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它山之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科学主义有什么资格贬低中医?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8-19 18:02: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科学主义有什么资格贬低中医?

下面引用由它山之石2008/08/18 09:21pm 发表的内容:
科学主义有什么资格贬低中医?
因为“中医们与科学如此格格不入,其做法本身就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个人认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至少在“创新”和“开放包容”这两大点是与科学精神重合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是祖宗们渴望获得新知识、新文化、新生活的精神追求,只是因为缺少“日新”“又新”的科技手段,创新的效果来得慢了些。而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更是见证了从西汉到明清2000多年来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合和的全过程。由于中国文化的极大包容性,一些异域的文化如希腊罗马式的绘画,阿拉伯的建筑、医药等不仅在中国地盘上生根没有异化中国文化,反而被中国文化同化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既然以中医们为代表的所谓传统中医已经失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和科学内涵,那么中医们还有什么理由要求传统中医药,去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走进以科技为主旨的奥运开幕式。科学,能把京奥会开幕式办得震撼人类,她凭什么会下贱到要把一个诅咒自己成末日的衰神,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弱智请进奥运开幕式去代表勃勃生机,奋发向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如果“纯中医”眼中的传统中医也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话,那么他们眼中的中国将是军人挥大刀,文人用笔砚;出行坐马车,作息看日月;治病抓草药,诊病摸手腕;言必说“子曰”,行必遵“庭训”,这将是一个多么有趣和怪异的社会啊!”
注:回贴中的“中医”是指“纯中医”
12
发表于 2008-8-19 18:12: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科学主义有什么资格贬低中医?

儒家进小镇的现代试验

      

来源:东方今报
今报记者 殷晓章/文图

    汤池是安徽省庐江县治下的一个普通小镇,近几年,这里不但让全国各地的人趋之若鹜,还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
    一个小镇为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原来,2005年年底,由海外人士投巨资在汤池镇建立试点,传播“孔孟之道”。他们以《弟子规》等儒家经典为内容,对全镇人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他们试图通过3年的试验,使汤池镇成为礼仪的示范镇。
    近几年,弘扬儒家传统文化之风日盛,且褒贬不一。但系统地将儒家经典用来改变现世,汤池是第一个。
●街上行人相互鞠躬致敬
    汤池的黎明是从扫地声开始的。
    凌晨5点多,几十个身穿写着“力行近乎仁”字样衬衫的男女,手拿扫把走上街头,大街小巷传来了“刷刷”声。
    清澈的马槽河穿街而过,河边出现了浣衣妇女的身影。
    于是,这个在群山的怀抱中酣睡了一夜的皖中古镇,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在镇上做玉器生意的徐丽香到河边去健身,走到昌盛街时,徐丽香遇到了两位妇女,她们互相鞠躬九十度,然后打招呼:“你好”、“你好”。
    一个初来乍到者走在小镇上,如果有人给他鞠躬行礼,除了新鲜外,大部分人可能会浑身不自在,也可能会闪过一丝怀疑——这是在中国吗,这是不是韩国或是日本哪个地方?
    但是,恬静的微笑挂在他们的脸上,没有矫揉造作,一切和谐自然。
    走着走着,徐丽香看到地上有一个塑料袋,忙弯腰捡起,放在路旁的垃圾桶里。
    昌盛街桥头停着一辆由汤池发往合肥的中巴车,车上陆续上来了几个外地人。每天,有一拨又一拨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踏访汤池,然后恋恋不舍地离开。
    他们来这里,不是因为汤池是“温泉古镇”和“名茶之乡”,而是因为使汤池声名鹊起的一场试验。
●巨资打造“中华传统美德示范镇”
    82岁的净空教授是这场试验的推动者。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普通的小镇进行试验呢?
    庐江文化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庹兴谦说,旅居海外的净空教授身兼澳大利亚净宗学院、格力菲斯大学院长等职。半个世纪来,他讲经布道、弘扬国学。
    净空教授曾多次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和国际论坛。他在演讲时,阐述的“以伦理道德教育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谐”理念受到专家赞许。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一理想很难实现,他们甚至怀疑中国传统的东西能否适用于当代。
    于是,净空教授萌发了选择一个地方进行试验的想法。
    他曾试图在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建立试点镇,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几年前,净空教授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庐江县汤池镇。汤池受清桐城派文化和底蕴深厚的徽州文化影响,古风犹存。净空教授和家乡人谈到这个事情时,大家很支持。
    于是,他决定把汤池当作“中华传统美德示范镇”,让所有村民接受儒家经典教育,最后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理想境界。
    马来西亚一位华侨捐助的5000万元人民币,成为启动试验的第一笔资金。随后,一笔笔善款源源不断地从各地汇来。
    中心的性质是民间组织,并取得了庐江县教育局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净空教授为法人代表。当地政府的态度是“不支持、不反对、不干涉”。
    2004年年底,中心开始破土动工。第二年11月,占地64亩的教学场馆粗具规模。
●《弟子规》成为主要培训教材
    2005年11月,中心第一次面向全社会招收老师。他们对老师的基本要求是:要有传统文化的基础和笃行的功夫;具有3年以上学校教学经验;36岁以下者,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7岁至45岁者,大专以上学历。
    虽然条件苛刻,但是应者云集,中心从300多名报名者中挑选了第一批30名学员进行半年的培训。
    来自台湾的医学生物学硕士周泳杉,就是第一批“种子老师”。2005年11月,他毅然辞去年薪几十万元的职位,携夫人、孩子一起落户汤池镇。
    中心对学员要求很严格。女学员不染发,不披发,不穿无领无袖的衣服,也不能穿高跟鞋。不允许有手机,不许谈恋爱。他们每天吃素食,每月只有几百元的生活补助。现在,第一批老师中仅有15人在坚守。
    “种子老师”的培训教材主要是《弟子规》,另外还有《三字经》、《孝经》、《四书》、《老子》和《论语》等。而1080个汉字的《弟子规》却是一本儿童启蒙读物。
    传统经典浩如烟海,为什么要选择一本儿童启蒙读物作为主要教材呢?
    2006年,辞掉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终身教授之职来到汤池做主讲教师的钟茂森博士说,《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由康熙年间李毓秀所作,是集家规、家教和家训为一体的启蒙读物。其纲要采自《论语》,主要内容是为人子弟在家孝敬父母、出外恭敬长辈以及尊师重道、待人接物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中心的内部教材指出,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弟子规》就是这棵树的根本,而其他的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传统艺术,都是由这个根衍生的枝、叶、花、果。
●从捡垃圾开始和村民拉近距离
    净空教授事务繁多,主持中心教学工作的,是来自台湾的杨淑芬和蔡礼旭,他们分别担任中心的副主任和训导长。
    30多岁的蔡礼旭博士,酷爱传统经典,近5年来,他已经在世界各地办过几百场有关传统文化的讲座,他是中心的灵魂人物。他的人生追求是,抛却杂念,做一个当代的圣人。
    钟茂森在给母亲的信中也说:“我要终身传授儒学,做一个圣贤人的学生。”
    蔡礼旭说,社会风气败坏等种种社会悖逆乱象的产生,其原因是近百年来,人类疏忽了伦理道德教育。而圣贤的教诲不是拿来背诵和说教的,而是要在生活中,变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内化自己的德行。
    他们先从身边小事做起,排着队到街上捡垃圾。有一个妇女对两位老师说:“我家的厕所脏了,你们能不能去洗一洗。”两位老师听了,二话不说就去了。在他们的带动下,捡垃圾的人越来越多。
    中心在镇上办有镇民学校,还在河边的绿树林间开办“绿色课堂”。每天晚上,都会有几百名村民聚集在这里,与老师们一起学习儒家典籍。
    7月20日晚上,这里正在讲《孝经》的故事。一个半小时的讲座结束后,记者发现,每个村民都自觉地把自己坐的塑料椅子叠在一起,还有一些小朋友和村民帮忙收拾会场。
    作为第一批“种子老师”的马涛,也尝到了当初下乡教学的艰辛。
    他到一个村子讲课时,见人都是九十度鞠躬礼,恭恭敬敬,诚诚恳恳。村民却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问他这样做是不是来推销东西的。村支书说:你们是南方来的,还不如你们讲讲怎么赚钱,群众肯定爱听。
    甚至有一次,一位老师到大塘村去讲课,这个村子只去了一个老奶奶听课。这位老师为她讲了一个半小时。原来,这位老奶奶看没有一个人来听过意不去,就一个人来了。
    老师用自己的诚意,慢慢地把村民感动了。
    有时,老师在村民去干活的路口,看到他们首先鞠躬,随后送上热腾腾的包子、糖果、点心,最后说:“您好,今天晚上在某某家座谈,您如有时间就来听听?”当看到乡亲们肩上的担子时,老师帮着挑担,抢着干活。就这样,一步步拉近了和乡亲们的距离。
    接着,老师在中小学甚至农户家里举办各种《弟子规》培训班。再加上敬老尊贤茶话会,年终孝亲祭祖等各种道德文化活动,传统道德逐渐渗透到了村民心中。
●一年试验改变了一个古镇
    仅仅一年的时间,汤池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村民也开始用九十度鞠躬问候邻居。中心老师认为,这是他们推广伦理教育初见成效的标志。
    汤池镇地方志主编严德胜告诉记者:“汤池镇有个温泉泉眼,冬天出水很慢,但去打水的老百姓很多,一直非常混乱。而现在打水的队伍也能自觉排队排出几十米,没有一个人插队。现在镇上不论是买东西还是车辆运输,排队都已经成了习惯。”
    他说,镇上居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家庭内部、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大为改善,以至于各个村原有的民事调解员现在没事干了。
    美佳乐超市一位服务员说,几年前,超市里的小偷很多,几个营业员都看不过来,现在超市很少丢东西。
    记者从汤池镇法庭和派出所了解到,该镇2006年的离婚率比2005年下降了48.5%;2006年该镇的刑事案件发案率也比2005年下降了47%。
    净空教授说,我们刚开始做时,有人问我们有什么目的,我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证明“人是可以教育好的”。
    中心取得的成效,引起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相关人士的关注,他们来参观后,把这套模式推荐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6年10月7日至9日,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中心的蔡礼旭、钟茂森等人在巴黎总部,面对192个国家的代表,结合他们在汤池镇构建“中华传统美德示范镇”活动,进行了一天的演讲,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
    与会代表认为,汤池构建“中华传统美德示范镇”的经验,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通过道德教育改善社会风气的成功案例,增强了与会代表对道德教育的信心。

13
发表于 2008-8-19 18:13: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科学主义有什么资格贬低中医?

儒家进小镇的现代试验2

   
   

来源:东方今报
今报记者殷晓章\文图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庐江文化教育中心不但用儒家经典改变了汤池镇的民风,还面向海内外举办了32期培训班,所有学员的教材费、食宿费全免。
    一批批学员在这个千年小镇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回去后,一些人在躬行,也出现了一些成功范例。
    现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又计划把山东庆云县建成“中华传统美德示范县”,占地300亩的庆云书院即将建成,一场规模更大的试验已经开始。
●一次培训吸引800多名海内外学员
    7月17日下午,王新中来到了心中的圣地——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
    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简称中心)门口,他看到了这样一幕:身穿唐装的男员工和发髻挽后、长裙飘飘的女员工列队向每一个来者行九十度的鞠躬礼。
    这样的场景,让从郑州来的王新中有点不习惯。他这次来参加中心举办的第32期幸福人生讲座。
    原来,中心还面向海内外举办培训班,教材费、食宿费全免。
    这次参加培训的800多名学员中有600多名教育界和企业界人士,还有来自海口监狱和河南女子监狱的干警。其中一位总裁开着“悍马”来听课。
    在这里,每个员工都谦卑有礼,他们说话轻生细语,走路脚步很轻,见面互相点头微笑,见到长辈或学员时,要行标准的鞠躬礼。
    学员被编成13个小组,男女分开,每个小组有辅导老师,每天学习时间长达10个小时。包括记者在内所有学员不准拍照。
    每天上课前,大家要面向“先师孔子行教像”三鞠躬。
    培训内容涉及孝道、子女成长、饮食、礼仪、学唱感恩歌曲,还有外地一些学校和企业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成功范例。
●每天吃素食,员工很清瘦
    第一天开讲的是蔡礼旭,他讲的内容是“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父子有亲,朋友有信”,这也是做人的根基,是每个人应该明了的安身立命之学。
    讲到“君臣有义”时,蔡礼旭说,现代社会的君臣关系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例如经理和员工的关系,当个好老板就应该对员工尽义,员工也应对企业尽职。
    对于“夫妇有别”,蔡礼旭是这样理解的,先生在外面工作,太太在家相夫教子,这是家庭和谐永续发展的分工,这样才能让先生没有后顾之忧,才能让家族后继有人。
    这里每天供应的全是素食,男女分开排队盛饭,安静进食,餐厅的员工对每一个人躬身行礼。
    吃饭前,中心员工还要默念感恩词。
    几乎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碗中的饭菜吃得一干二净,如果你剩了几粒米,将碗交给洗碗师傅后,他会把那几粒米全都吃下去。
    一次,坐在记者旁边的中心文宣处的尹小溪吃饭时掉了几粒米,他赶紧捡起吃掉。
    因为经常吃素食的缘故,包括蔡礼旭在内的所有男员工身材都比较清瘦,而大部分女员工则身材苗条。
    提起素食,员工会说吃素食后,自己再也不生病了。
●老师“与世隔绝”
    钟茂森博士在讲《百善孝为先》时说,一个人不但要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一个人如果只给父母足够的金钱,而没有时间去为父母洗脚,和他们谈心,关怀和陪伴他们,这与禽兽何异?”
    这些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许多学员当场哽咽掉泪,一些学员甚至破天荒地给父母打电话问候。
    河南社旗县的一位老师认为,中心的课讲得非常好,自己也受益匪浅,但是现在家长看重的是分数,传统文化普及难度大。
    来自杭州的一位老师说:“我们不但要培养孩子们的美德,还要培养他们有个性、有竞争力。”
    当今世界的纷乱与喧嚣,仿佛离他们很远。
    中心的老师不上网、很少看电视,连一些报刊也没有。
    记者问一位中心的老师:“你对‘范跑跑’怎么评价?”她说:“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培训后不孝儿给父母洗脚
    在汤池,传统美德已经渗透进人们的心里。
    张大树以前脾气暴躁,对父母不孝顺,妻子也和他离了婚。现在,他成了儒雅之士。
    2006年进入中心学习后,张大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洗脚。让快50岁的儿子给自己洗脚,父亲有点不好意思。现在,只要在家,每晚张大树都会给父母洗脚,一边洗脚一边和父母聊天,尽享天伦之乐。
    张大树还是个民间调解员,哪家有纠纷矛盾,他就说:“你们不都听过《弟子规》吗?怎么还吵呢?”双方想起“言语忍,忿自泯”的古人教诲,就会面露愧色,甚至马上鞠躬言和。
    在汤池,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夫妻俩到法庭离婚。法官说,你们到中心听完课再来。夫妻俩听完后,手拉手地出来了。
    儒家经典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一件事让参加学习的王新中回味了很久。一天,他到街上去,一位出租车司机说:“我刚好到你去的那个地方接人,顺便把你捎过去。”给钱时,司机不要。
●山东庆云县欲推广小镇经验
    由于汤池盛名远播,一些人举家迁来。
    徐坡和许丽香夫妇是河南方城人,夫妻俩对传统文化都很重视。从2005年起,夫妻俩先后把儿子送到了河南上蔡和漯河的国学班。
    2007年8月的一天,夫妻俩来到中心听了几天课后,许丽香有了真切感受。回去没几天,夫妻俩就带着7岁的儿子搬到了汤池。徐坡在镇上卖玉器,许丽香在中心做义工。
    据了解,举家迁到汤池的人很多,也带动了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
    在汤池,正在开发的楼盘就有4个。一般的商品房每平方米1300多元,而滨河花园的一栋别墅要近百万元,买者大部分是外地人。但是,房地产市场也曾遇到寒流。
    原来,山东庆云县政府领导认为汤池经验已经成熟,有极高的推广价值。他们想把庆云县建设成示范县,就十几次邀请中心到庆云联合办学。
    去年7月份,当地村民认为中心要搬到庆云县,心情非常沉重,肯求政府出面挽留。一些买房子的人纷纷低价抛售。最后,当地政府出面,中心答应不撤离汤池后,房地产市场才复苏了。
    现在,占地300亩的山东庆云县庆云书院即将建成,中心负责授课。“中华传统美德示范县”的工作正在推进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 11:04 , Processed in 0.07644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