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翟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阳学说大辩论》的补充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09-1-11 08:03:10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大辩论》的补充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9/01/11 06:16am 发表的内容:
甲lijhvc兄说:先请 翟鉴 兄 讲讲 什么 是  象,再 来 谈 这个 问题 ,就会 比较容易。
回复:“象”即事物之现象。如蒸汽代表阳的事物,与雨相对而言,蒸汽向上运动的“升”即阳之象;雨代表阴的事物,与蒸汽 ...
应从 古文 的 角度 来 理解 象 字。
10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5:41:36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大辩论》的补充

甲lijhvc兄说:先请 翟鉴 兄 讲讲 什么 是  象,再 来 谈 这个 问题 ,就会 比较容易。 回复:“象”即事物之现象。如蒸汽代表阳的事物,与雨相对而言,蒸汽向上运动的“升”即阳之象;雨代表阴的事物,与蒸汽相对而言,雨向下运动的“降”即阴之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lijhvc兄说:应从 古文 的 角度 来 理解 象 字。
回复:我认为,阴阳之“象”与文字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如古文中月亮的“月”和月牙很形象,但有的文字也不形象。
阴阳之象是动态的,在运动的过程把阴阳之象反应出来,“象”既是事物的属性,事物中内涵的道理;“象”即“器”中之“道”,要谈道理必须有事物为依托。如果脱离开事物谈阴阳,必然是无事生非。如果提供的事物与阴阳不相符合,必然不能自圆其说(男女阴阳是不会有人能自圆其说的)。如果您能,请谈您的高见。
如果仁兄能用古文阐明阴阳之理,我愿听您的高见。
103
发表于 2009-1-11 17:40:34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大辩论》的补充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9/01/11 03:41pm 发表的内容:
甲lijhvc兄说:先请 翟鉴 兄 讲讲 什么 是  象,再 来 谈 这个 问题 ,就会 比较容易。 回复:“象”即事物之现象。如蒸汽代表阳的事物,与雨相对而言,蒸汽向上运动的“升”即阳之象;雨代表阴的事物,与蒸汽相 ...
同时 用 ‘象’来描述 是 不对的,请兄 细察
1.“象”即事物之现象。
2.“象”既是事物的属性
3.“象”是 事物中内涵的道理;
4.“象”即“器”中之“道”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08:27:15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大辩论》的补充

甲lijhvc兄说:先请 翟鉴 兄 讲讲 什么 是  象,再 来 谈 这个 问题 ,就会 比较容易。
回复:“象”即事物之现象。如蒸汽代表阳的事物,与雨相对而言,蒸汽向上运动的“升”即阳之象;雨代表阴的事物,与蒸汽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lijhvc兄说:同时 用 ‘象’来描述 是 不对的,请兄 细察
1.“象”即事物之现象。
2.“象”既是事物的属性
3.“象”是 事物中内涵的道理;
4.“象”即“器”中之“道”
回复:我们讨论的话题是阴阳的“取类比象”,如果没有具体的事物谈其现象即离“器”言“道”。因为仁兄要我只讲 什么是象,按我的阴阳观而言,“象”即“器”中之“道”(蒸汽为阳之“器”,蒸汽之“升”为阳之“道”)。
105
发表于 2009-1-13 19:31:35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大辩论》的补充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9/01/12 08:27am 发表的内容:
甲lijhvc兄说:先请 翟鉴 兄 讲讲 什么 是  象,再 来 谈 这个 问题 ,就会 比较容易。
回复:“象”即事物之现象。如蒸汽代表阳的事物,与雨相对而言,蒸汽向上运动的“升”即阳之象;雨代表阴的事物,与蒸汽 ...
象 形  器 阴阳 道  是 中国 哲学 中的 核心概念,是 紧密 联系 的。弄清楚这些东西,对 中医 同样 重要。
象,通假 像,与象 连用的有 实像、虚像、抽象、 景象、脉象、病象。
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系辞》
物生而后有象。——《左传·僖公十五年》
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易·略例》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鲁灵光殿赋》
这些 是否 能 帮助 兄 理解  象 的 含义。

106
发表于 2009-1-14 09:04:03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大辩论》的补充

言意之辨”及其美学意义  http://www.govyi.com/lunwen/2008/200811/274724_3.shtml
王弼在言意关系的问题上基本是继承《易传》思想的。王弼所忘之象乃是汉人的“象”, 不是《易传》的“象”。盖不过所处之时代不同, 其所偏重之处不同罢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大抵乃是《周易》所奠定的“取象”的思维方式, 此“取象”的思想方式大不同于所谓的“形象思维”。简言之,“形象思维”不过是于人观察物事时所得的虚假之幻象, 这种虚象不过是关于此事物表面形状的照相而已; 而“取象”的思想方式, 乃是“度物象而取其真”, 乃是得一关于物事的“真象”, 这种“真象”乃是事物之所以为事物者。故自《易传》说圣人“观物取象”至王弼“得意忘象”都是这种“取象”思维方式在起作用。“取象”思维首先是“观物取象”, 这种“观物取象”不是照相, 复制,


-=-=-=-=- 以下内容由 甲lijhvc2009年01月14日 00:26pm 时添加 -=-=-=-=-
王弼的思维路子明显是沿着《易传》的路子在走的,“夫象者, 出意者也; 言者, 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 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 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 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 象以言着”。可以说这正是《易传》“圣人立象以尽意, 设卦以尽情伪, 系辞焉以尽其言”的不同表述方式而已。不过王弼在这里针对汉人拘泥于“象”的情况, 特别申言在寻求“意”的过程中要不执着拘泥于象。须知道,“象”是对天地日月星辰和万事万物的模拟, 取类。“象”取像于某物,乃是取其物之“意”, 非只是该物也,“象”与物不具有那种僵硬的一一对应性, 即“故触类可为其象, 合义可为其征。义苟在健, 何必马乎? 类苟在顺, 何必牛乎? 爻苟合顺, 何必坤乃为牛? 义苟在健, 何必乾乃为马? ”所以王弼说要忘象以寻意, 即是指不能拘于所取类之某个具体之物象而得的卦爻象, 乃是直趋卦爻象所想要反映的那个“意”。执着拘泥于“象”者, 明显就是没有体悟到“象”所反映的那个“意”者, 因为象具有个体性, 有限性, 而“意”是全体, 是无限, 故而要得“意”就必须超越有限的“象”。即“忘象者, 乃得意者也; 忘言者, 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 得象在忘言”。
107
发表于 2009-1-14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大辩论》的补充

得意忘形
这个 成语 实在 是 妙。

-=-=-=-=- 以下内容由 甲lijhvc2009年01月14日 01:10pm 时添加 -=-=-=-=-
http://exhibit.artron.net/zl.php?zlid=5494
庄子曾云:“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是说语言的作用最主要能够传情达意,当这任务圆满结束,便不去计较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完整了。魏晋时期学者王弼将庄子的理论引申到玄学上,认为“言者所以明象,得意而忘象”。“象”,可涵盖意象/气象/事象/景象等;“忘象”,即不要刻意在乎可视可觉的形相。而《晋书•阮籍传》中形容这位竹林七贤之一,“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言语之间,也颇有赞羡之意。这可视为成语“得意忘形”的最早明确出处。后世追求“传神”、“气韵生动”,注重“心斋”、“坐忘”,讲究“意在笔先”、“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思想均师出此门,发展深化,成为贯穿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精神脉络。


-=-=-=-=- 以下内容由 甲lijhvc2009年01月14日 01:12pm 时添加 -=-=-=-=-
时至今日,“得意忘形”为何衍变成为贬蔑之意不得而知,但其音节组合中透露出的三种层次却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第一种层次,《庄子•内篇•养生主》的《庖丁解牛》,说的是一个厨师手拿菜刀,不费吹灰之力便为梁惠王切好了牛,其动作中似乎还带着音律和节奏。王问他为什么能够如此,他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即因为爱好,加之经过长年的磨炼,最后已经可以无视牛的存在而随意宰杀了。这就是精于技,得其意,而忘其形。
  第二种层次,是不但忘记了外物之“形”,同样也忘记了自己之“形”,即所谓的物我两忘。如李白《敬亭独坐》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前者是人格化山峦的同时物化了自身,后者是提醒人们身在事中需超然物外,都是看重“意念”、弱视“外在”的表现。
  最后一种层次,则是陶源明《饮酒》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时,这位魏晋名士不但“得意忘形”,甚至连同“意”本身也一并超脱了,那种状态只能以沉默来表达,即“得意忘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6 22:27 , Processed in 0.05964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