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红杉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长寿 多吞“熟”黄金(转)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3-17 05:46:10 | 只看该作者

想长寿 多吞“熟”黄金(转)

[这个贴子最后由申志强在 2009/03/17 05:58am 第 1 次编辑]

名称: 紫雪
别名: 紫雪丹、紫雪散
组成: 黄金100两,寒水石3升,石膏3斤,磁石3斤,滑石3斤,玄参1斤,羚羊角5两(屑),犀角5两(屑),升麻1升,沉香5两,丁子香1两,青木香5两,甘草8两(炙)。
出处: 《外台》卷十八引《苏恭方》。
功效: 辟秽开窍,泻火散结。镇惊安神,清心开窍。
主治: 脚气毒遍内外,烦热,口中生疮,狂易叫走;诸石草热药毒发,邪热卒黄;瘴疫毒病,卒死温疟,五尸五注,心腹诸疾,绞刺切痛,盅毒鬼魅,野道热毒,小儿惊痫。温热不解,神昏谵语,口中生疮,狂躁不安,大便干,小便赤。
用法用量: 病人强壮者1服2分,当利热毒;老弱人或热毒微者,1服1分。脚气病经服石药发热毒闷者,水和4分服,胜三黄汤10剂,以后依旧方用麝香丸。
制备方法: 上药以水1斛,先煮五种金石药,得4斗,去滓后纳八物,煮取1斗5升,去滓,取消石4升,芒消亦可,用朴消精者10斤投汁中,微火上煮,柳木箪搅,勿住手,有7升,投在木盆中,半日欲凝,纳研朱砂3两,细研麝香5分,纳中搅调,寒之2日成霜雪紫色。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生血;禁食油面厚味,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手足少阴、足厥阴、阳明药也。寒水石、石膏,滑石、消石以泻诸经之火,而兼利水为君;磁石、玄参以滋肾水,而兼补阴为臣;犀角、羚角以清心宁肝,升麻,甘草以升阳解毒,沉香、木香、丁香以温胃调气,麝香以透骨通窍,丹砂、黄金以镇惊安魂,泻心肝之热为佐使,诸药用气,消独用质者,以其水卤结成,性峻而易消,以泻火而散结也。
2.《新医学》(1976;7:444):本方针对高热、神昏、狂躁,惊厥等四大热闭症状而设,立旨于清热开窍。方中以石膏、寒水石、滑石泻火退热而又甘寒生津,佐以玄参、升麻、炙甘草养阴透阳解毒;羚羊角退热熄风,佐以消石、芒消泄散热邪;又以麝香开窍,佐以丁香、沉香等行气宣通。总的来看,全方药物性类似乎繁杂,但主次仍属分明,以生津助泻火(针对热盛伤津)、升散泄热助解毒(针对热毒郁结)、重镇安神助熄风(针对狂躁谵语)、宣通行气助开窍(针对神志昏迷),结构仍属严谨,各药作用的目的最终是一致的。
附注: 紫雪丹(《成方便读》卷三)、紫雪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申志强2009年03月17日 05:57am 时添加 -=-=-=-=-
我国古代早就用黄金入药,取其重坠,用于镇惊。现代研究黄金能微溶于水,金离子在人体内有多种生物活性,可抗风湿等。上世纪五十年代也有人认为:黄金水煮千遍不少分毫,用黄金入药纯属古人迷信。但后来的研究证实黄金能微溶于水,有多种生理活性,用黄金入药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09:12:37 | 只看该作者

想长寿 多吞“熟”黄金(转)

下面引用由罗鸿声2009/03/16 04:20pm 发表的内容:
红杉树先生你好!
不知你对这些东西洋鬼子吞黄金的看法如何?能否见示?
再次证明 日本人比我们更加崇尚临床实践 也再次证明日本人比我们更加实际 不象我们 老是在理论上纠缠不清....................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05:41 | 只看该作者

想长寿 多吞“熟”黄金(转)

[这个贴子最后由红杉树在 2009/03/17 10:09am 第 1 次编辑]

服金食玉 以求延年益寿 古已有之  葛洪就是其中之代表人物 葛洪认为 能延年益寿之药 首推丹砂 其次黄金 其次白银 其次五芝 其次五玉..................
葛洪

简介
  葛洪(284~364)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其中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就描述了铁置换出铜的反应,等等。
[编辑本段]生活简历
  出身江南士族。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其父悌,继续仕吴。吴亡以后, 初以故官仕晋,最后迁邵陵太守,卒于官。葛洪为悌之第三子,颇受其父之娇宠。年十 三,其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乃“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 尠能读也。 ……”
  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自称: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以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 不以为戚。后从郑隐学炼丹秘术,颇受器重。谓“弟子五十余人,唯余见受金丹之经及 《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其余人乃有不得一观此书之首题者”。
  西晋太安元年 (302),其师郑隐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乃负笈持仙药之朴,携入室弟子,东投霍山,唯葛洪仍留丹阳。太安二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秘任洪为将兵都尉, 由于镇压起义军有功,迁伏波将军。事平之后,洪即“投戈释甲,径诣洛阳,欲广寻异 书’了不论战功。”但因“正遇上国大乱(指“八王之乱”——引者注),北道不通, 而陈敏又反于江东,归涂隔塞”。在此去留两难之际,恰逢其故友稀含为广州刺史, 表请他为参军,并担任先遣。葛洪以为可藉此避乱于南土,遂欣然前往。不料嵇含又为 其仇人郭励所杀,于是滞留广州多年。深感“荣位势利,臂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 不可得留也。隆隆者绝,赫赫者灭,有若春华,须臾凋落。得之不喜,失之安悲?悔吝 百端,忧惧兢战,不可胜言,不足为矣”。乃绝弃世务,锐意于松乔之道,服食养性, 修习玄静。遂师事鲍靓,继修道术,深得鲍靓器重 .
  建兴四年(316),还归桑梓。东晋开国,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326~334)初,司徒王导召补州 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干宝又荐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洪皆固辞不就。及闻 交趾产丹砂,求为句漏令,遂率子侄同行。南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乃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作不辍。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享年81岁。或云卒于晋康帝建元元年(343),享年61岁。
[编辑本段]道教成就
  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总结了 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并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 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 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并把这种纲常名教与道教的戒 律融为一体,要求信徒严格遵守。他说:“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 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穷,手 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妬 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主张神仙 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他在《抱朴子外篇》中,专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主张治 乱世应用重刑,提倡严刑峻法。匡时佐世,对儒、墨、名、法诸家兼收并蓄,尊君为天。 不满于魏、晋清谈,主张文章、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于教化。 葛洪在坚信炼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长生成仙的思想指导下,长期从事炼丹实验,在其 炼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了物质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学反映.
  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的《金丹》和《黄白》篇中,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炼丹方法,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勾画了中国古代炼丹的历史梗概,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炼丹史 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著名炼丹家。
[编辑本段]医药学成就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不 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
  他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这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他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弄到的药物,即使必须花钱买也很便宜,改变了以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他尤其强调灸法的使用,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明确的注名了各种灸的使用方法,只要弄清灸的分寸,不懂得针灸的人也能使用。
  葛洪很注意研究急病。他所指的急病,大部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急性传染病,古时候人们管它叫“天刑”,认为是天降的灾祸,是鬼神作怪。葛洪在书中说: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疠气。我们都知道,急性传染病是微生物 (包括原虫、细菌、立克次氏小体和病毒等)引起的。这些微生物起码要放大几百倍才能见到,1600多年前还没有发明显微镜,当然不知道有细菌这些东西。葛洪能够排除迷信,指出急病是外界的物质因素引起的,这种见解已经很了不起了。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面,记述了一种叫“尸注”的病,说这种病会互相传染,并且千变万化。染上这种病的人闹不清自己到底哪儿不舒服,只觉得怕冷发烧,浑身疲乏,精神恍惚,身体一天天消瘦,时间长了还会丧命。葛洪描述的这种病,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结核病。结核菌能使人身上的许多器官致病。肺结核、骨关节结核、脑膜结核、肠和腹膜结核等等,都是结核菌引起的。葛洪是我国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的科学家。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还记载了一种叫犬咬人引起的病症。 犬就是疯狗。人被疯狗咬了,非常痛苦,病人受不得一点刺激,只要听见一点声音,就会抽搐痉挛,甚至听到倒水的响声也会抽风,所以有人把疯狗病又叫做“恐水病”。在古时候,对这种病没有什么办法治疗。葛洪想到古代有以毒攻毒的办法。例如我国最古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里就说,治病要用“毒”药,没有“毒”性治不了病。葛洪想,疯狗咬人,一定是狗嘴里有毒物,从伤口侵入人体,使人中了毒。能不能用疯狗身上的毒物来治这种病呢?他把疯狗捕来杀死,取出脑子,敷在 犬病人的伤口上。果然有的人没有再发病,有人虽然发了病,也比较轻些。
  葛洪用的方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含有免疫的思想萌芽。大家知道,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注射脑炎疫苗可以预防脑炎,注射破伤风细菌的毒素可以治疗破伤风。这些方法都是近代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免疫”就是免于得传染病。细菌和病毒等侵入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本来有排斥和消灭它们的能力,所以不一定就发病,只有在身体的抵抗力差的时候,细菌和病毒等才能使人发病。免疫的方法就是设法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使人免于发病。注射预防针,就是一种免疫的方法 (现代免疫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注射预防针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葛洪对狂犬病能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称得上是免疫学的先驱。欧洲的免疫学是从法国的巴斯德开始的。他用人工的方法使兔子得疯狗病,把病兔的脑髓取出来制成针剂,用来预防和治疗疯狗病,原理与葛洪的基本上相似。巴斯德的工作方法当然比较科学,但是比葛洪晚了1000多年。
  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叫恙虫病。葛洪在 《肘后备急方》里写道:有一年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流行病,病人浑身起一个个的疱疮,起初是些小红点,不久就变成白色的脓疱,很容易碰破。如果不好好治疗,疱疮一边长一边溃烂,人还要发高烧,十个有九个治不好,就算侥幸治好了,皮肤上也会留下一个个的小瘢。小瘢初起发黑,一年以后才变得和皮肤一样颜色。葛洪描写的这种奇怪的流行病,正是后来所说的天花。西方的医学家认为最早记载天花的是阿拉伯的医生雷撒斯,其实葛洪生活的时代,比雷撕斯要早500多年。
  葛洪把恙虫病叫做“沙虱毒”。现在已经弄清楚,沙虱毒的病原体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叫“立克次氏体”。有一种小虫叫沙虱,螫人吸血的时候就把这种病原体注入人的身体内,使人得病发热。沙虱生长在南方,据调查,我国只有广东、福建一带有恙虫病流行,其他地方极为罕见。葛洪是通过艰苦的实践,才得到关于这种病的知识的。原来他酷爱炼丹,在广东的罗浮山里住了很久。这一带的深山草地里就有沙虱。沙虱比小米粒还小,不仔细观察根本发现不了。葛洪不但发现了沙虱,还知道它是传染疾病的媒介。他的记载比美国医生帕姆在1878年的记载,要早1500多年。
  据载, 葛洪还撰有《肘后救卒方》和《玉函方》。“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皆分别病 名,以类相续,不相杂错,其《救卒》三卷,皆单行径易,约而易验,篱陌之间,顾眄 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家有此方,可不用医。”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 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举凡名医,必有一段艰难的求学历程,以其超人的毅力去探索和学习。葛洪的一生可谓精彩,而且颇具传奇色彩,他的聪慧睿智帮助他开拓了医学上的新领域,在临床急症医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葛洪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 《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 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 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
[编辑本段]隋朝皇家古墓遗书
  最近陕西潼关隋朝皇家大墓中出土文物中有葛洪遗书,内容转载如下:
  《嵇中散孤馆遇神》 东晋 葛洪
  “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仙道始播焉。
  有嵇康者,师黄老,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是年尝游天台,观东海日出,赏仙山胜景,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至女巫之墓,墓与屋相连,人与鬼同居,乃叹曰:“阴阳两界,实一墙之隔耳”。遂夜宿仙台,见月光泻泻,清风徐徐,碧波荡荡,仙岛渺渺,天台巍巍,星汉迢迢。赞曰:大美不言,真人间仙境也!忽闻谷中琴声幽幽,玄乐绵绵。寻声觅去,至一茅舍。屏息静听,恐乱仙音也。曲终,一清丽女子开门曰:“先生光临寒舍,不胜荣幸。请入内稍坐”。康喜遇知音,欣然入室。备茶对坐,方知是谷中女巫。虽人鬼殊途,竟一见如故,彻夜长谈。或论天地自然生死轮回之法,或证诗词音律琴棋书画之妙。谈至兴浓,康曰“敢问神女所弹何曲?”神巫曰:“情之所至,信手而弹耳,无名之曲”。康请教再三,始授之,今《孤馆遇神》是也。神巫曰:“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
  康毕生独爱此二曲,必择雅静高岗之地,风清月朗之时,深衣鹤氅,盥手焚香,方才弹之。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竟慷慨赴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增补者: 罗浮山人)
[编辑本段]早期的化学家
  葛洪为什么喜欢炼丹呢?在封建社会里,贵族官僚为了永远享受骄奢淫逸的生活,妄想长生不老。有些人就想炼制出“仙丹”来,满足他们的奢欲,于是形成了一种炼丹术。炼丹的人把一些矿物放在密封的鼎里,用火来烧炼。矿物在高温高压下就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出新的物质来。长生不老的仙丹是剥削阶级的幻想,当然是炼不出来的。但是在炼丹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物质变化的规律,这就成了现代化学的先声。炼丹术在我国发展得比较早,葛洪也是一个炼丹家。
  当时,葛洪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这些都是外用药物的原料。
  葛洪在炼制水银的过程中,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他指出,对丹砂(硫化汞)加热,可以炼出水银,而水银和硫磺化合,又能变成丹砂。他还指出,用四氧化三铅可以炼得铅,铅也能炼成四氧化三铅。在葛洪的著作中,还记载了雌黄 (三硫化二砷)和雄黄(五硫化二砷)加热后升华,直接成为结晶的现象。
  此外,葛洪还提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简单药物和方剂,其中有些已被证实是特效药。如松节油治疗关节炎,铜青(碳酸铜)治疗皮肤病,雄黄、艾叶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这些记载,对治疗关节炎有一定效果。雄黄中所含的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艾叶中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毒虫很怕它,所以我国民间在五月节前后烧燃艾叶驱虫。铜青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所以能治皮肤病。密陀僧有消毒杀菌作用,所以用来做防腐剂。科学与宗教之间时常并非严格对立(聂文涛语)。作为一个道士,葛洪早在1500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些药物的效用,在医学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编辑本段]葛洪苦学
  葛洪(我国古代化学家,东晋人),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篱笆)不修,常披(分开)榛(杂乱的草木)出门,排(推开)草入室。屡(多次)遭火,典籍(古代重要著作)尽,乃(便)负(背着)笈(书箱)徒步,不顾千里,借书抄写,卖薪(柴草)买纸,然(同“燃”)火披览(翻阅)。
  《葛洪苦学》 选自:《初潭集》
  原文:
  葛洪,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徒步,不远千里,假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
  译文:
  葛洪,丹阳人,家中贫穷请不起仆人,家里的篱笆坏得不像样也不修理,常常需要拨开杂乱的草木出门,又推开杂草进屋。家中数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毁了,他就背起书篓步行到别人家抄书,他买柴火买纸抄书,点燃柴草读书。
[编辑本段]葛洪炼丹之处
  葛公镇
  ? “葛公”是后人对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文学家葛洪的尊称。葛洪(284-364),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今江苏省句容县),自幼喜好神仙导养之法、跟葛玄的弟子郑隐学炼丹术。司马睿任丞相时,葛为属官,后任咨议、将军等职。后又因镇压石冰领导 的农民起义,赐爵关内侯。南海太守鲍方很看重他,把女儿嫁给他,又把自己的学问也传授 给他。后来他辞官不做,遍游名山,想通过炼丹得到长寿。据《至德县志》记载:“晋朝丹阳人葛洪,尝炼丹于留山”。因此留山上过去有葛仙庙、观音阁、清和庵、炼丹池、鹿迹石 。有诗曰:“策杖寻幽尝,声闻水未钟,山深黄鸟乱,径转白云封。过涧流泉岭,穿林峭壁 空。老僧忻共语,榄外日高春”。“抱朴人何处,灵山迹俨然。鹿知飞白日,石解炼丹田, 挂杖层严仄,临池一径偏。间看云去住,无外数峰悬”。“丹阳令尹古神仙,骑鹿朝天事惘 然。我欲登云祈室决,遍地膏泽满周田”。葛洪在留山炼了一段时间丹,又要到别处寻山炼丹,众人都极力挽留他,可他还是执意走了,此山因此名留山。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18:31 | 只看该作者

想长寿 多吞“熟”黄金(转)

据说葛洪死时也是“得道仙去”,“兀然若睡而卒,……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
15
发表于 2009-3-17 10:27:19 | 只看该作者

想长寿 多吞“熟”黄金(转)

红杉树先生你好!
魏晋南北朝时,世人崇尚养生,因误入歧途,服石之风盛行,所谓服石,即服用矿物药也(服金食玉)。尤以服五石散为害至深,当时认为服五散可补虚、延年、美容及增强性功能,士人对此趋之若鹜,晋之何晏、裴秀均因服是散而致疾。五石散之五石为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和石硫黄。服后须寒饮、寒食、寒衣、寒卧将息,故又称之寒食散。通常服后则发热烦躁,称为“散发”。当时认为散发是服药见效的标志,故服散后,均冀以散发。然寒食散中多为燥烈剧毒之品,久服必定中毒,如寒热时作、局部疼痛、体发痈疮,甚至损伤脏腑致残丧生。因服石可致中毒,故医家亦研究防治之法,其中以皇甫谧的《寒食散论》最具代表性。皇甫谧亦曾经躬行服石而散发,后经自已调治而愈。服石之风至唐代方被遏止。
我们的祖先已服石之害,现倭人效之服金,由他去吧!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0:38:29 | 只看该作者

想长寿 多吞“熟”黄金(转)

下面引用由红杉树2009/03/17 10:18am 发表的内容:
据说葛洪死时也是“得道仙去”,“兀然若睡而卒,……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
然则此载入历史之文字 先生如何解释其因?为什么能颜色如生?为什么能体亦柔软?为什么能轻如空衣? ..............


-=-=-=-=- 以下内容由 红杉树2009年03月17日 10:41am 时添加 -=-=-=-=-
能延年益寿之药 首推丹砂 其次黄金 其次白银 其次五芝 其次五玉 不知道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和石硫黄属于其中哪一种?...........
17
发表于 2009-3-17 11:00:58 | 只看该作者

想长寿 多吞“熟”黄金(转)

下面引用由红杉树2009/03/17 10:38am 发表的内容:
然则此载入历史之文字 先生如何解释其因?为什么能颜色如生?为什么能体亦柔软?为什么能轻如空衣? ..............
-=-=-=-=- 以下内容由 红杉树 在 2009年03月17日 10:41am 时添加 -=-=-=-=-
能延年益寿之药 首推 ...
先生所引之文乃《晋书》七十二卷葛洪传,然《晋书》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不经之谈也加以收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另外,书中有记事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的地方。《晋书》的执笔人,大多数擅长诗词文赋,撰史过程中,有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倾向。因此,后人批评它“竞为绮艳,不求笃实”。这也是《晋书》的缺点之一。不可全信也.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1:05:48 | 只看该作者

想长寿 多吞“熟”黄金(转)

先生的回答 简要地说  就是 "莫须有" 三个字 ...................

-=-=-=-=- 以下内容由 红杉树2009年03月17日 11:09am 时添加 -=-=-=-=-
然则先生如何解释马王堆汉墓女尸之颜色如生及其体亦柔软?..............
19
发表于 2009-3-17 11:20:40 | 只看该作者

想长寿 多吞“熟”黄金(转)

下面引用由红杉树2009/03/17 11:05am 发表的内容:
先生的回答 简要地说  就是 "莫须有" 三个字 ...................-=-=-=-=- 以下内容由 红杉树 在 2009年03月17日 11:09am 时添加 -=-=-=-=-
然则先生如何解释马王堆汉墓女尸之颜色如生及其体亦柔软?. ...
难道马王堆汉墓女尸生前亦“服金食玉”?
20
发表于 2009-3-17 11:21:33 | 只看该作者

想长寿 多吞“熟”黄金(转)

顶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8 08:48 , Processed in 0.05645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