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百病始生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1 09:5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病始生论

    百病之始生,必先起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府。廪于肠胃。
    邪之所入于皮,淅然起毫毛。腠理开则邪入于络,入于络则络脉盛而色变。其入客于经,则感虚而陷下。其留于筋骨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驰骨消;肉烁腘破、毛直而败。
    邪之客于形,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
    邪之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骨。
    百病之始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于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言:邪不能独伤于人也。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是故虚邪之中人,必先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寒,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在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俞。在俞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泄泻、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不去,息以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俞脉…或著于脊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腹筋(足阳明经)…不可胜数。
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厥气生则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肠胃。入肠胃则瞋胀。瞋胀则肠外之汁迫聚而不散。日以成积。
    卒然多饮食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便)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怒则气上气逆。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濇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
其生于阳者,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此内外邪所生病也。
    虚邪之中人。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开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为血闭。不通则为痛。搏于肉于卫气相搏。阳胜则为热,阴胜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瘅。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脉偏痛。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痛内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骨为脓。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则筋屈伸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返,发为筋溜。有所结则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返、津液久留合为肠瘤。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己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所致病者。其病发无常处,而有常名。百病之始生,必先起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府。廪于肠胃。
邪之所入于皮,淅然起毫毛。腠理开则邪入于络,入于络则络脉盛而色变。其入客于经,则感虚而陷下。其留于筋骨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驰骨消;肉烁腘破、毛直而败。
    邪之客于形,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
    邪之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骨。
    百病之始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于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言:邪不能独伤于人也。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是故虚邪之中人,必先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寒,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在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俞。在俞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泄泻、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不去,息以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俞脉…或著于脊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腹筋(足阳明经)…不可胜数。
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厥气生则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肠胃。入肠胃则瞋胀。瞋胀则肠外之汁迫聚而不散。日以成积。
    卒然多饮食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便)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怒则气上气逆。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濇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
其生于阳者,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此内外邪所生病也。
    虚邪之中人。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开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为血闭。不通则为痛。搏于肉于卫气相搏。阳胜则为热,阴胜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瘅。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脉偏痛。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痛内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骨为脓。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则筋屈伸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返,发为筋溜。有所结则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返、津液久留合为肠瘤。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己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所致病者。其病发无常处,而有常名。    百病之始生,必先起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府。廪于肠胃。
    邪之所入于皮,淅然起毫毛。腠理开则邪入于络,入于络则络脉盛而色变。其入客于经,则感虚而陷下。其留于筋骨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驰骨消;肉烁腘破、毛直而败。
    邪之客于形,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
    邪之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骨。
    百病之始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于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言:邪不能独伤于人也。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是故虚邪之中人,必先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寒,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在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俞。在俞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泄泻、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不去,息以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俞脉…或著于脊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腹筋(足阳明经)…不可胜数。
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厥气生则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肠胃。入肠胃则瞋胀。瞋胀则肠外之汁迫聚而不散。日以成积。
    卒然多饮食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便)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怒则气上气逆。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濇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
其生于阳者,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此内外邪所生病也。
    虚邪之中人。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开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为血闭。不通则为痛。搏于肉于卫气相搏。阳胜则为热,阴胜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瘅。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脉偏痛。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痛内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骨为脓。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则筋屈伸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返,发为筋溜。有所结则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返、津液久留合为肠瘤。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己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所致病者。其病发无常处,而有常名。百病之始生,必先起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府。廪于肠胃。
邪之所入于皮,淅然起毫毛。腠理开则邪入于络,入于络则络脉盛而色变。其入客于经,则感虚而陷下。其留于筋骨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驰骨消;肉烁腘破、毛直而败。
    邪之客于形,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
    邪之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骨。
    百病之始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于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言:邪不能独伤于人也。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是故虚邪之中人,必先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寒,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在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俞。在俞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泄泻、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不去,息以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俞脉…或著于脊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腹筋(足阳明经)…不可胜数。
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厥气生则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肠胃。入肠胃则瞋胀。瞋胀则肠外之汁迫聚而不散。日以成积。
    卒然多饮食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便)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怒则气上气逆。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濇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
其生于阳者,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此内外邪所生病也。
    虚邪之中人。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开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为血闭。不通则为痛。搏于肉于卫气相搏。阳胜则为热,阴胜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瘅。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脉偏痛。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痛内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骨为脓。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则筋屈伸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返,发为筋溜。有所结则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返、津液久留合为肠瘤。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己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所致病者。其病发无常处,而有常名。
2
发表于 2009-3-11 12:00:46 | 只看该作者

[分享]百病始生论

精练
3
发表于 2009-3-12 18:16:02 | 只看该作者

[分享]百病始生论

请注明出自<黄帝内经>之灵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3 07:06 , Processed in 0.0517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