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墨魂浓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一考有些自称中医的人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2-24 20:44:57 | 只看该作者

考一考有些自称中医的人

转帖:
四气五味
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酸甜苦辣咸。
黄帝内经:何谓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候亦同法。若寒为冬,热为夏,温为春,凉为秋。则寒热温凉在人对应筋骨皮肉之间的转化,则气血流行的方向与何时作用就有了明确的对应,五味入口后即可依据五行生克之理和人体气血的运行,而排序,使五味按规定的次序在穴位中发挥作用。
五味,下面是黄帝内经的介绍,供参考。
岐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五味论第六十三
皇帝问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惋心。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
少俞答曰: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黄帝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俞曰: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黄帝曰: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
黄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何也?少俞曰: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复出,知其走骨也。
黄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惋心,何也?少俞曰:甘入于胃,其气弱小,不能上至于上焦,而与谷留于胃中者,令人柔润者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则令人惋心。其气外通于肉,故甘走肉。
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黄帝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哺甚,夜半静。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写之。
病在心,愈于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写之。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脾病者,日迭慧,日出甚,下哺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写之,甘补之。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肺病者,下哺慧,日中甚,夜半静。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咸写之。
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AI二声)热食温灸衣。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哺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写之
帝曰: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从之,余以知之矣。其于正味何如?
岐伯曰:木位之主,其写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写以甘,其补以咸。
土位之主,其写以苦,其补以甘。金位之主,其写以辛,其补以酸。
水位之主,其写以咸,其补以苦。
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写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写之,以咸收之。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甘写之,以甘缓之。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写之,以咸软之。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写之,以苦泄之。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写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开紫色小花。鳞茎和嫩叶可以吃。也叫藠头)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
仅供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5 23:21 , Processed in 0.05688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