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我们还需写出《内经》的另一半——关于合作建立人类精神生命理论的吁请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8 08:1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我们还需写出《内经》的另一半
——关于合作建立人类精神生命理论的吁请书

人体乃是“心与身”的合一体,而《内经》基本上只写出了“身经”。
“三分身病,七分心病”,对“心”问题研究的滞后,大大制约了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中医治疗水平的提高 。
我们还需写出《内经》的另一半——“心经”。
“心与身”的问题既是中医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又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在又成为心理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我认为将这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可以使这个问题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而整合的枢纽来自中医学。
不同于西方医学所解析的是纯粹“身”,中医学所解析的既是“身”又是“心”。“身”是生命实体,即人的生理生命;而“心”也是生命实体,即我所说的人的精神生命。
我经过多年研究得出这样的认识:人的精神生命的结构与人的生理生命一样,也是五行结构,而且人的精神生命的五个系统一一对应地内在于人的生理生命的五个系统中;也就是说,人的精神生命结构也可用“五行学说”来解析。
《内经》对“身”的解析比较深入和明晰,而对“心”的解析则很模糊和肤浅,因为当时关于“心”的研究成果还很贫乏。
到今天,中国哲学和现代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所提供的研究成果已非常丰富,我们应当以中医学理论为对照,以五行学说为骨架,以这些成果为血肉,构建起一套关于人的精神生命的理论。
这套理论的建立,既是中医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又会给诸多研究人的学科带来巨大影响,特别是有助于我们认识自身、掌握自身,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 的和谐社会。
欲多了解我的观点,请打开链接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9728&show=25看我的一篇长文。

现在说一下我的情况。
我从上高中起(八十年代初),出于认识当时社会剧变和把握个人成长的需要,就对“人为何物”、“人为什么是人”这类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这样的问题,我阅读了许多书籍,但没从一本书中找到令我信服的答案。依我的志趣,高中毕业后应报考哲学专业或心理学专业,但我找来当时大学的哲学教材和心理学教材一看,里面的内容教条而陈旧。我想,与其在这样的学业上瞎耽误功夫,还不如自己学习、自己研究。于是,我在已通过高考预选的情况下,放弃了高考。
做出这一举动,还出于当时我的少年气盛。当时我感觉身上涌动着一股异常强劲的力量,使我自以为不出几年就能取得相当大的成果,然后我可以选择最好的学府去深造,或选择最好的研究机构去工作。
没有想到,这一步迈出去,就一连蹉跎25年直到如今。
不知已有多少人问过我:后悔不后悔没考大学?考大学是一条路,没考大学又是一条路,如果在这条路上遇到人类精神生命问题,我又何怨何悔呢?
1987年,我开始研究人类精神生命问题,当年就把初步研究结果写成文稿。此后,我每隔几年就重写一稿,既纠正以往的谬误,又充实进新的研究结果。2004年,我把写成的第四稿命名为“人之为人——人类精神生命的结构、性能及运作方式”,并联系出版。在遭到上百家出版社拒绝后,终于被台湾商务印书馆接受。2005年7月,该社将其更名为“自我之形成”出版;2006年2月,又出版其增订版。
自我评价我截至第四稿所做的工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提出了人类精神生命的问题,认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于人的精神生命,人的特性取决于人的精神生命,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有无精神生命;
2、提出了重新审视“五行学说”之价值的问题,认为“五行学说”是解析人类精神生命之结构的重要的、甚至唯一的工具。
3、运用“五行学说”,并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精神生命的结构、性能及运作方式进行了初步的解析,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依我以前每隔几年就再写一稿的习惯,现在我应该撰写第五稿了。但这一稿我想建立为一套论述严谨、内容深厚的理论,而限于我的才智、知识积累及学术素养,限于我作为一个个人研究者、一个业余研究者的时间、精力、资料、资金及缺乏高师指导、同仁交流等,我着实无力完成这一重任,所以我吁请大家的帮助和合作。
帮助和合作的方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1、如果是高等学府,我希望为我提供一个非正式研究生的位置,我倒不求什么学位证书,只是希望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学的合作下,把这部论著写好;
2、如果是研究机构,我希望为我提供一个合同研究员的位置,合同期可以定为五年,前两三年用于我与同仁沟通思路、商讨观点、补充知识、搜集资料等,后两三年用于撰写工作;
这一论著写成以后,我想命名为“精神学”,它所阐述的是关于人类精神生命的、也即关于人的基本理论。
这一论著写成以后,关于人类精神生命的基本理论才算初步建立起来,以后还要一稿一稿写下去,使之日臻完善。
与此相应,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例如:
1、创办一份丛刊,以及时汇总并发布研究人类精神生命问题的成果;
2、创建一个研究中心,以集中研究人类精神生命问题的人才和资源,进行长期的研究;
3、在条件成熟时开展教学工作,以培养研究人类精神生命问题的人才。
即使不便予我帮助、与我合作,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学术机构、学者和青年学子关注人类精神生命问题、研究人类精神生命问题。人类精神生命理论还处于初创阶段,除了总体的研究有大量工作可做外,还有许多具体课题有待展开研究。试举几个:
从人类精神生命的角度探寻人类社会性、道德性、创造性的来源;
从人类精神生命的角度探寻精神疾病的起因及分类;
人类精神需要的替代性满足及其在人类历史上、人类生活中产生的影响;
人类精神生命和人类生理生命的关系(即“心与身”的关系);
…………
人类精神生命这一课题到底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值不值得研究,请大家根据我这篇文章和拙作进行审度,拙作全文请与我联系索取。
我的联系方式:yudechang@yahoo.com.cn;dechang-yu@163.com;13853802935。
拙作中与这篇文章相矛盾的观点,请以这篇文章为准。我也借写这篇文章的机会,对拙作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
[/watermark]
2
发表于 2009-3-8 11:10:1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我们还需写出《内经》的另一半——关于合作建立人类精神生命理论的吁请书

看过了楼主的这篇文章,他给我的感观是,今人多数对祖国传统文化有着欠缺性的了解。因此,在对传统医药文化知识溃乏情况下,都有种朴实愿望,欲让它更加完善。这正是对时代需求里的一种诉求……
每当我们从新回顾中华文化五千里的浩瀚,每当你真正的步入到这文化知识海洋就会发现,中华文化的完整性实是存在在“宏观”久远之中。
人们多年对中医药振兴话题,已成为“老生常谈”。可是为什么有这么多赤诚之士,也有诸多热血赤胆忠儿在不余余力的“呐喊”,收效为什么确甚微?
这正是情感是炽热的,行动也不乏是激动的,但就没有抓住本属于中医里的“自然”,于自然里的“茁壮”。什么是中医里的“自然”?自然即是生态规律里的“优胜劣汰”必脱离开人为扭曲!
这正如“两会”代表们所关心的一样。尽管议题提的垦切,但多有与中医原生态尚有殴距离。长话短说,中医当如何回归在振兴中?一句话“放生”……
3
发表于 2009-3-8 11:15: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我们还需写出《内经》的另一半——关于合作建立人类精神生命理论的吁请书

更正:“欧”当为,段。应为“尚有段距离”。
4
发表于 2009-3-8 11:33: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我们还需写出《内经》的另一半——关于合作建立人类精神生命理论的吁请书

随之我国经济腾飞在逐年稳步增长,面对全体公民物资生话在总体提升这一前提下,生态中医己开始了他的“回归”。一个本不需要全民财政担保而能生存的“中医”正在悄然的展露出他的“茁壮”,一个机动灵活在健康需求里的适应,已靓丽出光彩。
谁能解群众“看病难”?有来大众中的“郎中”。谁能解决“看病贵”?自有“优胜劣汰”里的自然重属。
中医的根在民众中,谁想解决民众的难题,只有放手群众。群众自有他们的自选,让他们去自选,不仅是公正,也是公平。
5
发表于 2009-3-8 11:43: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我们还需写出《内经》的另一半——关于合作建立人类精神生命理论的吁请书

对大众而言,中医存在的价值是有它的实效。对需求而言,中医能满足百姓的需求。
从健康角度讲,中医有这里的“稳妥如实”。从市场竞争角度讲,中医有它无可替代里的“简便验廉”。
中医既然有如此诸多本来优势,为什么不见它的实施?一句话,中医是顺民,亦是良民。顺民便要顺从人类文明走向;良民自有他生态里的“良性循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9 04:09 , Processed in 0.0544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