋。2008年7月23日因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又来就诊,诉腹泻治愈后一直没有复发,大便正常。
  在我的临床过程中,这种病例几乎天天都有。
  我的一生和《伤寒论》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父亲肖立渭名老中医以精通伤寒、善用经方、疗效卓著而享誉一方;我的硕士导师李培生教授和梅国强教授是当代著名的伤寒大家;我的博士导师时振声教授虽以肾病学大师闻名于世,但同时也是最著名的伤寒学家,治肾病也善用经方;我执教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张仲景之于中医,犹如儒家之孔子;《伤寒杂病论》之于中医,犹如儒家之《论语》。古今中外的名医,没有不师仲景、不读伤寒的。实践证明,学不好《伤寒论》,是不可能成为合格的中医的,更不用说成为名医了。中医之所以落到现在这种久振不兴的地步,其根本原因就是对于经典的轻视和无知。要想振兴中医,不要求中医学好经典、学好《伤寒论》是不可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15:25 , Processed in 0.04946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