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孙殿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复制链接]
251
发表于 2009-3-26 12:45: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不过对易学中的阴阳“八卦”及“八八六十四卦”来说,是很值中医人去了解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老子:“易以道阴阳”
25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07:27: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9/03/23 06:47pm 发表的内容:
谢孙先生讲解。据个人的认识,古文言语简洁,解释大方向差不多,就可以,孙先生的讲解大概方向是吧。不过医易相通好像不在这个方向。
丁和先生:
我们探讨、研究“医易同源”,不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源头,首先从唯心、唯物,历史唯心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大方向入手,能行吗?先生怎么又产生出上述疑问呢?
我们做学问,如果没有坚定的立场和信念,游移不定,随波逐流,将会四处碰壁,而一事无成!

25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21:40: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这个贴子最后由孙殿文在 2009/03/27 09:44pm 第 1 次编辑]

  
六、七、八、九是易经、易传的核心基础,整个周易就是建立在数之上的变化,,如果不知道这些个数指代的什么事物,这些个数变化基础是什么。+\OuU
©全球中医药论坛 -- 全球中医药论坛  r
那么对于周易的研究,所有考证,再怎么严谨,不可否认的,只是空中阁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和先生之上述:
【原创首发】 公布中国唯物辩证法三千年的天下之大谜___《周易》“四象质量互变规律”
作者:孙殿文
先生的研究已经问到了核心问题的焦点上,因而,我被先生的认真做学问的精神所怀感!
在《周易》中的:六、七、八、九之数,是构成其“四象”质量互变规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阳升阴降运动而进行深入量化认识,所设定的抽象量化的上下关节点。其中,“少阳七数与老阳九数”和“少阴八数与老阴六数”,二者均是标志阳升阴降运动处于量变而质不变之状态的度内上下界限。因而,“老阳、老阴”,是标志事物已经处于度内关系,即将发生由量变而引发质变极不稳定状态的,其升降运动量的增加与减少,则均会发生质变,而旧的质量关系事物消失,新的质量关系事物开始!由一事物而转化为它事物!所以,《周易》经文爻辞“用六”与“用九”,均是对于事物述处于这种状态,而如何正确判断、认识新旧事物发展的吉凶大方向的。为此,在易的占卜过程中,而是逢九、六必变的规定。
先生是个具有做大学问素质的人。然而,你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信念和理想,切记人云亦云。我为什么能够破译千古之谜之《周易》,是由于我在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初,有幸参加了社会主义教育宣讲团,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而产生了与《周易》经文之联想,于是沿着这条道路,经过近二十年之艰辛努力,才得今天之成功的!
先生欲想真的为了振兴中医而奋斗,则必须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与时俱进”反映客观存在的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来正确认识“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然后再深入到《周易》“四象即四季”的深刻含意与《内经》的有关论述相联系,《礼运》为什么说“日星以为纪,月为量”,古人在事物定性然后进行定量研究上,力图深入到微观局部具体进行认识的科学的逻辑思维原理,再与《周易》占卜为什么必须运用太岁、月建、日建来断卦,更深入的认识中国建立在阴阳五行上的天干地支说,其中“五行以为质”所反映的实际,明白了古人“天生时”的世界本原认识,而是时间是物质运动着的时间,因而,无“日星以为纪,月为量”的存在,人们也就无所谓时间观念的存在!
为什么我在被迫离开贵论坛的时候,而留下的寄语,是来自引用《周易》经文之意:
《艮》卦“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反映客观存在,为我们中医的未来科研发展指明了大方向!
254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07:06: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原创首发】中医开拓创新去向未来科学发展的大方向
孙殿文
由于,人是只能处于天覆地载自然生态载体中才能长期生存,并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变更与发展而影响、制约的生命体;所以,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是建立在“天人合一论”上的整体观,是融合哲学自然科学为一体,防病治病提高生命素质的本质!
为此,坚持中医经典理论整体观念前提,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反映客观存在的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认识和手段,深入到中医药“阳化气,阴成形”阴阳升降运动的微观具
体,进行定性、定量分化研究,以时间分分秒秒反映的客观存在来标准其数,是中医走出目前开拓创新自我发展和完善的瓶颈,而紧追时代步伐,去向未来科学先进发展的正确大方向!

【注释】
1、在《周易》数字的逻辑中,九为数之极。至于“十”,是标志“大明终始”,“终则有始”之数,即原质量关系单位消失,而新质量关系单位开始的一。
2、《周易》四象质量变规律在中医应用中的太阳九数为“根”,而是在阴阳升降运动中“阴成形”,阴阳互根转化为阴的根,为此,少阴八数,在四象中是阳中之阴。至于,太阴六数为根,而是在阴阳升降运动中“阳化气”,阴阳互根转化为阳的根,为此,少阳七数,在四象中是阴中之阳。
25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5:35: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这个贴子最后由孙殿文在 2009/04/21 05:43am 第 2 次编辑]

【原创首发】中国唯物辩证法四大基本规律简明综述
孙殿文

由于本人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时刻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因而具有较深的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基础。在工作中,由于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所以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而最终得以全面的破译了《周易》,现将中国唯物辩证法四大基本规律简明综述于天下。
中国唯物辩证法起源于阴阳八卦占卜的历史,而是来源于五千多年前古人的长期观察与实践,“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的历史。至《周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之大成,已是中国唯物辩证法在三千多年前就拥有了四大基本规律的不朽经典哲学著作。
一、“爻”
周易八卦之“爻”,是中国唯物辩证法从单纯的位置移动发起直到思维事物一般发展变化之规律的,所用直线(—)标志的阳爻来反映统一,用线段(--)标志的阴爻来反映对立,而是以阴阳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来表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为此,《说卦》说:“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这种古人来自“离为目”,以上下眼睑的分离、对立与联系为意象,来用阴阳爻位构建起八卦符号哲学殿堂的基础,而是以阴阳对立统一规律与刚柔(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为实质和核心的思维具体。她是《礼运》“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为量,鬼神以为徒(空),五行以为质”,在揭示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上,对阴阳运动转化的质,以五行生克化合来探讨进行定性、定量研究,而展开周易八卦辩证逻辑进程之起点。
二、太极
“太极”:是《周易》以思维至上中的整体四维世界为逻辑起点,从宇宙三维空间之点与时间一维同步偕行出发,而“与时偕行”或“与时俱进”地反映客观存在,从而展开周易八卦辩证逻辑思维运动,以宇宙内部整体物质世界纷繁复杂的具体事物,各自处于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八种现实历史进程状况之统括,为思维中的具体之抽象。《周易》为什么说这种“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呢?因为,以与时俱进所反映客观存在之线段,来进行具体量化此点移位之直线反映,从理论上讲,是对时空相对性、有限性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可精微到可及时间段,并能精密地表示出时空无限性、绝对性,以及是对立统一关系的科学的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三、 两仪
“仪”:准则。“两仪”,是表述“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两种准则的。一种,是“立天之道曰阴阳”的准则,即阴阳对立统一规律;另一种,是“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的准则,即刚柔对立统一规律,而被西方哲学称为矛盾规律的。
25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06:14: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这个贴子最后由孙殿文在 2009/04/22 06:18am 第 2 次编辑]

【原创首发】中国唯物辩证法四大基本规律简明综述⑵


孙殿文


(一)阴阳对立统一规律
阴阳,是《周易》唯物辩证法的总纲。尽管世界状况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而且又是流动着的形态和永恒发展着的客观实在,但是只要抓住事物阴阳变化的规律,则可找到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源和宗根,并能了解到它们是怎么样的真实情况。因为,阴阳概念和范畴是从物质世界感应运动、对立统一、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的五个方面存在关系,来揭示物质世界全息动态关联和永恒发展的最深刻本质,并以此理论体系为贯穿《周易》其它基本规律理论体系的核心。
1、阴阳对立统一规律原理
在《周易》天人合一论中“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的“天”,是时空即天的概念。天是阴阳对立统一规律的绝对统一性,而具体事物即“地”的概念,所表现的具体分离、对立之现象,那只是在时空绝对统一性下而相对的所谓分离、对立而已。它的原理是来自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离,以及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辩证统一。因而,在《周易》对于具体事物进行辩证认识,而必须区分阴区分阳将其更迭应用为辩证矛盾时,阴阳对立统一规律是绝对同一性而相对斗争性反映。为此,《周易》在《乾》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而在《坤》卦《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2、“天覆地载”的载体哲学思维
从《周易》论述“圣人亦有天覆地载之德”,以及《黄帝内经》在反复强调“天覆地载”时,而说阴阳“神明之府也”,我们可以确定,阴阳概念逻辑运动的本身,是载体哲学思维“自然规律容身府地”之反映。那么“积阳为天,积阴为地”状况,是怎么样的真实情况呢?那就是“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的运动着的物质,以空间为直接容身载体呈积蓄聚合状况的阳性运动形式为“天”,即时空无限形态载体;与直接容身空间载体呈相对积蓄分离状况的阴性运动形式为“地”,即具体有限形态载体。
《周易》人是同样人的“天寿平格”反映,人类生态环境是“天覆地载”的风雨同舟共性,是其同人主义坚信人类最终必将实现大同世界理想信念的客观实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8 16:13 , Processed in 0.05099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