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客串客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司外揣内”,只因无奈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6-27 22:54:40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司外揣内”,只因无奈

如今的病人受现代医学科技的影响很大,信仪器远远超过了信医生,病情稍重就要求做仪器检查,手里拿着一纸检查报告单心里才舒服,若是医生不给他做检查就凭自己的技能作出判断,病人会说“那晓得是不是那么的”。总之,中医司外揣内的传统四诊技术已经面临很大的危机。如果中国没有西医,只有中医是主流医学倒还罢了,问题是中医现在并非主流医学,仅凭司外揣内往往作不了数,这就是中医的难处。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23:55:03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司外揣内”,只因无奈

[这个贴子最后由客串客串在 2008/06/27 11:56pm 第 1 次编辑]

有没有谁能通过把脉和望舌判断人的血型?
13
发表于 2008-6-28 11:25:40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司外揣内”,只因无奈

下面引用由客串客串2008/06/27 02:35pm 发表的内容:
论坛的好处在于五湖四海的人可以在一起交流。论坛交流的局限性在于,交流者在发表观点时不会象写学术论文似的事先进行深思熟虑,带有较大的即兴性与随意性,很容易出现纰漏并被别人抓住进行反驳。因此,我倾向于 ...
想必先生还不了解,太白侠从来不做也没有时间做无谓的“唇舌之争”。
太白侠不明白,是不是太白侠没有说清楚话,误导了先生的“即兴性与随意性”?如果是太白侠在6楼没有说明白,就重新请教先生一个问题。很多科学家曾经批判过鲍林的“共振论”,认为共振论是唯心的、反动的伪科学,而鲍林却因为这项工作获得了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同时吹捧波什扬的病毒和微生物相互转化学说,而这个学说被证实是典型的伪科学。那么,请教的问题就是,这些科学家的批判与吹捧,是因为鲍林的论文在形式上不具有起码的要求,波什扬的理论他们实证了吗?若不是,那是因为什么?
14
发表于 2008-6-30 14:38:35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司外揣内”,只因无奈

医者,决定命运,关乎生死,不可不察也。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误国误民,害人害己呀!望世人好好地想一想,是谁以药试人,以救人为名,其实好利。是谁以命试医,贪心惟忧不足,花钱找死。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善男信女们再遭到残害,所以只求唤醒民众而已,普度众生而已。假如今天的白衣战士们都是个体医生的话,也许早已成为白骨了。 如果专家们还怀疑中医的阴阳理论和中医的五行理论,你们可以联合政府,联合媒体,组团来找我,我可以证明给你们看看,中医的阴阳理论和中医的五行理论是如何的正确,以正视听。小人谋食,君子谋道!
当今的医学理论和生命科学理论是不正确的。当今的医学理论和生命科学理论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不过是采用现代生物医学的方法对尸体加以解剖。而死人与活人的区别就在于一口气,因此他们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建立在人体解剖基础上的科学只能算是关于死人的科学,并把活人当死人看而已,根本不是生命科学。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如此简单的道理今人都不明白,岂不令古人耻笑!医之为道也,能活国亦能病国。药之于世也,能活人亦能杀人。不可不慎其术也!以命试医,咎在己。以药试人,咎在医。更宜扶危急,莫高身价。救困穷,莫计金货。能洞见其症候者,即行拯救。不能见其症候者,以侯高明。则积稳诚之善也!万物之生,惟人最灵,既灵于物,须爱其生。勿以阴谋陷人,勿以利器伤人,勿以药物毒人,勿以权势厄人。陷人、伤人、毒人、厄人者,明有国刑,暗有天罚,终难逃也。
15
发表于 2008-7-6 11:52:00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司外揣内”,只因无奈

现在很多人把古人的无奈当精髓,实在是一种悲哀。
16
发表于 2008-7-7 03:53:20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司外揣内”,只因无奈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7/07 03:56am 第 1 次编辑]

为了弥补这“无奈”(权且顺话题)古人几乎动用了古代所产生的所有智慧思维,在大量实践的同时,退而结舍冥思,进而仰观俯察中通,形成完整独特体系,亦是不争的事实。
17
发表于 2008-7-7 10:33:12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司外揣内”,只因无奈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 19:43 , Processed in 0.08176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